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启超传》有感 与 《公天下》读后感

读《梁启超传》有感 与 《公天下》读后感

ID:35603589

大小:2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31

读《梁启超传》有感 与 《公天下》读后感_第1页
读《梁启超传》有感 与 《公天下》读后感_第2页
读《梁启超传》有感 与 《公天下》读后感_第3页
读《梁启超传》有感 与 《公天下》读后感_第4页
读《梁启超传》有感 与 《公天下》读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梁启超传》有感 与 《公天下》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梁启超传》有感与《公天下》读后感读《梁启超传》有感自从我们中学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以来,我们都离不开讲维新变法的那一段历史,更离不开讲其主导的重要领袖康、梁二人。然而,囿于惯性的认识,每当我们总结或回顾那段历史时,总是容易以大是大非的角度,直陈其利弊,批判其教训,以期达到警示后人的目的。但难道历史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吗?历史不应该是无数人的人生体验与经历才汇聚而成的江流海涛吗?或许,承认这个前提,我们去阅读具体到个人的传记时,才能明晰即便个体很渺小,但它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更何况,作为“一言兴邦”的梁启超,那

2、位在教科书上已经被贴上历史标签的他,理应作为更为鲜活的人,为我们所更进一步地认识。《梁启超传》提供了这么一个契机。当我读完这本书,放下这部包含着沉重历史的书籍时,我舒了一口气。我感觉自己仿佛从那段风云变幻在历史穿越回来,一时回不过神来。这本书用纵横交错的笔法,兼叙兼议,描绘了一个血肉丰满而又感染众人的梁启超。而书中凸显梁任公在教育理念、为人处世、家国情怀方面的细节之处,尤为值得回味再三。教育理念一个人对他人、对外界的理念,很多时候往往与他本人的切实经历和人生体会有重要关系。梁启超的教育理念就首先来源、亦

3、得益于他的家庭教育。祖父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同时还经常跟小时候的梁启超讲述古代忠臣孝子的故事,使得梁从祖父身上看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了祖父忧国忧民的气节。而父亲谦恭仁爱,不辞劳苦一清乡里之风气,也为年少的梁树立了典范。梁家早期教育的核心是立志和做人,这与当下急功近利、过于强调出人头地的许多家教方式相比,梁家的方法似乎不太实用。正如当下的读书,许多人认为读好书是为了考好试,考好试是为了有好文凭,有了好文凭就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高收入、好生活,但却忽略了读书的宗旨其实是人格完善的培养与塑造。而恰恰是

4、这点,才理应是教育的根本要旨。梁启超教育理念的第二个特点,是教人学做人,学做一个现代人。梁认为,要做成一个人,要做到“三达德”,即教育要在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分别做到“教到人不惑”、“教到人不忧”、“教到人不惧”。他说生平最服曾国藩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告诫孩子们:“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他认为要做到心地光明,“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要磨练意志上下工夫,不要“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任公教育理念的第三个特点,是开民智,重实践。他

5、的实践有很多方面,总的说来主要在两方面更为突出。一个是办报,通过参与创办并担任《中外纪闻》、《时务报》、《知新报》等等,通过文笔为当时的中国人开展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启蒙。另一个实践,便是办学校。他通过在湖南时务学堂担任总教习的机会,将自己维新变法中开民智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制定《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强调立志是根本,经世是核心。他指出:“学者既有志于道,且以一身任天下之重,而目前之富贵利达,耳目声色,游玩嗜好,随在皆足以夺志,八十老翁过危桥,稍不自立,一落千丈矣。”至于所言经世,又与唐宋以来所说的经世不

6、完全一样,要解决的是当时的实际问题。师友情深说到为人处世,梁启超与许多有才能而至高傲的人不同。在我看来,或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真诚心,真性情。对待自己的爱人伴侣,他相敬如宾,不仅非常依赖妻子的李夫人以及后来的王夫人对他在生活上的照顾,而且对爱妻的拳拳深情也在他的许多书信中表露无遗。对待自己的师长友人,他既极力尊重维护,同时又坦诚,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师康有为相处,梁启超一开始是完全跟随老师的思想主张的。如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所说“戊戌以前的梁启超只能算作康有为的走卒”,但“戊戌失败后,康

7、的思想始终没有一点变化,(而)梁思想言论渐渐地脱离康的羁绊,要立起异来了”。面对老师的责怪甚至怀疑其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梁启超真诚地说,如果先生认为我的意见不对,批评我,教育我,我愿意接受,但也希望能辨明是非,如果说我有二心,想要自立门户,“则不敢受”。而当后来康有为支持乃至主导张勋复辟,梁为了表示对共和的呵护和坚持,不惜与老师决裂,说“此次首造逆谋之人,非贪黩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不过在那10年之后,康有为在上海做七十大寿,梁启超作为学生,仍然是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亲往

8、祝寿并撰写《南海先生七十寿言》,被认为“情文并茂,传颂一时”。与亦师亦友的黄遵宪相处,梁启超则一直敬重他的思想深沉,考虑周全。后来在时局的剧烈变动中时,他们仍携手并肩,共为进退,所谓“平生风谊兼师友”是也。正因为梁对他的真诚与尊敬,黄遵宪也对梁毫无保留地交流与引导,期望梁能用好手中的这支笔,“一眼兴邦,一言丧邦。茫茫禹域,惟公是赖,求公加之意而已”。与谭嗣同等友人相处,梁启超则对他们肝胆相照,交心至深。梁后来回忆起与谭嗣同、夏曾佑等人一起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