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诗词鉴赏16-20

[整理版]诗词鉴赏16-20

ID:35476008

大小:60.2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整理版]诗词鉴赏16-20_第1页
[整理版]诗词鉴赏16-20_第2页
[整理版]诗词鉴赏16-20_第3页
[整理版]诗词鉴赏16-20_第4页
[整理版]诗词鉴赏16-20_第5页
资源描述:

《[整理版]诗词鉴赏16-2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宜兴屮学高一语文阅读系列之诗词鉴赏(16)杏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Z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彖演说佛理Z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杏杏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屮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沖'言山路深II咅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

2、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Z外,使用迭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迭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I饋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颐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寒山这首诗使用迭字,就很富于变化。“杏杳^具有幽昭•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

3、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乂有长短的区别。八组迭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颐而井然不乱。使用迭字的效果,人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迭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悄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

4、具有感情色彩To这首诗还由于使用迭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來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木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诗词鉴赏(17)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Z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诗的首句抓住白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infilM: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彖一条丝带迤邇飞I: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彖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口上而下的冃送

5、;而李白的“黄河Z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Z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H淇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T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耍意象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口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

6、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H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FI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芜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踝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

7、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肯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1111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