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47968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赏识教育计划刘彩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赏识教育计划刘彩梅我是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多年辛勤耕耘,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使我感悟到,要想把职教的学生培养成才,其中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教育走进语文教学。老话说的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共性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赏识教育是治疗我们学生“毛病”的灵丹妙药。我们中职的学生在初中时长期扮演“差生”角色,思想封闭,缺乏信心和
2、主动意识。或者初中长期扮演老师的“对手”角色,是老师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过于的“一切满不在乎”,是非观、荣辱观较差。由于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学习做事不够认真,不能注重方法,在学习和活动的各个方面效率底下。他们也有梦想,也想考上大学,但现实中又不够努力。他缺少自省,很多学生还是非常有自尊的,很爱面子,但遇到失败,往往没有足够的胆量承认错误,而且容易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针对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意识到只有采用赏识教育,这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挖掘孩子多方面的潜能。在
3、语文教学中我做到以下几点:一、从不吝惜对学生的夸奖。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嘴勤”。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克服和改正短处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我注意抓学生的闪光点,并且把它适度的扩大。汽修班的孙宇背诵诗歌,我就肯定她的勇气可嘉,我又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
4、总之,赏识是一种认识和欣赏,是一种理解和信任,更是一种激励。它是在差异和尊重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良性的教育方式。我们施教者需要能够真正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让孩子心灵的苗圃普照阳光,彰显个性,释放潜能,茁壮成长。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些老师的教育观念就是在学生犯错误时,不分场合、不计方式地挑出其毛病、找出其缺点,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为学生从情感上、心理上、思想上、行为上给予的最大帮助,能使其身心全面地发展。实际上,他的这种毫无创意地采用责备、训斥、命令、强迫等令学生反感、收效甚微、
5、陈旧的教育方法,只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态进一步变得更自卑、更胆怯,觉得自己是无用、愚笨之人。就这样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承受着教与学的痛苦。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采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已迫在眉睫。 心理学3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赞赏,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赞赏属于精神食粮,属于满足,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那么就让我们都换一种教育方法吧!我们把批评缺点,改为寻找优点,以发现闪光点为突破口,来打造学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石。俗话说,千人干面。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
6、性特征和对思想品德要求的接受方式,而在他们个性特征中有一点是共通的、具有普遍性的,那就是他们都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美。虽然每一个后进生其成长的经历和环境不同,但他们每人身上都有其闪光的一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当学生犯错误时,为了使学生早日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急于求成,提出的要求往往一步到位。甚至近乎苛刻,这种教师以为只要出于好心好意,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学生总是应该接受而且必须接受。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人为
7、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甚至引发学生的反抗与叛逆,严重的还会发生正面冲突,导致不良后果。 其实,这也有一个观念问题:不能以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循规蹈矩,不想歪点子,不贪玩等等才是好孩子。童心未泯,好奇、好动,才像是一个真正的孩子。老师的职责只是将这群活泼可爱、无拘无束的小马驹,套上一个思想和学习的小龙套,让他们逐渐长大、逐渐成熟、强壮。成为一匹能独立识途的好马。因此,教师应用心去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美。哪怕仅仅只是星星之火,也要及时地鼓励、表扬,以促其形成燎原之势。 当然,成功教育
8、并不排斥批评,但批评要比表扬更有艺术。当学生有错误时,就是批评,也要在批评之前先用平实的语言,毫不吝啬地肯定赞美其优点,然后就事论事,不“新账老账一齐算”,优点适当夸张,缺点尽量缩小,真正地为学生着想,把学生看作是成长中的小树,青葱可爱但枝桠横出,他们渴望阳光、雨露、空气。所以,无论学生犯什么样的错,都不要讽刺挖苦、高声呵斥,更不要把话说绝,不要让一个学生在你面前摆出垂头丧气、无动于衷、漠然置之的表情。茁壮之树怎能让他“打蔫”呢?记得我以前上课时,有位学生看课外书,我发现后,拿过书继续讲课,好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