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第四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ID:35481992

大小:55.9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第四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教案_第1页
第四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教案_第2页
第四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教案_第3页
第四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教案_第4页
第四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含义,理解世界的物质性2、能力口标:体会如何以基木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分析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口标:从世界本质问题上认识有神论的荒谬性,鲜明地反对神创说,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重点难点】1、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难点:物质的含义【学习方法】以课本为依据,以老师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解答学生疑问。【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來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即世界的

2、木质是什么?木原是什么?课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枇界的木质是什么老师:有同学说,世界就是世界,哪有什么木质。这样想就太肤浅了。我们所说的世界的本质,是指万事万物中的共同点。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共同点,比如苹杲和菠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水果。苹果和狗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生物。苹果和石头的共同点是什么?原子。推•而心L枇界M再物共同的属性是徉么-?一即枇界的-本质是徉么-?-令人说,世界的木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酿对不对?不对。磁场超声波冇人说,世界的本质是原子,对不对?不对。原子一原子核、电子一核子一夸克一亚夸克等等。读课本29页

3、第一段。老师: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什么是物质?(列宁下的定义)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人的意识能够反映物质、认识物质。物质是可知的。一一坚持了可知论。(3)客观实在:(客观真实地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实在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概念,它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做选择题(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和屈性如何

4、千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所以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举例)客观实在性是万事力•物共有的特性。举例:花凋谢了一一土一一滋养花过渡:下列事物是不是物质?地球桌子太阳小孩小草学生:(5)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它概扌舌了万事力物的共同木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屮概括抽象岀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屈性,它并不独立存在

5、,I何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屮,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6)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存在”是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例如,我们常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思想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似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的客观存在指的就是一种意识现象。而客观实在是不包含任何意识现象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瑞理鷲对汨蕩是霜严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二)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自然界小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

6、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问题:世界上有没有神和鬼?谁能举个例子?学生:举例:鬼火、死亡谷、神婆给小孩看病、信耶稣治病相信有神论的原因:一是无知,没有正确认识事物或现象。二是恐惧,王充:病由忧惧生,忧惧见鬼岀。展示:两个小故事(三)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物质的耍素。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由此得出原理和

7、方法论:【板书设计】(―)世界的本质1、物质含义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自然界具冇物质性(三)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1、2、(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不是由神创造的,其产生也不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从社会的存在來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索地理环境、人口因索、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2)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口然条件的总和。我们可以改变小环境,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开凿山洞等,但是不能改变由地貌、资源、气候组成的整个地球大环境。那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把它改变了

8、,我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从一代人的角度看,每一代人都无法选择自己国家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我们只能适应它、利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