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一中月考试题

遂溪一中月考试题

ID:35465597

大小:9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5

遂溪一中月考试题_第1页
遂溪一中月考试题_第2页
遂溪一中月考试题_第3页
遂溪一中月考试题_第4页
遂溪一中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遂溪一中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遂溪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1.西周春秋时期狱讼中有“代坐”制度,即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这说明西周春伙吋期贵族A.享有特权,免于诉讼B.享受保护,等级森严C.集权专制,无视法律D.地位高级,免于处罚2.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此规定是为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3.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耍求

2、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A.“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B.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4.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5.唐代《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B.粮食

3、产量已满足需求C.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D.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6.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7.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來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1.二程认为,人性有“天

4、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牛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A.孟子的性善论B.孔子礼的思想C.荀子的性恶论D.佛教的天命观2.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屮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岀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3.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

5、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屮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4.清政府认为屮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一劳永逸。这体现了清政府A.固守传统的外交理念和模式B.对列强侵略抱着轻视的态度C.清醒地看到列强的侵略目的D.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性5.张Z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而薄

6、今,力变从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说明此时的张之洞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C.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6.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屮写道:“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押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下列有关各方的“赢”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B.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A.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B.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1.记录片《大决战》挖掘出1000余小时由各国记录的战场原声影像,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整

7、理手稿、通讯、报纸文摘等重要文献千余份。用新视角、新理念、新资料、新技术,对“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十四年抗日战争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历史冋顾。对此解读止确的是A.获取新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B.实证是再现历史真实的原则C.新理念更有利于全景展示历史D.抗战的研究必须借助新技术2.1929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宣布采用万国公制(另定市制的度量衡作为辅助),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要求各省地1933年全部完成。此做法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