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68787
大小:1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北大梵语巴利语专业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梵语巴利语专业一、专业简介梵语巴利语专业成立于1946年,是北京大学东语系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也是北京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作为印度语言文学学科的一部分,本专业属于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是北京大学最早建立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学是唯一设立梵文、巴利文学位授予点的高校,可以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是本专业的终身教授,著名学者金克木先生也曾在这里执教。目前执教的主要教员有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梵语、巴利语是印度的两种古代语言,属于非通用性语言,是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可作为历史比较语言
2、学、语言学理论、哲学、印度及中亚历史、考古、宗教、文学、佛教文献学等学科的必修或选修科目。目前本专业针对全校学生,主要是文史哲有关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开设梵语基础阶段的公选课。本专业规模不大,但由于有季、金二位国际知名学者作带头人,与国际学术界交往密切,几十年来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专著、译著和论文。同时教学上的成绩也很显著,1965届以及后来的毕业生不少现已成为国内本领域内的专家。学习这两门语言,是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主要任务。英语、德语也是必修的两门语言。除此以外,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印度以及中亚历史、佛教史、宗教学、中国历
3、史和文学等方面的课程,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专业的本科专业不定期招生,建国以来分别于1960、1984、2005年招过三届本科生。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梵语巴利语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术研究能力和对相关学术工具的使用技巧。经过4年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处理相关研究课题的能力。本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主要在社会科学研究院所以及高等院校从事学术研究。随着国家的发展,出版、新闻、教育领域对高级人才有越来越多的需要,本专业也将为相关领域培养出德才兼备、知识丰富、勇于挑战性的高素质人才。三、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2009级及以后适用
4、)总学分:141学分,其中:1.必修课程85学分(公共必修32+大类平台8+专业必修45);2.选修课程50学分(大类平台10+专业选修14+通选课12分+其他选修课);3.毕业论文6学分;4.其他学习(如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习与实践、校外学习与交流等)暂无具体要求。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2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3835061大学英语(一)42秋季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03835064大学英语(四)02全年04031650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2全年04
5、03173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4全年04031750马克思基本原理23秋季04031740形势与政策11春季04031660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60730020军事理论22 ――――体育系列课程-4 2)大类平台课程:16学分,其中非本院系课程不低于8学分其中必修:8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3536121基础梵语(上)64秋季03536122基础梵语(下)64春季 选修:至少选8学分(专业推荐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
6、分开课学期02033580古代汉语44春季02135010中国古代史44春季02330162宗教学导论22秋季02330001哲学导论22秋季02132080世界史通论33秋季02135010中国古代史44春季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33秋季02240340中国考古发现与探索22秋季02330162宗教学导论22秋季 古代典籍概要 4 02133610古代东方文明22 02230410中国佛教考古22 02033090中文工具书22 02130110史学概论33 02232210考古学通论44春季02030070语言学概论33 3)专业课程:67学分必修:
7、45学分(带*为大类平台课,不计入本类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3536131梵语文学作品选读(上)64秋季03536132梵语文学作品选读(下)64春季03536141梵语佛教文献选读(上)43秋季03536142梵语佛教文献选读(下)43春季03536151梵语宗教哲学文献选读(一)43秋季03536152梵语宗教哲学文献选读(二)43春季03536161巴利语(上)43秋季03536162巴利语(下)43春季03536261印度佛教史 (上)22秋季03536262印度佛教史(下)22春季03536231印度哲学史(上)22秋季035
8、36232印度哲学史(下)22春季03536220梵语文学史22春季03536401德语(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