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乐学教学22

浅谈乐学教学22

ID:35384263

大小:71.8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4

浅谈乐学教学22_第1页
浅谈乐学教学22_第2页
浅谈乐学教学22_第3页
浅谈乐学教学22_第4页
浅谈乐学教学22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乐学教学2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乐学教学内容摘要:迎接新世纪军事革命的严峻挑战,打赢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我军基层部队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士官人才,以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需要。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我们基地初步建立起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初级士官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当前教学的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军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质量和规模要求,特别是对新时代的兵源,给我们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新世纪的教育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新的任务开辟新的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教员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调整和创新,使基地的初级预选士官教育全面适应完成新的任务、造就新型人才、谋求

2、新的发展的要求,为科技强军和打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关键词:教学训练教学创新乐学专业技能教员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堂课上,教员运用何种教学手段,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兵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感受、发现、创造知识之美呢?当然,教学手段很多,到底哪一种好呢?古今中外,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学家都在不停的探索,至今谁都不能肯定,到底那一种最好。作为从事教学工作近20年的我来说,近几年来,也接触过不少有关教育的书籍,如李如密同志著的教学艺术论中所述的乐学教学艺术,XX所著的赏识教育,以及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高级补习班所倡导的多思维

3、教育后,对我触动很大。我认为不管是赏识教育,还是多思维教育,其实都与乐学教学艺术分不开,归根到底,这些观点古今中外早期的教育学家就提出。由此可见,乐学教学艺术确实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一、“乐学教学艺术”的由来与发展对于教学,很多人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代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强制”和“吸引”,这是对教学的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表明了两种迥然有异的教育观“强制”,以学生为“奴仆”,学生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只能唯命是从。“吸引”,则表明对学生

4、的尊重与爱护。“强制,'和“吸引,’的效果也不一样:“强制”学习学生以学习为“苦”,把学习当“苦差事”,越学越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弃学”O“吸引”学习,就是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欢乐,越学越有味,美在其中,乐在其中,称为“乐学O其实“乐学”一词,初指有关音乐的学问,后带有学科的意味.是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一一喜欢——乐在其中。“知道”偏重理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喜欢"则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就放弃,不能长久;“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这样的人学习不累。

5、乐学是一种绿色生活。心态平衡,劳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是人乐学的作为,也是学乐的境界。一切自然而然,遵循生命的节奏,可谓人生之福,生活之福,生命之珍贵的追求!“乐学”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也是中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大学始终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绶,不能乐学正是源于在心理层面的积极作用。这一点对思想道德教学非常重要。乐学早在20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一一孔子就提出来了。如《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载有孔子对“乐学"的认识:“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就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他还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等非智力

6、因素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其实,孔子及其得意弟子颜渊就是以学为乐的典范。如孔子就曾信作过这样的夫子自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又这样称赞颜渊:“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究其实,孔门弟子的乐学与其老师孔子的乐教有着直接的联系,即所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弟子颜渊就曾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后来另一位大教育家孟子也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并且非常注意以乐教吸引学生们乐学:“夫子之设科也,往

7、者不追,来者不拒。”可见以乐教引发乐学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乐学”思想自《学记》给予理论性的总结并加以积极地肯定,便直接影响了其后历代许多有见识的教育家,形成中国古代教学论中极有价值的优良传统之一。他们大多从学习心理的角度肯定了乐学的效果。宋代张载说:“有急求义理复不得,开闲暇有时间,盖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这就说明了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思考问题的作用。南宋的朱熹则进一步强调了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乐学的影响:“教人未见意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