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偕在台湾的教育工作之研究

马偕在台湾的教育工作之研究

ID:35504523

大小:64.9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5

马偕在台湾的教育工作之研究_第1页
马偕在台湾的教育工作之研究_第2页
马偕在台湾的教育工作之研究_第3页
马偕在台湾的教育工作之研究_第4页
马偕在台湾的教育工作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偕在台湾的教育工作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馬偕在台灣的教育工作之研究陳中陵一、緒論(一)研究動機與目的台灣史在近二十年來逐漸成為顯學,甚至成為許多大學歷史系或是歷史工作者所必修習的課程之一。但是探討台灣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等的學術論文眾多,惟獨基督教在台灣的認識與研究上,一直缺少有系統的認識。筆者因本身具基督徒、教育工作者、居住在北台灣的身分,以及好友碩士論文「馬偕的教育志業」之啟發,因此選定「馬偕在台灣的教育工作之研究」作為本文之題目。環顧馬偕一生在台灣傳教、教育、醫療的生活中,充滿許多奇蹟與故事,但因範圍廣博,因此筆者只選定教育來作為研究內容。本文的目的有三:1.藉由文獻資料認識與了解馬偕在清末台灣的教育

2、工作。2.探討與研究馬偕從事教育工作的目的與方式。3.歸納馬偕對北台灣教育的貢獻與影響。(二)文獻回顧筆者研究馬偕的教育工作,將從三個部分加以研究回顧:1•馬偕的著作(1)馬偕著、林耀南譯,《台灣遙寄》。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叢書譯本第五種,1959。(2)馬偕著、周學普譯,《台灣六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灣研究叢刊笫六十九種,1960。(3)GeorgeLeslieMackay,《FromFarFormosa)°台北:南天書局,2002。馬偕(漢名為偕叡理,因本姓Mackay,故多被人稱為馬偕)在台灣傳教的過程與見聞,寫在他的《FromFarFormosa}一書中,但因

3、馬偕在台傳教工作忙碌賴永祥,〈馬偕台灣傳道記〉《教會史話1》。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頁3940。故委託他的好友J.A.Macdonald代為紀錄,並於1896年在英國倫敦出版。而此書的中文翻譯,一直到1959年才由林耀南翻譯為《台灣遙寄》,隔年1960年周學普先生亦翻譯為《台灣六記》」因此目前《FromFarFormosa》有兩種譯本。而台北南天書局於2002年再重新編輯《FromFarFormosa)的英文本。另外,陳宏文先生於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馬偕博上的宣教思想與方法》(台北:自印本1966)專研馬偕之生平研究,因此後來著手翻譯馬偕在台的英文日記,並於1972年由

4、台灣教會公報社出版《馬偕博士略傳日記》。這些翻譯作品雖有史料探查上的瑕疵,以及文字翻譯上的誤譯,但瑕不掩瑜,若要從中文文獻上直接認識馬偕,這些作品卻值得細細咀嚼,以及認識當時馬偕時代的人事地物。2.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文獻(1)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1965年,為慶祝馬雅各醫生來台宣教一百週年,特別召聚教會內的精英牧者,成立百週年紀念叢書委員會,並自南台灣1865年馬雅各入台南宣教,北台灣1872年馬偕入滬尾宣教開始,寫出一本重量級的長老教會文獻。3•馬偕相關專書(1)馬偕著,陳宏文譯,《馬偕博士略傳日記》。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1972。(2)陳宏文著

5、,《馬偕博士在台灣》。台北:中國主曰學協會。1982修訂版。(3)郭和烈,《宣教師偕叡理牧師傳》。嘉義:台灣宣道社,1971。1972年是馬偕來台百週年,為了紀念禧年,有三本傳記單行本問世:馬偕著,陳宏文譯,《馬偕博士略傳日記》、陳宏文著,《馬偕博士在台灣》、郭和烈,《宣教師偕叡理牧師傳》。而此三書所共同根據的是馬偕之子偕叡廉所翻譯的《馬偕日記摘譯》。賴永祥,〈百年禧慶馬偕三傳〉《教會史話1》,頁45-46。(三)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筆者採用歷史研究法與文獻分析法。馬偕是加拿大長老教會派往海外宣教的笫一位宣教丄「環顧當時清末台灣北部的教育環境、加拿大母會的信仰與經濟後盾,

6、以及馬偕的宣教心志,依此三個面向,構成本文的研究脈絡。筆者亦從社會學、教育學與神學的觀點,將馬偕的教育工作現況,作一適切基督徒信仰教育的頗析,而非只停留從非基督徒的角度來觀察與詮釋。二、馬偕在北台灣進行教育工作(一)清末北台灣的教育環境1.漢學為知識的唯一來源2.當地人反對開港後來台的洋人清末台灣有所謂的「一府、二鹿、三艦胛」,這三大城市都是屬於沿海的港口市鎮,也因此與清朝福建廣東沿海,有著較密切的商業貿易往來。而港口的居民多跨黑水溝而來的唐山人,有著濃厚的儒家思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Hl然也多要求子女光宗耀祖、飛黃騰達,在這樣的儒家思想下,當時的教育管道只有八股取士

7、,考取舉人、秀才,以求得祿位。四書與五經等漢學,也自然成為清末台灣教育的唯一讀書方式。而1860年中英天津條約後,清朝打開台灣四處港口-台南、滬尾、雞籠、打狗,彳自此洋人便進入台灣進行貿易事業,除了將樟腦與茶輸出海外,更將鴉片輸進台灣,亦造成當時台灣人仇視洋人的其中一項原因,這種攘夷思想,深入官民骨髓。°而馬偕於1972年進入滬尾,因著本身的洋人身分,加上推展西式教育(含基督教教育),因此不被當時人所接受,也不見容於當時的科舉教育環境。(二)馬偕進行教育工作之原因分析1.宣教為目的,教育為手段(最終目的乃要人認識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