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启超《李鸿章传》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

ID:9097278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7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_第1页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_第2页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_第3页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_第4页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鸿章:时势所造之英雄——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本书作者梁启超(1873—1929年),是晚清戊戌维新的重要人物,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大师级的学者。本书完成于1901年11月,即李鸿章去世不久。本书又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是最早的李鸿章传记。尽管李鸿章是梁启超的政敌,尽管康梁“公车上书”才六年,但是梁启超对李鸿章仍然持论公正,作出许多正确、深刻独到的评价。“书中对李氏的批评,尚称公允,所记其时代的事迹,也很详尽,所以出版后,颇风行一时”(注1)。本书《序例》共有六小段。说明写作的目的,“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介绍所用的文体,“全仿西人传记

2、文体”,“夹叙夹论”;表明取材的原由;强调公正评价的意愿。《序例》虽然篇幅很短,但寓意很深,是一篇言简意赅的史学文章,提供了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和反复研读。作者在书中扼要叙述了李鸿章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所作所为,突出他对晚清四十年的重大影响,让读者对他的一生及中国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产生清晰的认识。作者虽然不认同李鸿章为中国第一人的看法,但是他肯定地说,当时的统治阶级中无一人超过李鸿章。“作史,对于伟大人物的自由意志和当时此地的环境都不可忽略或偏重偏轻”(注2),所以在第一章《绪论》中,作者反复强调评价李鸿章应有的史学态度。在当时西方人看来,李鸿章是晚清王朝无可替代的代表

3、人,但作者评价李鸿章只是寻常的英雄。作者“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他发现同治光绪时期的重大事件多与李鸿章有关联,作者评价李鸿章时,没有脱离他所置身的复杂环境和动荡时代。本书第二章《李鸿章之位置》中,作者依据他对中国历史和当时国情之认识,断言李鸿章是纯臣,是庸臣,而非权臣。他认为中国当时近四十年政治上的失败,不能归罪于李鸿章一人。他并非有意袒护李鸿章而为之解脱,因为随着中国专制政体的发展,自清雍正朝以来,一直是军机大臣掌握朝廷的实权;“明明是‘圣上’铸成的大错,也总要由‘臣下’承担责任”(注3)。李鸿章虽然作为一个晚清重臣,但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他的作为与古代的霍光、曹操、张居正

4、以及同时代欧洲、日本的执政大臣当然迥然不同,不可能成为所谓造时势的英雄。第三章《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用极短的篇幅介绍李鸿章的家世。当时,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虎视眈眈,魔爪逐渐伸向清政府的附属国和中国境内,是中国的外交关系最痛苦和艰难的时期。国内政治腐败僵化,贫富严重不均,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因而爆发,威胁和动摇晚清王朝的统治。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随其征战,得教诲颇深。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显示了他优异的军事才能,继而在政治舞台崭露头角,帮助风雨飘摇的晚清政权延口残喘,被一步步地委以重任。本书第四、五章《兵家之李鸿章》详细讲述了李鸿章

5、创建淮军的过程、他对常胜军的借重以及所立之“军功”。作者毫不留情地批评李鸿章攻打苏州时的杀降事件,称其缺乏大智慧,只知道运用小谋小智。杀降是李鸿章的一贯行为,抑或只是他根据战事之需要临时起意呢(注4)?但是也有人说此事本是平常之事,不值得奇怪,因为“交战双方都向对方施用残暴手段,杀俘之事屡见叠出”(注5)。曾国荃领军攻占被太平天国占据的金陵后,遭受许多嫉妒和诽谤之言。军功颇高的李鸿章不但没有落井下石,而且帮曾国荃左右维护。所以作者夸奖他具有超过常人的道德和度量。第六章《洋务时代之李鸿章》中作者断言,李鸿章知洋务,不知国务。他具体论述了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系列举措,例如,设立外国语言文字馆,创

6、建江南机器局,筹办铁甲兵船,开创北洋水师等等。可以说,李鸿章的洋务包括军事,商务、游学等,作者于此持肯定态度。当时就有人给予李鸿章积极的评价,说“李、左二相国所以为国计民生筹画者,至矣,尽矣”(注6)。时下,也有人根据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行为,认为李鸿章是“那个时代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代表人物”(注7)。本书作者提到,洋务运动中的李鸿章非常自信。李鸿章曾有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奈何术以支持耶?”(注8)。比较办洋务的成效,“李鸿章经营北洋,较丁日昌、张之洞略有实际”(注9)。但李鸿章仅仅限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所办商务也局限于官督商办。作者对这些甚为可

7、惜,叹息李鸿章没有认识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就象柏杨所说,李鸿章之辈“认为西洋人的政治不如中国,惟一比中国高明的,不过‘船坚炮利’罢了”(注10)。此外,作者以李鸿章的两个奏折证明他有过兴立国家的想法,但李鸿章仅是时势造出的英雄,所以想法就只是想法。本章还提及李鸿章在任用、选拔人才上的欠缺,比如用人唯亲等等。胡思敬就曾经批评李鸿章“晚年坐镇北洋,凡乡人有求,无不应之。久之,闻风麇集,局所军营,安置殆遍,外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