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朔的小说主人翁看“王朔文学性格”

从王朔的小说主人翁看“王朔文学性格”

ID:355364

大小:7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7-07-27

从王朔的小说主人翁看“王朔文学性格”_第1页
从王朔的小说主人翁看“王朔文学性格”_第2页
从王朔的小说主人翁看“王朔文学性格”_第3页
从王朔的小说主人翁看“王朔文学性格”_第4页
从王朔的小说主人翁看“王朔文学性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王朔的小说主人翁看“王朔文学性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引言八十年代后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 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使国人变得越来越浮躁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对文化产品 的消费模式,大量文化成果打上了商品的烙印。尤其是在近年来,当文学逐渐走 向边缘,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作为文学作品的创造者的作家们,也在这个转型 期蠢蠢欲动,作家们开始思考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自己将何去何从。 作为八九十年代文坛颇有影响力的作家――王朔而言,无疑是这个商品经济 的市场下在文人转型方面的典型代表,他成功地将日益边缘的文学在文化界燃起 了一把熊熊大火,并把这样的一把火一直

2、烧到电影界,从而把本身就有着千丝万 缕联系的文学与电影,更紧紧的捆在一起。此后,许多作家纷纷效仿,并凭借他 们在电影界的影响力,又重新迎来了创作的第二春。 王朔曾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初掀起了八年不衰的“王朔热”。1984年,他凭 借《空中小姐》的发表引起了文坛关注,随即发表了多部“顽主”系列小说,带 来了整个文学界和评论界对“痞子文学”的大讨论。1988年,中国影坛掀起了一 股“都市电影浪潮”,王朔有四部小说相继被搬上了银幕,因而这一年也被称为王 朔电影年,这在中国的电影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进入九十年后,王朔更是大举进军影

3、视界,不仅参与了影视剧的编写,同时,还以导演或演员的身份参与其 中,成为一个全方位的电影人。虽然此后王朔一度隐退,但其作品仍被不断的搬 上电影,被人讨论和评价。近年来,少有作品的王朔仍未能脱离人们视线,他又 以攻击鲁迅、茅盾等经典文学大家、指斥金庸“无知者无畏”的姿态一次又一次 地引起人们关注,成为人们竞相谈论的话题。“九十年代的几次大的文化讨论,如 ‘人文精神’的争论、‘大众文化’的争论、知识分子的争论,几乎没有一个与王 朔无关。甚至可以说,王朔的出现是导致中国知识分子世纪末大分化的重要原因 之一,对于王朔的不同评价在很大

4、程度上已经成为划分知识分子不同立场的标志 之一。” 1 也就在今年,在他的新作《我的千岁寒》出版之际,他又以自爆自己在生活 中的阴暗面而再度荣登娱乐版头条,当然也为其新作赢得了三美元一个字的高额 版权费。 王朔文学与电影的火热恰好与转型时期文学的边缘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 了什么样的策略,使得自己能在文学与电影界大红大紫呢?纵观王朔的整个创作 过程,毫无疑问,他奋斗在一个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他是一名兼具文学性与商 业性的文化商人,正是因为作为他的这种文人的商人气质,让他成功游走于文学 与电影之间。研究这个人,研究其在文学界与

5、电影界的文化策略,无疑能为转型 时期作家们带来一定的启示。 疑会让人感到好奇,是什么力量让王朔一枝独秀,叱刹文坛与影坛呢?他运用 2:以文字为生的王朔 2.1王朔的成长背景与其写作风格的形成 王朔给人的印象可以用“调侃”、“痞子作家”来概括,他的文学作品里描写的一些人物往往都是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影视剧作也是一样。 回头看看王朔的成长经历,从小在部队大院生活,沾染一身军人气质,心怀“英雄”梦。“‘文革’时期,由于军队的特殊地位,他的家庭并没 有受到什么冲击,他的幼小年龄,又使他没有赶上当年先是叱咤风云

6、不可一世, 后来又被抛弃的由中央和军队干部子女为主的红卫兵运动。六七十年代之交,学 校的非正常秩序,教育规范的废弃和教师地位的沦落,社会上的青年少年聚众斗 欧‘拍婆子’,都成为他记忆中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得天独厚的一群,别 人家的子女纷纷上山下乡,发落到遥远而落后的乡村和边陲去,使得自己和家人 吃尽苦头,挂肚牵肠,他们却无须为个人的出路担心,一到年龄,就可以穿上军 装,当几年兵――这在那个时代,是城市青年所能选择的最好的前途,‘文革’中, 军队享有的最高的社会地位――要么提干,要么重返城市,顺利地安排工作。王 朔就是如

7、此,他1976年至1980年在北海舰队服役,1980年从部队复员后在北京 医药公司工作。”a从王朔的整个成长经历来看,比起那个时代人生在跌宕浮沉中饱 经忧患,备受艰辛的人们来说,他可以说是单纯而幸运的,当然也就无法体会到 那时整个社会的反思情绪。1978年,刚刚20岁的王朔,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了他的小说处女作《等 待》。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少女在“四人帮”的阴影笼罩之下渴望精神生活而不 得,只能在枯燥和单调的日子里等待“四人帮”的早日覆灭,等待欢乐日子的早 日来临。显然,这是一部与当时的时代情绪很切合的小说,也是当时很普

8、遍的伤 痕题材的文学作品。但是,对于虽然从那个时代走过来,但并没有经历那个时期 苦难的王朔来说,使他无法深入感受时代的脉搏律动,并不能从深层次去表现受 伤的心灵与留在人们心中的伤痛,因而,这篇文章的发表,仅仅体现了一个文学 青年的投石问路,并没有给文学界带来任何波澜。1982年9月,他又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