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课件】高考复习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文化经典课件】高考复习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ID:35611024

大小:36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4-01

【文化经典课件】高考复习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文化经典课件】高考复习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文化经典课件】高考复习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文化经典课件】高考复习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文化经典课件】高考复习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经典课件】高考复习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中欢迎您高考复习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鉴赏评价D评价文本的基本观点和情感态度对文本某些特色作深入思考,形成看法并作出判断2.表达应用E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感情3.探究F知人论世探讨文本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及社会价值就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考纲解读1.材料呈现上,或节选经典原文,要求概括并评述观点;或概述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要求探究经典中的社会现实意义。2.题目设置上,总分值9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题,呈梯度。第1小题可能是着重于经典中的主要观点的提炼;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

2、题,或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设题方式1.(2009·福建)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真题体验答案示例:“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

3、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1、读文——内引外联,把握内涵2、审题——明晰题旨,凸显关键3、表述——条理清楚,表述规范内引即不离文句,不离文段,不离题干;外联即调动与经典相关的知识储备,进行拓展迁移,以把握文本内涵。方法归纳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9分)世人皆言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其实并不尽然。事实上,儒家的孔、孟和道家的老、庄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的两种心态,只不过孔、孟更为用世些,而老、庄更为超然些罢了。老子和庄子都具有很强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只是他们较多地以

4、批评者的面目出现,而有别于孔、孟而已。实际上,老子和孔子一样怀有治国安邦的抱负,因而《老子》书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老子的“无为”并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手段而已。“无为”的实质,是提倡顺应自然的行为,反对妄为,不勉强从事,排除不必要的不适当的行为。1、老子主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其实也是“儒道互补”的体现。结合上面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第三次市联考试题)问题探究1、老子主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其实也是“儒道互补”的体现。结合上

5、面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学生一:儒家讲求有为,道家讲究无为,为与不为之间,才能互相克制,保证不过度,即“为而有度”,唯有这样的互补,才是正确的发展思想。学生二:老子主张自己制造的东西却不独享,自己有功绩不要自恃有功,办成事情不要居功自傲。这体现了道家超然出世的情怀和通达宽大的气概,既与儒家有一定的吻合,又补充了入世之道。参考示例:老子主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里的“生”“为”“功成”显然都是一种儒家积极用世态度。(2分)‖“不有”“不恃”“弗居”,也不是消极的态度,而是要顺

6、应自然,不勉强从事,这是道家超然通达的心态。‖由此可见,这两句话是“儒道互补”的体现。(2分)没有明确题旨条理不清晰2、“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请就“无为而治”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加以探究。(5分)学生三:我认为家庭教育理念应该依孩子个人的本性爱好而来,顺应他的自然天性,不强加意志于他,用自己的目标为他上锁,但同时又要反对溺爱孩子,让他肆意妄为,应有家庭独有的理念引导孩子,避免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同时及时纠正孩子的不适当举措,以免酿成整个家庭的悲剧。参考示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往往

7、关注太多,限制太多,其实,家长应该放放手,做到“无为而治”。‖这里“无为”不是不为,并非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在家庭教育上不作为,而应该要按规律办事,顺应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因势利导。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应做好榜样,起好表率,成为他们的领航人,让孩子们在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为栋梁之才。‖总之,在家庭教育中,“无为而治”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没有凸显关键实际上,老子和孔子一样怀有治国安邦的抱负,因而《老子》书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老子的“无为”并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

8、手段而已。“无为”的实质,是提倡顺应自然的行为,反对妄为,不勉强从事,排除不必要的不适当的行为。明示观点——阐述理由——回应观点1、读文——内引外联,把握内涵2、审题——明晰题旨,凸显关键3、表述——条理清楚,表述规范特别提醒前提关键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9分)“慎独”一语,较早见于《大学》和《中庸》。《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