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

ID:35638544

大小:249.13 KB

页数:87页

时间:2019-04-06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1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2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3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4页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教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资格考前辅导《教育学》考试指南1、考试严格控制在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内。(了解——识记——掌握——理解)2、教育学要及时反映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和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两个重要文件,以及《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规发布的时间3、考试要求学生要能把学科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既重视知识、理论的考核,又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核,借以巩固知识,掌握理论,提高能力。4、安排好复习例:1、推进素质教育,

2、要开展以培训______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A全体教师;B学生;C教师;D学校领导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_____A1985年B1986年C1993年D1995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06年 新《义务教育法》试卷结构1、选择题20分2、填空题10分3、判断说明题20分4、简答题20分5、论述题30分绪论  教

3、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甲骨文中的“教”与“学”教育的词源最早将教、育连在一起使用: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最早对教育一词做出正确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说文解字》西方:education由拉丁语educare而来引出、导出的意思教育的定义广义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在社会上、家庭中、学校里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狭义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

4、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现象分析例: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教育的概念母鸡教小鸡啄虫子小孩子把手指伸到火苗上,被灼伤,受到教育完全的自学父母教育子女教师教育学生师傅带徒弟社会团体教育自己的成员广播电视教学看完这篇小说,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 特点:1、目的性;2、专业性受教育者 特点:1、发展性和不成熟性2、可塑性和可教性3、能动性和主体性教育内容 特点:1、目的性和价值性2、发

5、展性3、形态的多样性例:在学校教育的各因素中,_______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是以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________的一门社会科学2、_____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复习要求见《大纲》P1教育学的发展历史——萌芽、创立、发展教育学的萌芽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因材施教。启发性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德教育的内容“仁、礼、孝”身体力行。“

6、敏于事而慎于言”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差不多的,但由于环境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习性发生了重大差异(2)孔子因材施教有一次,空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候,子路匆匆的走进来,大声的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的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有悄悄的

7、走到孔子面前,恭敬的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就应该立刻去实行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的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恭,办事忧郁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是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3)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8、了。” 【评析】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