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论文--水稻白叶枯病流行、预测与防治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稻白叶枯病流行、预测与防治的研究进展水稻白叶枯病流行、预测与防治的研究进展摘要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风雨、流水作中短程距离传播的地区性流行病,也可随种子调运而在洲际传播。在世界各大稻区均有发生,主要在亚太地区,可分为亚太流行区、西非流行区和中北美洲新病区。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因素很多,有田间菌源量积累、品种抗病性的丧失、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不当等。用噬菌体检测和设立大田预测圃观察病期是对水稻白叶枯病进行流行预测的主要方法。该病危害的严重性在于化学方法常常难以奏效,培育抗性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流行;预测;防治1.水稻白叶枯病概述水稻白
2、叶枯病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细菌病害,也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对水稻危害性很大[1]。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稻黄单孢杆菌中的致病变种引起,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在潮湿和低洼地区发病比较频繁,一般籼稻重于粳稻,双季晚稻重于双季早稻,单季中稻重于单季晚稻。可随风雨和种子传播,受侵染的水稻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能够达到50%。同时,造成米质松脆,发芽率降低。如果在分蘖期出现凋萎型白叶枯,造成稻株的大量枯死,损失会更大[2-3]。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稻根的分泌物可吸引周围的病菌向根际聚集或使生长停滞的病菌活化增殖,然后从叶片的水孔、伤口或茎基和根部的伤口以及
3、芽鞘或叶鞘基部的变态气孔侵入。新伤口较老伤口更有利于病菌侵入[4]。带菌种子、带病稻草和残留田间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侵染源。田边杂草也能传病。细菌在种子内越冬,播后由叶片水孔、伤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带菌的黄色小球,借风雨、灌溉水、土壤、昆虫、人为等因素传播,且传染性强,蔓延迅速。6水稻白叶枯病流行、预测与防治的研究进展病菌借灌溉水、风雨传播距离较远,低洼积水、雨涝以及灌漫灌可引起连片发病。晨露未干病田操作造成带菌扩散。高温高湿、多露、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条件,稻区长期积水、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土壤酸性都有利于病害发生。一般中稻发病重晚稻,籼稻重于粳稻
4、。矮秆阔叶品种重于高秆窄叶品种,不耐肥品种重于耐肥品种。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和孕期易感病[5,7]。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再侵染就不断发生,引起病害传播蔓延,以致流行[4]。3.流行情况与流行因素分析3.1调查方法(1)系统调查根据全国系统测报调查方法,每年在水稻白叶枯病发病初期,定7块田,每田定5点,每点定10丛,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调查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指增长率。(2)大面积普查从水稻分集期开始(5月中旬)到乳熟期结束,每旬普查一次,重点普查沿河两岸稻区,每次普查面达1667hm2,350多块田,每田普查20丛,调查水稻白叶枯病的始病期、流行盛
5、期、发病面积、发生程度和防治效果。3.2流行情况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福岗地区发现。50年代以来,发病范围扩大,在亚洲、欧洲、非洲、南美、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有发生;而以日本、印度和中国发生比较严重。我国主要发生在华东、华中、华南稻区,在西北、西南、华北和东北部分稻区也有分布[2]。目前,除新疆外,各省市区均有发生[6]。根据发病流行情况,全国划分为3个区。其一为全年发生区,如雷州半岛以南地区,气候温暖,终年都发病,其中以5-10月两季中发病多,而且严重。其二为常年流行区,如南部纯双季稻区,包括两广和湖南南部地区,早晚稻都有发生,从5月开始到11月止,病害
6、发生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各茬孕穗期前后,常年以晚稻发病多,对产量影响大,但早发年份,早晚稻都重。再如长江沿岸单双稻并存区,病害主要发生于单季中稻和部分早熟晚稻上,双季早稻晚稻也有发生,但为害轻、影响小。其三为局部流行区,如淮河以北单季稻区,病害集中于7、8月的雨季,原只局部为害,但近年为害日益呈增加的趋势[1]。3.3流行因素分析[7-9,11]6水稻白叶枯病流行、预测与防治的研究进展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前提,首先是要有足够的菌源,至于流行程度的轻重则受气候、水肥管理、品种感病性等多种因素影响。(1)田间菌源的存在和累积: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提供了菌源保证,种
7、子带菌是水稻白叶枯病传播的主要途径(2)品种抗性下降,是导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内因。汕优63、岗优12、岗优22、Ⅱ优2186、Ⅱ优63等,在连续3~5年大面积种植后,抗病能力会逐渐下降;还有很多抗病品种从外地引进种植时较抗病,但大面积种植3年后抗性衰退,成为感病品种。(3)气候条件: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有着密切关系!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一般在气温25~30度,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最盛。适温多雨和日照不足利于发病,特别是强风,使稻株互相碰撞造成伤口,增加病菌侵入机会,暴雨常造成稻田淹水和大水串灌使病菌扩散蔓延。(4)栽培管理:肥、水管理对该病发生有显著
8、影响,氮肥施用过多造成田间密蔽,深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