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99641
大小:56.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5
《故都的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郁达夫所写的-篇散文《故都的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从本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我准备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述。一、说教材:《故都的秋》选自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写景抒情散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散文单元的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二、说教学目标(“三、二、一”个教学目标)所谓“三”是要求学生掌握3个知识点:分别是怎
2、样扣住“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秋;怎样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如何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二”是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通过理解本文“情”与“景”的自然融合,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一”是实现一个德育教育的目标,那就是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二、说重点、难点:重点:联系文中展现的五个秋景片段,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有机结合。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北平秋
3、色的描绘所流露出的内心情感。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⑴诵读法。美文需耍美读,因而把学生的诵读提到首位,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讨论。⑵点拨法。在感受故都秋Z美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⑶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2.学法:(1)课前预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作品等和关知识和背景,寻找有关描写秋景的诗文)(2)诵读感知法(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情感)(3)合作探究法(学生自由选择课堂任务、合作伙伴,组织学习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五、说教
4、学过程: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一)导入:在背景音乐《长亭送别》中让学生欣赏几幅关于北方秋天的图片,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诗句來说。每个人对秋天的感受是不-样的,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郁达夫先生笔下的秋天又是怎么样的呢?(二)解题:“故都”指的就是北京,也称北平,为什么作者用“故都的秋”作标题而不用“北京的秋”或“北平的秋”?C1)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文章的“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來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四)精读课文,品味意境承接上个环节,该环节要求学生精读
5、课文,找出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这些景物是零散的,似乎没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根据吋间、地点的安排给这部分起-个合适的小标题,如:秋晨院落图。接着以此为例,可以将另外几种景物分别概括为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枣奇景图。这些图中的“景语”如何展现“情语”呢?此时我又将用“秋晨院落图”举例,分别从色调、声音、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另外四幅图中的“情语”,我将让学生分为四组,根据第一幅图的赏析方法自由讨论并分别找出图中景物如何体现“清、静、悲凉”。(五)设疑讨论,体悟情感南北之秋的差异——
6、黄酒与白干,稀饭与馍馍,缈鱼与大蟹,黄犬与骆驼,从而得出北国的秋味更浓这一结论,之后自然引岀问题:作者在此文中是“悲秋”还是“颂秋”呢?(六)延伸拓展:先给学生欣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接着让学生用文章里出现的景物为内容,仿照《天净沙•秋思》的写法,当堂写一首关于故都秋景的小令。六、说课后作业运用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写-篇关于自己喜爱的景或物的抒情散文,可以将描写角度放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上,绘形绘声绘色。七、说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1、秋晨院
7、落2、秋槐落蕊3、秋蝉残声清、静、悲凉4、秋南话凉5、秋果奇景(形)(神)总之,整节课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线索,贯穿全局。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成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第…步!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