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论论文-论阳明心学谈知行

国学概论论文-论阳明心学谈知行

ID:35531303

大小:56.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5

国学概论论文-论阳明心学谈知行_第1页
国学概论论文-论阳明心学谈知行_第2页
国学概论论文-论阳明心学谈知行_第3页
资源描述:

《国学概论论文-论阳明心学谈知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阳明学谈知行彭贺炜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1104-1212012摘要:在中国哲学史上,从来不乏对于知行命题的讨论,但是可能就像西方的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样,每一个大师都做出了阐述却永远不会有正确答案。朱熹说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王夫之说行可以兼知,而知不可以兼行,近代,国父孙中山联系中国革命事迹更是提出行先知后,知易行难的论点,每一位大师都想要给知行分个轻重先后难易,最后每每推翻前人又被后人推翻。再看明朝时期,一个话剧一般的时代,一个民有私心官有私欲的朝代,有一个人横空出世,提出了一个推翻一切的观点,

2、知行本一体,岂可分先后。关键词:阳明学心学知行合一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明朝大儒,文功兴阳明心学,武功平四方叛乱,提致良知学,知行合一训。谈一门哲学离不开它产生的背景,纵观屮华历史,明朝是最有戏剧性的,富丽堂皇的开局,跌宕起伏的发展,好戏连台的高潮和耐人寻味的结尾。每一朝皇帝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在不经意间,带动着一个朝代的精彩。值得一提的是,开国皇帝洪武爷想打掉宦官和文官,却在后世之中反弹得异常活跃,而心学,始于宦官的背景,兴于文官的环境。那个文官活跃的环境,就如同当今社会公务员多如牛毛一般,当繁琐的部门

3、设置带来了无度的人员分调,当搞关系优于干实事,当只需溜须拍马就可飞黄腾达而刚正不阿只会带来厄运,大部分的官员都陷入一种架空度口,混吃等死的无聊状态,最后变得窝囊,平庸,鄙视猖狂,畏惧良知。他们满口道德制度价值,却永远停留在嘴上,当功绩不是为了造福百姓而是为了升官发财,整个社会陷入了口是心非,知行不一的境地,官不爱民,民不孝悌。这种现彖被阳明先生的爱徒徐爱看在眼屮。传习录第五条:“爱问,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别是两件。”书上写的,先生教的,大家都知道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弟要互爱

4、,却有很多人做不到,所以这就是知道却做不到,那知行应该是两件事。联系到我们的实际,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好好学习四字,都听过书山有路勤为劲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但就是有很多人不去行,在大学校园里游荡,沉迷,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知和行怎么会是一件事呢?阳明先生这样回答,“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Z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感知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就好像闻到臭味(知)就会恶(行),没吃饭(行)就会感到饿(知),之所以在某些人身上表现的是断开是因为被私欲蒙蔽,失去了和本体的联系,就好像孝悌,我们称赞一个人

5、孝悌,往往是因为看到他做了尊老爱幼的事,这就是本体,但就是有些人,喜欢虚荣不行孝Z事却四处彰显,或是贪图私欲因为钱财等原因不去重孝。归结起来就是,每个人的本体都是知行合一的,也就是当你知孝为善就会去行,之所以很多人不去行都是因为私欲,有些是因为懒惰,有些是因为钱财,诸如此类。以婴儿为例,婴儿的笑容是最纯真的景色,那时的我们初涉人世知善行善,哪怕有时做了错事只要父母告诉你这是错的就立刻会改,每天都很开心,细微的事都能带来快乐,那就是本心,可是大多数人却随着长大逐渐多了外在的物欲,在殷切地向外索取时也逐渐偏离了内心,

6、最后得到了还是无法摆脱空虚感。而圣学所要教我们的就是像擦镜子一般,将那私欲拭去,归附本心,胜私复礼。再以学习为例,一种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同学喜欢拖拉,最后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却发现时间来不及了,最后告诉自己,这次先这样潦草完工吧,下次绝不拖拉了,结果下次还是一如既往。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因为他们把知行一分为二了。下次绝不拖拉这句话有两个认识,拖拉是错的,这次先过去下次我再好好做,前者是知后者是行却分为了先后,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每个人总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找到让自己安心的借口比如经过这次教训我知道错了,下次就不会了,

7、但是如果你经历这次的事情却不去用这种对错观衡量,那么下次也注定不会,因为本心面对私欲的状态是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就好像我们本心知偷窃强盗伤人是错,必不去做,假如你真的看待拖拉如偷窃一般视为错,又岂会给自己机会去做,假如你偷完一次尝到甜头却因为内心内疚告诉自己就这一次就这一次,谁又能保证你最后会不会踏上不归路。真知有行,当你意识到此刻你不过是在找自我安慰的借口,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反省思考去巩固此刻的善念,我相信你会立刻放下所有的闲事去做该做的事,是的,立刻。再回到传习录中的这条:“爱又

8、问: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见个分晓,一行做知得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阳明先生再次作了诠释,知行本为一体,但世界上有悟性高的人,只要告诉他真理他就会反求诸己去心上用功,有悟性低的人,什么大道理都没用必须让他去做感受到完成后的愉悦感才会意识到对错。就如拖拉,前者你可以通过督促他让他改止,但后者你必须得逼他做完,然后当他无事一身轻而不是拖拉牵挂感受到本心的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