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74456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矛盾与反常处是解决文本的突破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矛盾与反常处是解决文本的突破口——听《湖心亭看雪》有感55中张敏昨天,38中的朱以鸿老师来我校指导,他上的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让我眼前一亮。朱老师抓住一个词“独”,作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的矛盾之处:张岱一行是几个人看雪?“独往湖心亭看雪”和后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怎么看待这看似矛盾的说法,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留下悬念。接着,又抛出问题:张岱是在什么背景下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在此“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万籁俱寂”的情况下游湖,是一种什么感受?你平常在什么情况下看雪?他在什么时间看雪?“是日更定矣”袁宏道说,“然杭人游
2、湖,止午、未、申三时”而张岱“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留给你一个什么样的身影?(孤独)他在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处写景有何反常之处?他是什么样的人,站在什么地方,才看到这样的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分别来形容“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确实新奇。作者是以什么作为观察的视角呢?从所写景物来看,观察的立足点无疑是高远的,但所写对象中包括作者自己(即“舟中人”),为什么看自己
3、这么高远呢?唯一能解释的就是作者的灵魂站在高处俯瞰人间,这才如此神奇他将自己的灵魂放在最高处,俯视人间,说明他已超越了世俗,这就是“雅”因此,解读本文的关键就是深入到张岱孤傲的内心世界,透过他的心灵来品味他眼中的世界,而文中的湖心亭早已不是现实中真实的事物了。朱老师说,语文课要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文本中的矛盾与反常是对文本的解读的突破口。由此联想到相关的一些作品,也常常采用这样的“反常”描述,表现人民的疾苦。比如:《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写的,它以独特的写法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与不幸,
4、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为表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而其中“反常”手法的运用更突出了百姓生活的悲惨。如文章开头极力渲染了蛇的“毒”:“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这么毒的蛇,照常理而言,人应该是避之而恐不及,谁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但永州的人却争着去干捕蛇这件事,这将冒多大的危险。可见,赋税比蛇毒多了。另外,文章第二段,先写蒋氏“专其利三世”,这样看来好像捕蛇是件美差,可谁知这“美差”的背后竟是其三代人的白骨与血泪,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蒋氏“言之,貌若甚戚者”。这里的“利”(可
5、羡)与“戚”(可悲)是另一对反常,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捕蛇人的悲惨境遇毕现。又比如白居易的诗作《观刈麦》和《卖炭翁》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照常理,天气炎热只会盼望太阳早点落山,但刈麦者却珍惜这漫长的夏日在这炎炎烈日下劳作,而不知酷热。这反常之中见凄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寒冬里,身上衣服单薄,除了这可怜的卖炭翁,谁会希望天更寒冷呢?因为他还指望着这车炭能卖个好价钱呢。朱老师说在备课时,在品读作者时,有意回避了“痴”而是从“独”“雅”品读,努力打通学生与张岱之间的隔阂,架设与作者之间的桥梁,摒弃了教案
6、上的东西,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因为《湖心亭看雪》的课前阅读提示是这样写的: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作者写雪、写湖、写山、写人,都是为了写自己的一颗心呀。朱老师对文本独特的理解来源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功夫其实在课外,作为语文教师,读书的路其实很长。2015/1/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