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48884
大小:60.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平顶山市龚店乡叶县中心小学刘秋红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思想情操是一种良好的运作机制。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设计小组合作教学的一般流程为:(1)全班教学:在导入阶段,一般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全班授课。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彩导入是教与学成功的前奏。(2)分组学习:分组合作学习期间,小组同学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借助教师问题,完成
2、自学和小组学习、交流、讨论的内容,并保证组内每一位同学理解掌握该内容。(3)交流反馈: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结果,学生和教师分享成果,及时反馈,确保学习结果的正确性。(4)学习评价:教师评价小组合作技能、学习效果,得出小组合作学习得分和个人得分,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可以搞小组间的竞赛。人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五不”:(1)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2)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3)凡是学生自己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教;(4)凡是学牛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5)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教师要善于“指路给学生走”。我设计学案,就是要给学生应走的路,避免出现一些不当行为。学案中要设置
3、疑问,创设悬念,“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启迪思路的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教师和学生都要心中有数要心中有数,即有一定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组员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以保证组员之间不但可以在知识学习上,而且可以在情感上互相影响,取长补短。由于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技能,也就是说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我的做法是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素质与能力;注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屮抓住机会,点拨和指导学生:如学会表述,表述前
4、,对自己的观点加以整理,表述时力求明白,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如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在情绪上要予以配合;如学会总结,善于在众人观点的基础上总结交流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观点,其至生成新的观点,产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等等;如学会欣赏和接纳,尊重同学,培养自己开阔的胸怀,既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又能适度宽容别人的缺点或不足在互相取长补短和彼此鼓励中携手共同进步。还要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牛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牛己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二:认真搞好小组合作学
5、习的问题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围绕问题的解决来进行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合作、学会交往,在交流中获得认知的发展和情感的提升。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1)问题要有价值,使学生感兴趣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要尽可能与他们己有的经历和牛活经验相联系,要让学牛觉得“问题值得”讨论,并愿意讨论。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不要提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2)问题要有开放性开放
6、性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每种答案的背后有不同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时,才能为学生的辩论提供可能。在辩论屮,学生要想让自己的意见被别人接受,就会不断地搜集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还耍找出别人的“缺陷”,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便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有利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还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3)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期”理论,我国教师形象地将Z比喻为“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处于最近发展区内,换言之是要介于学生的现在发展水平和在别人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问题太简单,
7、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表层,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限;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即使合作学习也解决不了,不仅达不到学习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所谓适屮难度的问题应该是单个学生不能解决或很难解决而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解决的问题。(4)问题要有层次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的差异,成长环境与生活经验的不同,即使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