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58544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3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技能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11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技能复习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程序(一)准备阶段:1、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2、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觉见分析法有SWOT分析法,竞争五要素分析法3、岗位分类4、数据采集与初步处理(二)预测阶段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3、将上述统计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出统计结果(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量);4、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的人员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果(未来人员
2、流失状况);5、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得出统计结果;6、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三)编制人员需求计划企业各部门对员工的补充需求量主要包括:一是各部门实际发展必须增加的人员,二是因年老退休、离职、离休、辞职等原因发生的自然减员。二、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1、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2、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3、向各部分主管
3、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状况。4、将上述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系(主要是地域性因素和全国性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6、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三、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一)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包括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二)、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2、如果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
4、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3、如果短缺现象不严重,员工也愿延长工作时间,可按劳动法规定,制定延长工时增加报酬的计划,这只是短期应急措施。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或聘用小时工等。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三)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4、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5、加强培训工作,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5、鼓励员工自谋职业,同时可开办第三产业。6、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第二章招聘与配置一、面试的常见问题1、面试缺乏目的性;2、面试标准不具体;3、面试缺乏系统性;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5、面试考官的偏见:1)第一印象;2)对比效应;3)晕轮效应;4)录用压力。二、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1、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2、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3、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4、让求职者更多了解组织;5、给求职者更多的表现机会;6、注意不忠诚和欠诚意的应聘者;7、关注特殊员工;8、慎重做决定;9、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形象。三、(基于选
6、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的实施程序1、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A组建测评小组;B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选出一定人员组成测验样本;C对测验样本进行人格测验,总结各个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D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选拔性素质表;E将岗位选拔性素质表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级,绘制选拔性素质线,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2、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A将选拔性素质模型分解成一组选拔性素质,每一个选拔素质就一个测评指标;B请专家针对每一个测评指标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形成问卷;C将问卷分给该岗位的部分员工进行测试,检验其有效性;D编写结构化面试大纲。3、制
7、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4、培训结构化面试的考官,提高面试的信度和效度。5、结构化面试及评分。6、决策。四、结构化面试的开发:1、测评标准的开发(即选拔性素质模型的构建);2、结构化面试问题的设计;3、评分标准的确定。五、群体决策法的实施步骤1、组织招聘团队:应由企业高层人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用人部门经理,用人部门经验丰富的员工组成。2、实施招聘测试:根据招聘计划进行各种测试,如笔试、面试等。3、作出招聘决策:运用群体决策法进行招聘决策。六、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1、编制讨论题目;2、设计评分表;3、编制计时表
8、;4、对考官的培训;5、选定场地;6、确定讨论小组。(二)具体实施阶段:1、宣读指导语;2、讨论阶段。(三)评价与总结:1、参与程度;2、影响力;3、决策程序;4、任务完成情况;5、团队氛围和成员共鸣感。七、无领导小组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