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08130
大小:93.5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24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关于诗歌,如今人们常常说到的一个关键词是“回暖”或“升温”。笔者认为,这个关键词表达了人们对当下诗歌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也有种种现象可以证实人们的这种判定。其实,新诗文体形式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滞,也从来没有脫离它所处的时代。同时,不只是新诗,当代旧体诗词的写作人数及作品数量同样得到了几倍的增长,旧体诗词的采风、研讨、吟诵等活动也是此
2、起彼伏、层出不穷。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演进,人们在改变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对于诗歌的成见,能够重新以一种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了。越来越多的人,在以诗歌为载体,非常便捷地交流感情,传递智慧,散发温馨,乐享生活。在诗歌面前,人们似乎打破了年龄、职业、地域等种种限制,实现了平等并超越于尘俗之上。诗歌与新媒体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密。如果说十年前网络诗歌海量涌现时,不少人发出的“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之类的断言不无道理的话,那么,今天的微信传播平台,让诗歌进一步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和舒
3、适了。还有,电脑与手机的结合、联动,让诗歌呈现了崭新的景观和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中国诗歌网一开始就拥有电脑端、手机端、APP三个端口,随后头申请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方位的立体多向传播。中国诗歌网以建设“诗歌高地、诗人家园”为宗旨,以繁荣诗歌创作,发现和培养青年诗人,引领网络诗歌发展方向为己任,开设了“每日好诗”“名家新作”“诗脸谱”“访谈”等面向诗人当下创作的栏目,选稿上采取了与网络媒体相适应的不同于传统诗歌媒体的方式,一时响应者众、参与者众,产生了明显的互动和激励效应。中国诗歌
4、网的问世,结束了多年来没有官方诗歌网站的历史。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到前些年的梨花体、羊羔体,诗歌常常遭人诟病,许多诗人也常常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诗人身份。羊羔体遭媒体热炒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诗歌文本都没有读过,就想当然地认为羊羔体完全是不好的、负面的、应该否定的东西。殊不知,一旦接触羊羔体作者车延高的诗歌文本,平心而论其中不少诗作还是颇具诗意、内涵和境界的。综上所述,当下诗歌回暖升温的氛围我们不难感受到,其原因也不难找出:有科技发展和新媒体的因素,有诗歌和诗人自身的因素,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人心变化
5、的因素。有人对新媒体与诗歌发展的关系看得很重,认为技术革命因素对今日诗歌回暖起了决定性作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个人觉得技术力量仍然是一种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应该是社会环境和人心变化。尤其值得欣喜和令诗歌界振奋的,是政府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对当下诗歌气候的回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诗歌的复兴与再度辉煌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选自杨志学《当下诗歌回暖与升温》)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下诗歌的“回暖”或“升温”,是人们基于共同感受基础Z上的一种判定,当下也有
6、种种现象对以证实这种判定。B.在当代新诗文体形式一直在发展的同时,当代旧体诗词也在迅猛发展,由与之相关的活动数量成倍增长即可见一斑。C.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演进,人们正在改变对于诗歌的成见,以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D.当下诗歌回暧升温,有诸多因素促成,如科技发展和新媒体,诗歌和诗人自身,社会大环境,人心变化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屮用新诗文体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当代旧体诗词的发展证明了诗歌“回暖”或“升温”。B.文屮揭示微信传播平台让诗歌更加自由
7、、自在和舒适,是为了证明“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C.文章用中国诗歌网的例子证明了电脑与手机的结合、联动,使诗歌呈现了新景观和生机活力。D.对当下诗歌回暖升温的原因,作者进行综合分析论述后,指出了其屮最重要的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新诗和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队伍都在不断壮大,诗歌数暈迅猛增长,作者对此持乐观态度。B.作为官方诗歌网站的中国诗歌网有着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感,为当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对羊羔体诗歌全盘否定的态度不可取,通过研读羊羔体诗歌会发
8、现其川不少诗作颇具诗意、内涵和境界。D.政府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当下诗歌气候回暧的重要因素,而且推动和促进了诗歌的复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雪继续下田秋我不叫父亲“爹”有很多年了,万不得已就叫他“哎”。这种局面的形成,始于上高一那年。那年的冬天,放寒假了,父亲赶着牛车出现在了县一中的大门口。父亲让我把铺盖全都搬到车上。我愕然。父亲说:“你娘病了,家里没钱了,你在县里花销大,咱供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