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和反思(修改)

教学设计和反思(修改)

ID:35501631

大小:61.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教学设计和反思(修改)_第1页
教学设计和反思(修改)_第2页
教学设计和反思(修改)_第3页
教学设计和反思(修改)_第4页
教学设计和反思(修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和反思(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执教者课时1教材分析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学情分析对数函数概念十分抽象,乂以对数运算为基础,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很多高三学生对数函数还学的比较差,所以对于高一学生,更应该注重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基础讲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②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的性质,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

2、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对数函数的性质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采用四步导学法:(1)学导结合(2)合作探究(3)检测提升,(4)总结反思。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导结合(5分钟)师:如2.2.1的例6,考古学家一般通过提取附着在出土文物、古遗址上死亡物体的残留物,利用t=log呻P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每一个碳14含量P,

3、通过对应关系Z=logfP,都有唯一确定的年代r与它对应,所以,r是P的函数•.问题:你能据此得到此类函数的一般式吗?师:这样就得到了我们生活屮的又一类与指数函数有着密切关系的函数模型对数函数.这就是我们下面将要研究的知识.y=log^._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y=log“x(a>o,且QH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兀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8)由实际问题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12分钟师:当我们知道对数函数的定义之后,紧接着需要探讨什么问题?师;你能类比前面研究指数函数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图象

4、和性质的方法吗?师: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是否象指数函数那样也需要分类?师:让学牛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y=log2xy=log[X2对学牛画出的图像加以点评,利用生: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生:先画图象,再根据图象得出性质生:按a>l和0

5、干个不同的值,在同一出对数函数图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对数函像和性质数的图象。观察图象,它们有哪些共利用类比同特征?y=logaX的思想,小组合作的(a>l)形式通过y:x=l:y=logax(a>1)图象主动探索岀对0/i(LO)x数函数的定义域(0,+°°)性质O教学值域R实践表明:过定点(1,0),即当学生对x=1时,y=o对数函数当0V/V1时,的图象已y<0有感性认识后,得到当x>l时,y>0这些性质在(0,+8)上递必然水到增渠成y=logax(0

6、x=1时•,y=0当0V/V1时,y>0当x>1时,y<0在(0,+°°)上递减(三)检测提升(15分钟)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lo财;(2)(d>0,gl).例2.根据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大小(1)log30.50(2)log0,20.50(3)log530(4)logo.:]50找三个组,每组出一名同学到黑板前板演,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帮助,但是别的同学必须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以便老师发现同学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讲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像对数函数的性质(性质让学生具体说明)■掌握对数函数知识的应用・,加深对概念及性质的理解课堂小结(2

7、分钟)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总结,起到强化作用布置作业(1分钟)布置作业:习题1、2板书设计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对数函数的定义。例1(1)(2)2.对数函数的图像例2(1)(2)(3)(4)3.对数函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学生自己列表描点得出图像的环节,比较精彩,比教师直接给出效果要好得多,利用类比手法得出函数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加深了学生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的理解,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节奏,顺利完成木节课的任务。但是让学生自己得出图像和性质这一环节,吋间的掌控上还有点欠缺,还

8、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要多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