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46194
大小:55.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3
《小论文-超国民待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开启了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时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往往对外资企业采取大量优惠政策,即所谓实施超国民待遇。这些优惠政策在吸引外资方面发挥了重耍作用,中国在近些年来一直是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利用外资领域,这些超国民待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关键字:超国民待遇、优惠政策、利用外资正文:超国民待遇是指中国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外商直接投资高于本国国民投资的待遇,如中国对外资企业一直采取税收优惠、投资优惠、外汇管理优
2、惠等许多优惠政策。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面临外汇和技术的“双缺口”。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是借外债,中国采取的措施则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因为当时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外资企业投资难度较大,会产生一些附加的制度性成木,所以中国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以税收减免为代表的“超国民待遇”政策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Z—。然而近年来,靠优惠措施吸引外资的负面作用和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研究发现,由于享受了过多的优惠条件,外企的经营成木比境内企业低廉很多,即使外企不努力提高生产效
3、率,在中国内地也能较好的生存和发展,这样导致众多效率低下的外资企业进入屮国内地,而这并非屮国希望的局面。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近6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了1万亿美元,投资额的庞大已让屮国连续17年登顶发展中国家之最。中国以超国民待遇换技术小有斩获,但并没有得到核心技术,相反,中国在高铁、煤制油方面的核心技术并不是通过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换来的。在企业竞争方面,国内企业没有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这就使得国内企业在同外资企业竞争方面首先就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再加上国内企业资金短缺,技术相对落后,管理经验不足,国内企业始终处于一种劣势地位。优惠
4、待遇在一国的投资环境中只能起到部分激励作用,并非决定因素。首先是该国的政局、政策和法律其次,投资环境还包括资本输入国是否具备办企业所必需的条件,如原料、市场与劳动力等。其屮最重要的是市场。投资坏境还包括资本输入国是否具备办好企业的必耍条件。如资本输入国的办事效率、动力、交通、运输、银行、通讯、保险等。我国在实施优惠政策方面往往述面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甚至,有的优惠政策还取决于资本输出国的投资政策,这就使我国所实施的优惠政策大打折扣。过度的优惠政策和各地岀台的五花八门的优惠措施,还扰乱了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和法律,使外商无所适从,对我国投资环境的稳定性产生怀疑,丧
5、失在我国投资的信心,不利于国家招商引资战略的实施。税收优惠、地皮价格的优惠和劳动力成本低等因素只对中小资本和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有较大的吸引力,大型的跨国公司具有雄厚的资木、一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其投资往往推行长期战略冋报,注重整体利益和综合经营,对一般的投资优惠或投资刺激常常兴趣不大,而更多地关心基本的投资环境以及投资条件的稳定性。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实力急速扩张,从当年的一个资金短缺国家变成了一个资金丰厚的国家。中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在开始对外投资。在2009国际投资论坛上,国务委员马凯就宣称中国已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盲接投资,累计投资总
6、额超过1800亿美元。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取消外企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2010年4刀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规定,中国对高科技产业、服务业、节能和环保产业的海外投资表示欢迎,但对重污染和高能耗及产能过剩的产业的投资则受到限制。合格的外资公司甚至可以在华上市,发行公司债券或开展屮期票据业务。《意见》是一份标志性文件,意味着“过去那种无条件的,外资优先,时代结束了「国务院决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我国将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
7、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至此,内外资企业税制实现了全面统一,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被彻底终结,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将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展开公平竞争。2010年4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屮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性文件。它明确提出,将根据经济发展需耍,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在这样的历史大趋势下,在华外企如果不能打破惯性思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