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36218
大小:56.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老子的人生观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子的人生观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老子的人生观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摘要“中国梦”折射出每一个中国人对美好愿景的不懈追求,老子告诫我们,在不断向“中国梦”迈进的时候,既耍保持住当初追求中国梦时候的那种干劲那种热情,又要怀着贵柔、守静、谦下的心态,永葆自己载物的张力。关键词中国梦老子道德经人生观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同志在今年的“两会”上明确提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主体、实现途径。“中国梦”体现一个rt!国到家的过程,而实现它是一个由家到国的过程。在这个充斥着竞争、博
2、弈和多姿多彩而又险象环生的现代社会里,如何处之泰然的追求“中国梦”,老子告诉了我们答案。一、贵柔守弱众所周知,“老聃贵柔”(《吕氏春秋•不二》),“柔”可谓为老子处世哲学的精华所在。“在老子,柔弱代表新生、生命力和灵活性,刚强则代表死亡和僵硬。自然界中,最柔弱无骨的物质,便是水了。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第七十八章》),不过,水表面上看是最柔弱的东西,随遇而变,遇圆则圆,遇方则方,但却能穿石销金,无孔不入,无坚不摧。老子发现,自然万物,本身便是如此地“辩证m坚硬的,便必定是脆性的;柔弱的,反倒是韧性的
3、。柔弱,只是表面,骨子里却是柔韧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由此看来,坚持己见,个性刚强的人往往属于“死亡之徒”,柔和温润的人才是“生存之徒”O社会生活中,任何的强权,终必走向灭亡,而阴柔示弱,才是真的强大,是生生不息的生存法则。老子贵柔守弱,并不是要人一味示弱与退让,而是耍人用温和委婉的方式去争取自己的最终目的,在实现屮国梦的道路上,对个人而言,可以减少实现梦想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与
4、阻力,有利于实现个人的理想;对社会而言,可以减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Z间的磨擦与冲突,维护和谐关系。老子的这一方法,初看是软弱或耻辱的,但最终是聪明和有力的。老了反对逞强好胜,对当下这种轻浮的社会状态有着很强的说教作用。二、守静制动在世界观层面,老了虽然讲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相互转化,但他认为这一切是派生的、暂吋的,最终都要返回到静的状态。老子反复告诫人们,说话做事接人处世,应当深沉稳健,自然平实,平等公道,不要华而不实,不要里外不一。而像水那样负重载物,更需要沉下身心,去其奢靡,脚踏实地,专心
5、致志,从出下做起。面对世态的纷扰、喧嚣,老了主静,而提出“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的主张。所谓“清静为天下止”,就是要人们将清静作为普遍的准则,在心理和行动上,保持静的状态,学会以静制动。人活着就是为了寿、名、位、货等身边Z物。对于功名利禄,可说是人人都需要。如果你把它摆在比41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过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中,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6、,虑而后能得。”(《大学》)老了的价值取向建立在虚静无为的层面上,就在于追求一种心灵不为任何知识、意念和情感欲望所束缚的逍遥口由的审美境界。正因为此,千百年來许多人把老子宁静致远的思想奉为人4:的座右铭。老了的这•思想陶冶了我们民族从容不迫,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在今天这个充满躁动和忙碌的时代,老子要人在繁忙中静下心來,在急躁中稳定自己的教诲,依然对我们的人生具有清醒作用。三、不争Z争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般人都会力争上游,不廿人后,这一点无可厚非。可老子却要人用不争Z德的心态作为实现人生目
7、标的方式,通过处下不争达到居上之目的。这看似消极,其实是更高层次的积极。“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徳。”(《第六十八章》)按照这种“不争”Z德,就是让人不用生硬的手段去处世,不逞一吋Z勇,而用不争Z德行去实践。使Z自然地向合情理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实现之。在老了看來,通过“利而不争”,能够“不争而善胜”。这是一种高尚的、有益于社会的争。不用流血牺牲,不用短兵相见,在包容宽广的环境中去努力。在追求梦想的吋候,我们首先应该懂得有所争,有所不争。其次,即使有所争,也
8、应该用温和的、对社会无害的方式去争。第三,应该学会超越自我,淡泊名利,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口己的人生价值。在这个过分注重争的时代,运用“不争”,往往可能出奇制胜,不战而胜。吋人只知一味去争,却不懂得“不争”的妙用。老了的“不争”思想,对我们人生不无启示作用。“合抱Z木,生于毫末;九层Z台,起于累土;千里Z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在我们不断向中国梦迈进的时候,既要保持住当初追求中国梦时候的那种干劲那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