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35374419

大小:96.2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4

河南省鹤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河南省鹤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河南省鹤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河南省鹤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河南省鹤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高一历史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

2、.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2.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徳主体'之门。”下列主张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某人举出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

3、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此人最可能是谁()A.孔子B.荀子.C.老子D.韩非子4.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①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②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③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A.①②③B.①②④C.

4、①②D.③④5.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B.理学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D.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6.“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屮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下列属

5、于宋代科技发展表现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C.雕版印书术的出现D.用煤冶铁,发明灌钢法1.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屮山()A.节制资本的思想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关注工农的利益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2.孙中山曾说:“今Z耕者,率贡其所获Z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Z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

6、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腹(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这表明孙中山主张()A.关注民生问题B.满足农民要求C.反对封建专制D.废除封建剥削3.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白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A.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B.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人对科学发展的认识D.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

7、精神4.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釆西学”是“礼失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A.彻底否定传统的夷夏观念B.减少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C.否定了“中体西用”的观念D.强调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5.有人说:“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段话说明()A.三人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B.近代屮国的思想解放过程是渐进的C.上海已经实现文化多元化D.维新思

8、想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学者郭廷以认为,甲午战后(六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已,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味视时代,仍要返冋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下列言论符合第一种反应的是()A.“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D.“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