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式理想讲座范文10

柏拉图式理想讲座范文10

ID:35394758

大小:55.3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柏拉图式理想讲座范文10_第1页
柏拉图式理想讲座范文10_第2页
柏拉图式理想讲座范文10_第3页
资源描述:

《柏拉图式理想讲座范文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亚里士多德的美德观美德作为人们追求自身发展的价值指向,作为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规范与个人修养的最高价值目标,其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让人们了解美德的相关知识显得十分必要。要认识它,就得先从它的含义与评判标准着手。一、美德的含义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德具有非常多的研究,对它的含义也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在古希腊时期,美徳的最初原义是特长、功能之意义。苏格拉底认为“美徳既知识”。古希腊的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是寻找情感和行动既不过分又非不及的屮道Z品质。中世纪的托马斯继承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体系,把美德定义为好习惯,即美德具有理智好习惯一一理智美德,也有意志好习惯一

2、一实践或道德美德。当代的麦金太尔在其《追寻美德》中也对美德有精湛的论述:麦金太尔对美徳的说明指出:我对美徳的论述有这样三个阶段:“首先,将诸美徳视为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所必要的诸甜质;其次,将它们视为有助于整个人生的善的诸品质;再次,显示他们与一种只能在延续屮的社会传统内部被阐明与拥有只对人来说的善的追求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美德就要被理解为这样一些性好,它们不仅能维系实践,使我们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而且还会通过使我们能够克服我们所遇的那些伤害、危险、诱惑和迷乱而支持我们对善作某种相关的探寻,并且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多的自我认识和越来越多的善的知识。”他还认为“美德就是一种获得性的人类

3、品质,对它的拥有与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那些内在于实践的利益,而缺少了这种品质就会严重地妨碍我们获得任何诸如此类的利益。”麦金太尔对美德的定义与论述,对我们科学地把握美德的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这里,我主要对亚里士多徳的关于美徳的两种分类进行分析。二、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两种分类一直以來,人们对美德的定义都是各不相同,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却反对苏格拉底把美德仅仅等同于知识的观点,认为美德是寻找情感和行动既不过分乂非不及的中道之品质。中世纪的托马斯继承亚里士多德的美徳体系,把美徳定义为好习惯,即美徳具有理智好习惯一一理智美徳,也有意志好习惯一一实践或道德美德。他

4、主张两种美徳,一种是心智方面的,可以说是“理智的美徳”即知徳;另一种是道德方而的,可以说是“道德的美德”即行德。在知德方面,亚里士多德曾说:“哲学智慧的活动恰是被公认为所有有美德的活动中的最愉快的”,“对于人,符合理性生活就是最好的和最愉快的,因为理性比任何其他的东西更驾驶人。因此这种生活也是最幸福的”。因为心智的美徳主要是一种沉思的生活,是一理性沉思活动本身为目标的,对思想加以思想,并且能在这种思想屮获得不仅悠闲而且持续的快乐,这是一种最高的幸福。这是一种从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观点阐述的,是一种对德行问题的诠释。苏格拉底把知识和美德等同起来,认为“美德即知识”,无知识不能为善,罪恶出

5、于愚昧,有善的知识就有徳,无善的知识就无徳。所谓道徳的美徳,是指通过理性控制感情和欲望而表现出来的德性,乃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一种中庸之道,即是说,一种相对于我们而言的中庸,它为一种合理原则所规定,这就是那具有时间智慧的人用来规定美德的原则。它乃是两种恶行一一即由于过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一一之间的中道。它是一种中道,乂是由于在激情和行动两方面,恶行是少于应该做的,或者越出了止当的范围。而美徳则既发现有选取了那中间的。三、如何获得美德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有两种,即心智方面的和道德方面的。他认为心智方面的美徳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归功于教育,可以靠教育得到;但是,亚里士多徳在

6、那个时候已经注意到,道德的美德即“德性”,不是教育能够解决得了的。我们说这个人有教养,不随地吐痰,待人接物很温和,不是说他学历高就这样,他没上过学也这样,学历高可能不一定这样,所以这不是教育能解决的,而是基于习惯。关于美德如何获得,首先亚里士多德说到,“道德的美德没有一种是由于自然而产生的;因为没有任何由于自然而存在的动心能够形成一种违反其自然地习惯,例如那处于自然而又向下运动的石头,就不能用习惯使之有向上的运动,即使你把它向上抛几万次来训练它也办不到。火也不能用习惯使Z有向下的运动,任何其他由于自然而有某种方式的行为的东西也不能被训练去作另一方式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美德既不是由于自

7、然、也不是由于违反自然而产牛的;毋宁说,我们是由于自然而适于接纳美徳,又由于习惯而达于完善。”也就是“性相近,习相远”,你必须在实践中才能有这种“道德的美德”。那么逻辑上就要讨论,我们以什么判据来判断实践行为的好和坏呢?亚里士多德只给出一个判据一一中庸。任何事情不能过度,只要一过度,好事也变成坏事了。这在亚里士多德以后变成了一个基本原则。其次,亚里士多德说到:“关于所有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东西,我们总是先获得其潜能然后显露其活动的;但是在美德方面,我们由于首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