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ID:35339240

大小:64.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3

奇妙的对联(教案)_第1页
奇妙的对联(教案)_第2页
奇妙的对联(教案)_第3页
奇妙的对联(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奇妙的对联(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奇妙的对联教学目的: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三.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四.尝试对对子。教学重氏、难盘:一.平仄及对仗知识。二.学习对对子教学步骤:—.导入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对课”是什么意思?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來却好了起來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即学习对对联(或叫对对子)。在屮国传统教育屮,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丢了它

2、就是丢了根,忘了本。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珍珠,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对联里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集屮体现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二.认识对联1.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印彖屮的对联。2.出示几副对联,让学生对对联有感性认识。3.什么是对联?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字数相等,对仗工整的文字就是楹联。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也并不只局限于题写在柱子上。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两边字数相等,对仗工整的句子均可称为对联。三.对联的起源与发展1•唐、五代:对联的产生时期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3、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口,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即是春联。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d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

4、副春联。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己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I口符”就是当吋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岀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岀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双手劈开生死地,一-刀割断是非根”据传即是朱元璋在一年春节为一个阉猪匠家题写的春联。此联以阉猪为题

5、,既切合阉猪匠的职业特点,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打天下,建明朝的惬意之情,写得很不错。3•清代:对联的兴盛时期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岀现了不少撰写对联的高手和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如乾隆与纪晓岚的游戏Z作“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即是一副很好的拆字对。四.具体赏析—些奇联妙对。(学生分组讨论,先自己赏析,然后教师总结)1.孙行者胡适之赏析: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糊和、”之妙,“适”对“行”,“适”在文言文中有“行、走、去”之意。“之”对“者”,均为文言虚词。考牛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满分。2

6、.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赏析:此联为拆字对。“此木”合为“柴”,“山山”合为“出因火”合为“烟”,“夕夕”合为“多”。同时全联内容又与事理很切合。3•瑟琴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膻魅魁懸四小鬼,鬼鬼犯边赏析:19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侮辱中国人民,对清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你们也应如此。”还没等清政府的代表冋答,他就念岀了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

7、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他们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了,发出一阵阵笑声。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有不平,但无词可答。这时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个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道:尷魅趣四小鬼,鬼鬼犯边。“趣魅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仅对仗工稳,而口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代表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个头,引起哄堂大笑。4.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赏析: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因冒犯

8、皇帝,受“抗粮哭庙”案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