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参评教案《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参评教案《五柳先生传》

ID:35473930

大小:60.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5

[教学设计]参评教案《五柳先生传》_第1页
[教学设计]参评教案《五柳先生传》_第2页
[教学设计]参评教案《五柳先生传》_第3页
[教学设计]参评教案《五柳先生传》_第4页
[教学设计]参评教案《五柳先生传》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参评教案《五柳先生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中学语文:《五柳先生传》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止确读咅;回顾已学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二、教学课题1、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2、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文词语。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4、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及特点。三、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

2、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Z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以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并掌握关键字词,进而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引导学生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与精神风貌。体会木文有鲜明特色的的写人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力求使其优势互补。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有关吋代背景的材料,提醒学生冋忆《桃花源记》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行比较思考:《五柳先生传》屮看似平淡的内容屮蕴含着什么深刻内涵?由此可以看岀五柳先生具冇什么样的

3、精神风貌?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冇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2.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冇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下面老师诵读-段话:“土地平

4、旷,屋舍俨然,有良皿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看并怡然自乐。”谁知道岀自谁写的哪篇文章?(生答)那述记得我们曾学过他的一首《归园田居》其三)吗?一起背一下这首诗,好吗?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455033.html那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请学生介绍陶渊明及写作背景陶渊明图http://baike.baidu.com/view/94220.html五柳先牛传图http://baike・baidu.com/al

5、bums/529739/529739・html#O$f15e24290373b4be98250ei63(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示范配乐朗读课文。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Nq64NS5LaQ/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教师抽杳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嗜酒()辄尽()吝情()短褐()倚()箪食()汲汲()欤()黔()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抽查学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3.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圈1師出来。文章呈现http://bdikc.betidu

6、.com/vicw/529739・htm#3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冇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向其他组的同学请教。4•针对文中没有注解、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点拨。(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清闲安静,不羡慕(或追求)名位利禄。(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一句必须联系起来理解,否则会断章取义。意为:喜欢读书,但不在字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每当有体会,就高兴得废寝忘食。[点拨:结合具体语境体会文章语句的含义,注意上下文的联贯。](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经醉了时,就离开(亲旧处),从不贪酒。[“曾不吝情去留”中

7、“去留”Z意可给学生指明强调“去”意。](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自得其乐,(诗文)很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此语了解大意即可。如学生水平较高,兴趣广泛,亦可将此典故讲给学生听。(文中有注解)注意:有言,曾经说过。后文中的“欤”同“与”,表疑问语气。必须强调,让学生明白: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只要能使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通晓大意即可,千万不可过分在字词解释上下功夫。(四)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多媒体显示)(1)文中哪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