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

开题报告 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

ID:35621870

大小:4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03

上传者:赏心悦目
开题报告 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_第1页
开题报告 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_第2页
开题报告 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_第3页
开题报告 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_第4页
开题报告 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 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学生姓名:院(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目的:第一、梳理在当今时娱乐化、商业化的背景下,中国和美国(以好莱坞为代表)电影在全球化市场中的发展现状,使读者对中美电影的市场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比较分析中美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成功案例和目前面临的困境,以从现实案例中寻求电影跨文化发展的启示。第三、从传播学和营销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吸收美国电影的有益经验,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真正实现强势的跨文化传播。第四、分析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电影发展经营策略,以求得华语电影的良性发展。选题的意义:第一、跨文化传播既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在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传播新秩序下,好莱坞电影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文科学研究的热点。好莱坞电影的全球传播商业上与文化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极好的经验借鉴,值得探讨研究。第二、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实现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价值和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如何实现文化产品的增值,增加国家收入,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国际塑造,都成为中国电影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国电影需要走出国门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在出口时会碰到的最大问题是文化折扣(aculturaldiscount,即指的是“进口市场的观众通常难以认同进口电影中描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历史、制度、神话以及物理环境。语言的不同也是文化折扣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配音、字幕、不同口音的理解难度等干扰了欣赏”。文化折扣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接受程度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效益。文化折扣高的产品,难以提起观众的兴趣;文化折扣低的产品,则容易为观众所接受。所以,中国电影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要考虑如何降低文化折扣的影响,采用更加“普适性”的内容和形式来促进跨文化传播。第三、研究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在对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中,审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寻找适合中国电影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产业在跨文化传播的正确思想、路径与方法,树立正确的电影跨文化传播观。.. .2.国内外研究现状:1.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媒介的文献张智华的《影视文化传播》,该书以人文思潮作为影视文化传播的内核,并结合数字发展及影视文化体制改革来探讨影视文化传播,是近几年研究成果的总结。潘源的《影视艺术传播学》利用传播学的研究成果促进影视艺术创造,强调影视艺术创造根本在于意义的美学建构和传播,以期实现影视艺术的整体价值2.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研究电影的文献影响比较大的有尹鸿的《国际化语境中的当前中国电影》,该文章勾画了中国电影在当今电影格局中的地位,并分析这一影响和这一定位产生的过程,动因及其对于中国电影的优势。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了一种批评性参照戴元光、邱宝林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策略检讨》,针对当前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严重“失语症”问题,试图站在国际化的视角,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方面入手,检讨中国电影文化的传播策略上的失误和偏颇,探索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3.关于影视作品在跨文化中策略的研究何晓燕的《全球语境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按照逻辑的结构方式,从理论温服、历史演进、内容形态、产业机制和政策助推五个方面来具体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进行研究尹鸿、萧志伟的《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的发展》从好莱坞如何创造美国式“世界趣味”出发,探讨了中国电影和文化主权将面对的好莱坞挑战。苏宏元、李騏的《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解析好莱坞的“中国风”》回顾了美国好莱坞电影塑造中国形象的历史,总结了中国观众四种不同的反应模式,并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定型观念三个层面予以分析和阐述。4.关于中国商业电影人和商业电影的个案研究的文献张会军的《风格创造:张艺谋电影创作论》,是对张艺谋电影进行学术研究的专著。北京师范大学田卉群的《黑泽明、陈凯歌的商、兰州大学宁昊业片策略》,厦门大学于鹏的《<英雄>“谋略”中国商业电影的春天》然的《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以李安家庭三部曲为例》,这些都是对电影文本的研究点评5.关于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比较研究的文献.. .厦门大学曹雪的《美国大众文化渗透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略研究》,论述了美国大众文化的渗透策略以及如何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的探讨。东北师范大学孙文佳的《中美电影比较研究》,对中美两国的电影跨文化传播做了比较系统的对比分析。西北大学严峰的《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好莱坞为参照》,研究电影如何受社会文化环境、商业经济的影响,并对比好莱坞在电影传播中对本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传播和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符号化的不同体现,进而分析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该如何全面、健全地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综上,目前综合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成果还处于一片蓝海,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以从宏观角度出发,给读者以全面的展示中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与技巧。3.毕业论文主要内容:1.绪论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3研究方法传播与文化的相关性研究1.4电影文化传播范式概述2.跨文化传播与商业电影2.1跨文化传播的含义及发展历程2.2商业电影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3中美电影在全球市场中的发展现状3.好莱坞电影的中国传播历程与传播情景3.1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传播的传播历程3.2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语境3.2.1全球化与后现代文化语境3.2.2若隐若现的文化“一体化”结构3.3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传播的政治经济语境.. .3.3.1传播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3.3.2新自由主义与电影资源的全球市场配置3.3.3文化帝国主义的媒介控制4.从5W角度看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4.1控制研究——电影制作的“梦工厂”4.1.1专业化的制作团队4.1.2数字电影的技术垄断4.1.3跨文化传播链条的建立4.2内容研究(意识形态分析)——好莱坞电影的普世价值传递4.2.1以《功夫熊猫》为例的爱国情怀的传递4.2.2从《窈窕淑女》到《窈窕绅士》——一个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个案分析4.2.3《魂断蓝桥》中的审美价值研究4.3渠道研究——跨文化传播产业链条的建立4.3.1好莱坞电影的生产链条4.3.2好莱坞电影的供应链条4.3.2好莱坞电影的销售链条4.4受众研究——好莱坞电影的全球观众4.3.1消费心理的跟风性4.3.2价值取向的趋同性4.3.3消费行为的模仿性4.5效果研究——“美国信念”与“娱乐主义”的传播4.5.1关于“美国信念”(AmericanCreed)特征及传播4.5.2关于“娱乐主义”的特征及传播.. .5.华语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5.1中国电影参与跨文化传播:走向世界势在必行5.1.1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5.1.2中国电影参与跨文化传播的可能和契机5.2跨文化传播中的“双重编码”策略: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契合5.2.1以《红高粱》、《英雄》为例研究中国电影中的民俗文化5.2.2以《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为例探讨中国电影的“共鸣”效果5.2.3《巫山巫雨》中的国际化电影语言的借鉴5.3跨文化传播中的“把关人”与“涵化分析”:让西方观众进入东方情境5.3.1主体策略5.3.2受众策略6.困境与问题: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6.1跨文化传播欲求强烈与类型单一的错位6.2获奖多与票房低的悖论6.3合拍片:前途未卜的跨文化传播之路6.4基于好莱坞与他国经验的几点启示6.4.1中国民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必须超越民族主义框架6.4.2超越本土化与全球化的二元对立6.4.3积极寻找文化契合点,传播人类普适价值6.4.4全球视野与“世界制作”6.4.5差异化、民族文化主体性与本土化原则7.结语4.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中美商业电影文本的梳理,试图分析在跨文化传播方面,中美电影的积极借鉴面临的困境,并探索跨文化传播的对策。中国电影担负着在跨文化传播中输出民族文化、传递信息和情感、塑造国家形象的任务,希望此文的相关对策可以使中国电影通过更具普遍意义的语言和符号表达,是中国的强语境文化更为世界了解。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对好莱坞商业电影跨文化传播成功原因的分析以及对中国商业电影跨文化传播现状的论述,正视二者之间的差距,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寻求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5.阶段进度计划:6.参考文献:[1]Chua,B.H.(2008)EastAsianPopCulture:AnalyzingtheKoreanWave.HongKongUniversityPress.[2]K.LangmiaandE.Durham(2007)BridgingtheGap:AfricanandAfricanAmericanCommunicationinHistoricallyBlackCollegesandUniversities.JournalofBlackStudies[3]V.Tudini(2007),NegotiationandInterculturalLearninginItalianNativeSpeakerChatRooms.TheModernLanguageJournal[4]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高一虹.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悖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6]刘燕南.跨文化传播的差异分析与因应探讨[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5[7]胡正荣.卫星电视的影响与控制——一种跨文化传播研究[J].国际新闻界,1996[8]聂小华.文化差异与传播规范——如何把握引进电视节目跨文化交流的特性[J].中国电视,1999[9]吴予敏.跨文化传播的研究领域与现实关切[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0]张咏华.试析2005年中国大陆的国际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2006[11]刘阳.试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建构——以2000-2008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为背景[J].国际新闻界,2009[12]姜飞.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兼与童兵先生商榷[J].新闻大学,2006.. .[13]张大卫.比较新闻学:历史、现状与难题[J].国际新闻界,2000[14]程曼丽.将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新华社国际新闻报道的历史沿革探析[J].中国记者,2011[15]单波.浅议跨文化新闻传播[J].湖北大学学报,2003[16]张昆.国家形象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王祎.对国家形象研究的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1[18]麻争旗.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J].现代传播,2003[19]尹鸿.中国电影与国家软形象[J].当代电影,2009[20]郭镇之.试论改进中国电视的国际形象[J].新闻爱好者,2009[21]沈国放.赵启正谈跨文化交流[J].世界知识,2008[22]徐明华.跨文化传播的传媒区域化分析[J].当代传播,2008[23]彭兰.网络与跨文化传播初探[J].国际新闻界,2000.[24]杨伯溆.中文BBS论坛中涉日议题的网络民族主义呈现[J].青年研究,2011[25]韦路.从知识获取沟到知识生产沟——美国博客空间中的知识霸权[J].开放时代,2009[26]陈先红.国际著名品牌的中国公关策略:一个社会责任的视角[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27]舒咏平.缺憾的自主传播——自主品牌网站英文版的实证分析[J].现代传播,2010[28]陆小玲.跨文化广告所折射的文化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J].新闻爱好者,2011[29]贺雪飞.论全球性消费时代的跨文化广告与消费文化[J].浙江社会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