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537151
大小:110.1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25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5月月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昌十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5月考试卷高一历史试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历史地图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屮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郡县制B.行省制C.分封制D.察举制【答案】C【解析】从图屮“齐”“鲁”“燕”等诸侯国可以看出,这是西周的分封制,故C项正确;图中没有反映出郡县制,故A项排除;B项是元朝实行的,排除;D项是选官制度,不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2.浙江永嘉人陈宜中,曾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A.宋代B.唐代C.汉代D.秦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
2、信息“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可以判断出是宋朝时期,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故A项正确;A、B、C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可以排除。3.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②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③屮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④宣政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①③④②【答案】D木活字是元朝的,风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转筒车是唐朝
3、的,三司使是宋朝的,水车是明朝的,因此①③④②正确;所以答案选D。1.下图中所示的农具出现在汉代的有(②曲辕犁①耦犁③水转翻车④楼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出现于汉朝,符合题意;②出现于唐朝,排除;③出现于宋朝,排除;④出现于汉朝,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2.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B.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屮海地区C.黄道婆改进织
4、造技术D.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日,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说明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屮海地区,故B项正确;汉代和古罗马时代相同,但汉代没有绒棉,故A项排除;B项是元朝棉纺织技术,排除;D项唐朝,排除。点睛:根据题目中关键词“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可以得出,中国古代丝织业历史悠久,丝织业技术发达;从中分析答案。1.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
5、了()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C.自然经济逐渐瓦解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明代后期江南一带去农从事工商的人增多,农、工、商结构有所变化,但结构并未彻底打破,另外士的变化材料未涉及,故A项错误;政府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却出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冲击,故B项止确;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鸦片战争以后,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是历代封建王朝执行的经济政策,明代政府没有放弃,故D项
6、错误。点睛:“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商品经济的发展。2.在1906年,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少尉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政府官员纪律松弛C.军国主义弥漫社会D.专制体制臻于极盛【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队打着皇帝的旗号迫使财务官员交出钱财,这说明了当时徳国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故C项正确;统一后的德国经济髙速
7、发展,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官员的纪律松弛与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至上,因此专制体制极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B.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C.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D.“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作者认为“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说明受到一定的制,故B项正
8、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治精英对公民权的破坏和政体建设,故AC项错误;材料屮没有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故D项排除。9.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B.《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C.《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