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文学批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ID:35506955

大小:61.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5

文学批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文学批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文学批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文学批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文学批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批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批评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作者:谢海林/陈虹瑾作者简介:谢海林,陈虹瑾,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571158)o原文出处:《上海教育科研》2017年第201711期第74-76页内容提要:针对屮学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适当引入古人所常用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辨体”批评的文学批评方法,不失为一条探究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作者身世履历、心态思想,走进作者之心;“以意逆志”,有利于培育审美能力,加速作者与读者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辨体”批评从文体的角度更易分析出作品内在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历史成就。期刊名称:《高

2、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4期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古代文学批评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是古人解读、赏鉴文学作品时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如以意逆志、推本溯源、意象批评、选评、辨体、摘句等。⑴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适当运用古人批评、阐释古诗词的方法,以作者为导向,以作品为主体,以培养审美能力为目的,这不失为一条更能回归课文、探曠本旨,以古释古、以古还古的有效途径。一、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可拆分为"知其人""论其世",二者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前者多针对作家创作主体的特殊性而言;后者侧重作家创作主体的社会性,包括作家与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政治、生活诸多层面。

3、知人论世是解读古诗词的一把钥匙,大大拓展了读者的思维空间,有效快捷地找到突破口,而不至于一筹莫展,或误入歧途。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人论世的方法并未与教学很好地结合,有一些误区。例如,有些中学教师犯了"喧宾夺主"的毛病,在介绍作者生平或写作背景时铺叙过多,大讲细节,一堂语文课演变成了历史课或故事课。譬如在讲《长恨歌》的写作背景时,大谈特谈安史之乱的具体经过,这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占用了课堂时间,对诗歌理解的帮助也并不大。有些教师则坠入〃一带而过"的泥淖,随口介绍一下作者,如《石灰吟》的于谦、《过零丁洋》的文天祥,蜻蜓点水,未将时间和注意力放在作者生平经历上,导

4、致学生困惑丛生,不能充分理解诗人本意。了解作家的生平履历、情感经验尤其是创作心态,对于理解作品本意显得尤为重要。”知人论世”是正确把握诗歌内涵的前提。在学习诗歌之前,教师不妨还原历史〃现场〃,模拟当时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之前,先了解诗人的情感心态与所处的时代背景。以《长恨歌》为例,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已不复当年的强盛,杨贵妃之死象征了一个盛世的悄然离去。而李杨的爱情悲剧很容易触动中唐文人的情怀,不断激发起人们怀旧和伤逝的情绪。身处中唐的诗人白居易,自然难免带上特定的社会心理烙印。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有一次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

5、到当地民间流传唐明皇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深有感触。为了不使李杨故事消没人间,朋友劝勉〃深于诗多于清"的白居易为之作诗。因末句曰"此恨绵绵无绝期",故诗题名为《长恨歌》。"恨"是遗恨,是诗人对作为大唐皇帝与贵妃的爱情尚不得善终而抱恨无穷。[2]"知人论世"作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首先了解诗人的情感怀抱;其次考察社会背景和创作意图;再次把握作品的整体象征意蕴;最后判断语言技巧的得失工拙。在欣赏古诗词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有’伺情之了解"才能够与作者心灵相通,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所传达的信息。以杜甫名篇咏史诗《蜀相》为例,我

6、们不仅要对杜甫生平经历、理想抱负以及此诗的创作心理和时代背景作全面深入的探究,还要对诸葛亮的生平和功绩有所了解,方能正确而充分地理解此诗的深层意蕴。首先要了解杜甫其人其志。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以诗为笔,忧国忧民。其次要清楚杜甫的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第二年春天。杜甫虽结束了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浣花溪畔构筑草堂暂走居下来,但此时的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安史之乱犹未平息。诸葛亮位居蜀相,胸怀大略,忠贞鳗直,辅佐两朝,为了匡复汉室,数岀祁山,未捷身先死。最后两相对照,唐肃宗并非知人善任的明主,

7、杜甫空怀一腔报国热情和〃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眼见李唐国势衰微,却报国无门,还不如〃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频烦天下计〃。这不仅是晚年杜甫对诸葛亮挽救时局的无限仰慕,进而对其英雄悲剧报以深深的哀怜,也是对时不待我、机遇难求的自伤。有了这样的了解,再来读诗,就较易理解杜甫的创作心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也不再是袖手旁观、恶搞诗圣的看客,而是真切体味到杜甫悲天悯人、壮志难酬的胸怀,也较易理解诗中〃古柏"的象征意义。[3]二、以意逆志由于有些作品的意象、意蕴具有含蓄性、多重性的特点,导致读者众口异辞,比如李商隐的《锦瑟》,诗人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抒发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