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89939
大小:88.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线的认识说课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线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线的认识》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一课时。2.教材的作用与地位:在第一个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有了初步了解。线的认识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以及它们Z间的区别,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刚进入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材先安排认识线段和射线,后认识直线的教学顺序,是因为直线很难找到相应的现实原型,而线段和射线的现实原型就比较丰富,如马路上的斑马线、黑板、书本的边、射灯、太阳光等等。这样便于学生从丰富的现实
2、原型中抽取出数学模型,进而为认识直线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节课平行线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创设金箍棒延伸的情境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线段、射线和直线,并通过讨论清晰了解各线的特点;学会用字母正确读出这三种线。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体验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逐步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思考生活。4.教学重点:三种线的特点。教学难点:线段、射线和直线三个概念中端点和延伸两个属性的感知。5.教具准备: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3、学具准备:两条硬纸条,图钉。二、说学法和教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的状况,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的学习我是让学生展开观察、想象、交流、讨论、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这节课以交流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谈话启发法和操作法组织教学。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开放性,注重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同时在课堂上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多说的习惯。三、说教学流程结合几年來教学新教材的经验,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
4、,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以下4个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引新;探索活动,获取新知;闯关练习,加深认识;总结反思,相互评价。(一)创设情境,复习引新在笫一个环节的教学中,首先创设学生喜欢的唐僧四师徒収西经的人物图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再出示孙悟空的两样法宝(金箍棒和猴毛)让学生判断出一一直的线、曲的线,再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一线的认识。(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1、介绍线段、射线和直线。(1)介绍线段。这是金箍棒,看作一条直直的线。这条直直的线有两个尽头,现在
5、用两个点表示这条线的两个尽头。指出:数学上把这种在线头上的点叫做端点。同样,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有两个端点的线叫做线段。(2)介绍射线。我们知道金箍棒有许多功能。(变长变短、变粗变细)现在孙悟空把金箍棒竖在地上并命令其向上变反,不停的反下去。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金箍棒一端伸长的情况。告诉学生:我们把金箍棒竖在地面上看作一个端点(板画一个点),它向上延长(画线)。因为它无限延伸,所以我们画这种线时只需画出它的一部分就好了。再介绍:在数学上把这种有一个端点的线叫做射线。(3)介绍直线。金篩棒被孙悟空拿在手里向两边不断伸长,要求学生闭上眼睛
6、想象金箍棒向两边伸长的情况。向学生介绍:数学上把这种能向两边无限延伸的直直的线叫做直线。画的时候也只是画它的一部分就行了。【意图:以上的环节都是以“金箍棒”作为原型的教学功能,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线段,起到了现实原型的作用,又以它作为虚拟的原型,为学生通过想像建立射线、直线的表象提供了结构性支持。】(4)向学生出示屏幕上2个问题: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这样的线段呢?生活>11哪些现象可以想象成射线?【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这些线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与想象之中,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示图片让学生
7、欣赏。2、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这个环节屮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从三种线的端点个数和它们是否能向两端无限延伸的情况在小组内互相探讨学习。时间大约是3-4分钟。探讨后进行师生交流得出结果:线段有2个端点、射线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也就是0个端点);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意图:提倡独立思考后再合作交流、全班交流,为了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鼓励人人动脑筋,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为师生、生生、组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3、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读法及
8、关系。(1)介绍直线的读法:为了方便读,我们在直线上任意取两点,(点上字母A、B),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请学生跟读一遍。问:如果取C点、D点呢?学生根据刚有的经验很快读岀直线CD,或直线DC。再问这两点是不是端点,为什么?如果収L呢?(读作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