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23853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03
《丹道仙术求证次第教程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田诚阳道长认为道教的“内丹术”分五个阶段来修习,分别是筑基炼己、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炼虚合道。多数的道教著作中将内丹修炼分为一下几步进行。 1)练精化气 道教的丹术理论认为,人到了成年之时,由于物欲的耗损,先天之精已经不足,必须采用元气来温煦它,使精充盈,以精养神,使之重返,化为先天精气。这便是内丹修炼的第一阶段的内容和目的。 练精化气,是用意念将元气调动起来,沿着人体内的督脉、任脉作周流运行。俗称“小周天运行法”。 “小周天运行法”亦称“百日筑基法”,修习一般分为六个步骤来进行。 (1)炼己 炼己是道教内丹术修习基础中的基础,是内丹术的基本
2、功中的基本功。“内丹”能否修成,炼己是关键,只有炼己的功课完成了,才能往下顺利地进行内丹的修炼。 炼己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行为道德修养 修习内丹术者,必须首先抛弃不正当的行为、习惯与嗜好,按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并广行善事,广起爱心,仁慈为怀,利人济世。这在道教中称为“立仙基”。 ②心意修养 心意的修养,在道教丹典中称为“收心”、“止念”、“存心”、“内视”、“调神”等。这些都是训练修习者的心理活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制伏修习内丹术的一大“邪魔”——心猿意马,达到清心净虑。 收心敛意,平时不为七情所扰,坐下来就能在短时间内入静,这就表明心意修养
3、已经达到打好基础的程度了。 心意修养,在平时讲究含敛锋芒,目不斜视,回心内观,时常反省自己。在静坐时讲究轻轻合目,回光内照,摒除与外界的联系,排除杂念,让神形安静,集中意念,将心思集中于练功上。排除杂念的方法很多,有“凝神入气穴法”(即意守丹田法)、“数息法”、“存想法”等。前者将意念守存在丹田部位,中者默数呼吸之数,后者存想身体的某一个部位。 ③补亏 补亏者,补益身体也。有病先治病,无病增营养,总的目的是让身体健康,体力增强,精力充沛,为修习内丹术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补亏需用药,这里的药指精气。 (2)调药 调药,就是将人的养生三宝——精气神进行调整,
4、使精气旺盛,有足够的“药物”(精气)来修炼内丹。 调药的方法并不复杂。意守丹田,使人体气息聚集到那里,从而令丹田气充足。意守丹田的关键是做到精神安宁,精神安宁了气息就自然而然地归入丹田。 (3)产药 通过凝神入气穴(丹田)的训炼,丹田之气逐渐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小药又名“真种子”,是炼内丹的基础。出产“小药”的感觉为:“丹田部位融和,从十指至全身,周身酥绵快乐,身自耸直,心自虚静,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绵绵,恍恍惚惚,似将走泄而并不走泄(精)。” 接着丹田和暖,窍中之气自下往复行走,行至毛际(耻骨部),痒生难禁,光透眼帘,阳物勃举。 产小药时,会产生
5、泄精的现象,必须采取方法制止,以免漏精泄气。可以意守上丹田泥丸宫。 (4)采药 采药的方法是“火逼金行”,即用意念使暖气往下往后行,采用“撮提谷道(肛门),舌抵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四字诀。同时加强后天的呼吸,增加“武火”(深呼吸),将药物纳入“炉内”(即丹田处)。 (5)封炉 继续采用“四字诀”,以“火逼金行”,使之自然上行于督脉。 (6)炼药 封固小药之后,继以武火(口吸),使之走上背部督脉,通过三关,再自昆仑(头顶)而下,接前面任脉,用文火(鼻呼)而复归于丹田。三关者,脑后玉枕关,夹脊辘轳关,水火之际尾闾关。 精气过背部三关而上行,至前三丹
6、田而下行,其间经过上下鹊桥(印堂与鼻窍处,尾闾与谷道处)、昆仑、十二重楼(气管)、华盖(肺)、海底(会阴)、谷道,完成了一个周天循环,这就是练精化气一小周天。在此过程中,口液要咽下腹中丹田处,称为“玉液还丹”。 三关、丹田全通之后,呼吸的情况如下:每当吸气略停,气自督脉升,呼气则气自任脉降,归于丹田。一个呼吸一个循环,一般修习三百息左右。2)练气化神 练气化神比练精化气更进一步。在修习术语上称为“大周天运行法”。 当练精化气达到熟练的程度之后,便可进行练气化神了。此时,有了充足的内气,便用意念调动,使之打通人体中的奇经八脉,完成大周天的修行。此刻,神与气紧密
7、结合,相抱不离,就到了气化为神的修持境界。 (1)产大药与防药漏 通过小周天的修炼,真气越来越旺,气满丹田,发生六根震动的现象,即“丹田火炽,两肾汤剂,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这是得“大药”的情形。 在产“大药”的同时要防止药于上下鹊桥中泄漏。上鹊桥之漏丹书中称为“玉柱双垂”,即从鼻孔中垂下两条白色的黏液,这是精气走失现象。防止方法是,当气到印堂穴位时,舌尖紧贴上腭,以意领气下行,避免停留于鼻部。下鹊桥之漏是“放屁”现象的产生。防止上下鹊桥在内的六根泄漏真气的方法是:“用木夹牢封鼻孔,使鼻根不漏;用木座抵住谷道,使身根不漏;含两眼之光勿令外
8、视,使眼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