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案一再别康桥(中职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徐志厚教学目的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彖选择;2、《再别康桥》的咅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別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來,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
2、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坡,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人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漾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其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
3、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刀书店。次年《新刀》刀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LI、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H,山南京乘E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4、,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彖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切的艺术个性,为新刀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口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口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三、写作背景《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
5、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帘下了美好的卬彖,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垂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四、分析鉴赏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旬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做别姿态。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
6、”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來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Z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冇一点点喧哗,來打破康河的宁静Z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第2节至第6节,通过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集中描写了康河的美丽与宁静,抒发了A己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第二〜四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荐,油油的在水
7、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彩虹似的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特,树怕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粕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Z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止是在意乱情迷Z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肓觉得“波光里的艳彩/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Z功,更是诗人无
8、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粹神的吐露和象征。“招摇”:常含贬义,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