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间词话》境界论及传统审美观

浅谈《人间词话》境界论及传统审美观

ID:35383493

大小:56.1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浅谈《人间词话》境界论及传统审美观_第1页
浅谈《人间词话》境界论及传统审美观_第2页
浅谈《人间词话》境界论及传统审美观_第3页
浅谈《人间词话》境界论及传统审美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人间词话》境界论及传统审美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人间词话》境界论及传统审美观浅谈《人间词话》境界论及传统审美观《人间词话》共有三卷一百四十二则,上卷有词话六十四则,是王国维自己编订并且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过的。而后两卷的删稿和附录则多是后人搜集编录,但未经过系统化的整理。全书可以明显的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批评的理论,另外一个是批评的实践。这也为阅读《人间词话》提供了一种科学明晰的方法,先明确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再用这种理论知识去实际理解他对文学作品的点评。应该说《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文学批评著作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因为此书屮王国维摆脱了早期片面借用西方哲学理论来应用到屮国文学批评中的缺点,真正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

2、理论和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能够客观的去点评传统文学,既不失传统审美价值又不乏新鲜的血液,让传统与现代两代人都能接受王国维的文艺观点。在过去读这本书的时候,往往不能理解作者对于一些作品的评论,一是受知识和鉴赏水平限制,二是《人间词话》本身就受旧体诗话词话影响采用了较为模糊的语言形式,使得读者往往不得其解。即使是步入了大学的专业学习,有时还会对一些语句推测揣摩上好半天,最后通过阅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很多不解之处原来也是因为作者只做到了重点的提示,而没能精细深入的运用自己构建的理论体系,虽然可以解释为点到为止,但还是不免意犹未尽。所以我想《人间词话》最大的价值有二:一是构建了成型的理论基础,

3、二是后人对这种批评评论的再应用。至于王国维后面具体的词话批评,我倒认为不是那么重要了。有资料统计,近二十年来单单是对王国维文艺批评的研究所发表的论文著作就有几千篇之多,我认为与其拘泥于作者的眼光和有限的作品,不如将这种批评方法与审美眼光进行继承发扬,与时俱进,服务于当今之文学,这样,《人间词话》的意义才得以凸显,我想这也是它能够历时一个世纪仍被人们所传诵的主耍原因。一、境界二生活书屮理论体系的部分共有九则,就是前九则——关于作者评词的标准。首先提出了“境界”的概念,也是全书的灵魂思想。继而提出了“造境”与“写境”,乂通过“我”与“物”的关系分出了有我Z境和无我Z境。而后通过“物”与“

4、情”的关系补充了境界的内涵,并认为境界不以大小分优劣,最后总结了境界之说,并说出了著名的“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王国维对于境界这个概念的满意程度是非常高的,而且与其它相近的词进行了对比,认为境界比“意境、神韵、兴趣”等要高出一层。中国自古以來就有意境说,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乙稿续》也提出了“文学Z事,意与境二者而已”,但《人间词话》中突出强调了境界比意境之不同,所以自然也就不能简单的用传统意境理论去说明境界理论。但王国维并没有在《人间词话》屮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抽象的提出了境界并举之以实例说明,所以关于境界的來源、界定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在看到叶嘉莹先生的作品之前我从

5、来没有意识到《人间词话》为读者留下了这样一个念想,但Z后发现如果不能合理的解释境界,就不能深层挖掘《人间词话》的内涵。《人间词话》第六则写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z-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Z有境界。否则谓Z无境界。”近现代很多学者试图从意境中去解释境界,认为二者拥有十分密切的关联甚至等同,还有学者认为境界不如意境之传神,争议自然在“情”与“意”Z所属。根据中国传统审美理想,情景交融是诗词作品的理想状态,充分的运用各种意象来构建一个独具韵味的情景。但是每个人对于词和涵义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单从“境”和“界”的字面意思来看,确实没有情景交融Z意,可是正如王国维在人间

6、词话中的解释一样,“境”字本身就包含了情与景的双重意义。而“界”,我认为是指文学“情意”所达到的层次,比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口举的例子,“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一个字使整句诗达到了一种形象与气氛的完美融合,是一种高层次的意境,所以我想所谓境界,实为意境之高格者也。关于“境界”一词的來源,也有众多的说法。我比较赞同的还是叶嘉莹先生的解释,从宗教佛经中寻找答案。如在《俱舍论颂疏》中的“六根”、“六识”、“六境”之说:若于彼法,此有功能,即说彼为此法“境界”。从六根具备的六识而感知的六种感受,这种说法抛弃了诗歌中心论,真止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和能力为基准,贯彻

7、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由此我认为,纵有物、情、意三位一体,只为“下境”。何为“上境”?生活也。二、“有我”胜“无我”对于王国维提出的儿个境界分类中,争议最多的要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到底哪一个境界更高?到底它们是根据什么标准划分出來的?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议颇多的话题。当然不能够从简单的主观与客观角度來分别“有我”和“无我”。王国维在第三则中通过列举几个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例子,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Z色彩。”无我Z境为“以物观物,故不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