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宪成对王阳明心学知行观的批判和发展

论顾宪成对王阳明心学知行观的批判和发展

ID:33234488

大小: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2

论顾宪成对王阳明心学知行观的批判和发展_第1页
论顾宪成对王阳明心学知行观的批判和发展_第2页
论顾宪成对王阳明心学知行观的批判和发展_第3页
论顾宪成对王阳明心学知行观的批判和发展_第4页
论顾宪成对王阳明心学知行观的批判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顾宪成对王阳明心学知行观的批判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顾宪成对王阳明心学知行观的批判和发展    摘要: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说是传统理学知行观认识的最高峰。顾宪成在批判知行合一说的过程中提出了“行在知前”的新知行观,“反之于实”是其核心命题,集中反映了顾宪成对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观的批判和对实践行为的提倡。  关键词:顾宪成;知行观;知行合一;“反之于实”  中图分类号:B2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030-02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的一大主题。继程朱理学之后,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完成了对前人理论视域的超越,标志着理学进入成熟时期。但进入明朝中

2、后期,心学逐渐陷入空谈心性的末流,实学逐渐兴起。顾宪成是实学的开创者,其知行观体现了这一特征:既是对理学知行观的批判和反思,更是对古代知行观的继承和总结。“反之于实”是其核心命题,集中反映了顾宪成对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观的批判和对实践行为的提倡。  一、知行的本体是道性善而非良知良能...  “道性善,是说本体;称尧舜,是说功夫”[1]。“道性善”是顾宪成审视知行关系的原则,这一原则是以知行各自独立为前提的。在这方面,顾宪成不同意理学家对知行关系的界定,尤其反对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和“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的观点。他指责王守仁如此界定知行关系,模糊、混淆了知行之间的界线,最终只能是“自

3、欺欺人”、“自误误人”。  在中国古代哲学当中,“体”和“用”是一对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含义也颇为复杂。本体主要是指本源,即本来的状况、内在的规定性[2]。关于执行本体的论述,王阳明指出“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弊,不能循得良知。”①在这里,王阳明把知行本体概括为良知良能,这种良知良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性之无善无恶”;二是“不学而能良能”、“不虑而知良知”。  首先,针对阳明心学的“性之无善无恶”,顾宪成提出“性,天道也;学,人道也”②,鲜明地表

4、达了其对知行的态度。顾宪成认为“性”是知行的本体,知和行都是“学”的一部分,即是功夫。“道性善”认可了“善”是天下大本,“善”被赋予了本体论的内涵,成了主宰天下万物的精神本体。正是由于“道性善”...,人们才能有所达之目标,能立志做圣贤。而实下功夫,是确保本体实现的手段。顾宪成认为心学“不思善、不思恶”就无工夫可言。“称尧舜,是说功夫”,顾宪成在这里解释“知行”的目的,即人们要以尧舜为榜样,通过知和行修养功夫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其次,顾宪成反对“不学不虑”的“现成良知”论。他认为良知良能本身就自相矛盾,而且违反了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导。他说“

5、良知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本自见成,何用费纤毫力气”②。同样,他也否定世上有“见成圣人”的存在。他说“世间哪有见成良知,犹言世间哪有见成圣人”[3]。针对“不学不虑”的“良知良能说谬误,顾宪成做出了新的解说,“吾以为不能而学亦良能也”,“吾以为虑而知亦良知也”。即强调后天的“学”和“虑”,反对“不虑而知为良知”的唯心论的先验论性质,从而对中国传统知行观赋予了唯物论的内涵。  二、知行关系的“统一”而非“合一”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针对朱学的“知先行后”造成知行脱节、空谈道德性命而不躬身践行之弊而提出的。首先,他将“天理”和“良知”赋予了绝对权威性,公开声称其“立言宗旨”就是“不使那一念

6、不善潜在胸中”。[4]要求人们“复本体”,把“不善”消灭在思想萌动。这个需要复归的“本体”就是“良知”,复归的过程就是“良知”...的自知、自明和显现,而所谓“知行合一”指的是“良知“的体用合一,概括言之,“真知即是行,意即行之始”。在王阳明理论视域里,知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动态的发展过程;知行作为这一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两个方面,相释相融、完美结合。③针对知行合一说出现的流弊,顾宪成从两个方面就其本质做出了揭露和批判。首先,顾宪成认为“知行合一”生硬地割裂了知与行的统一关系。他说:“阳明虽曰知行合一,然就其言观之,一则以见好色闻恶臭属知,以好好色恶恶臭属行;一则以明觉精

7、察是知,以真切笃实为行:是二者终自有辨也。盖知与行原是一而二、二而一。”其次,顾宪成批判了王阳明主观唯心论,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说是“心即理”思想的翻版。他说“有言心不是理、理不是心否?阳明乃曰心与理不可分作两件,而为合一之说。”顾宪成不赞同王阳明“心理合一“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知行合一说中提倡的“不去袭义”实际上是反对人们向客观外物的探求,否认耳目见闻的感觉经验,反对人们从事实践,一味颂扬对自身固有的心中良知的自我体认①。  三、格物是格“一草一木之理”  格物致知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