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ID:35268286

大小:13.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_第1页
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_第2页
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_第3页
资源描述:

《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一、三读:走进作者琦君(1917~)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她是台湾文坛上永恒的闪亮的星星,她的许多文章里都有一种怀乡的情绪,被称为台湾怀乡作家优秀的代表。《桂花雨》就是作者1962年写的,那年她44岁,此时的她远离家乡,不管她是在台湾写的,还是在美国写的。总之文章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桂花的热爱和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和

2、美好生活的眷恋。2006年6月7日,琦君逝世了,临终前,她还一直念叨:我要回去,我要回去二、四读:跳出教材,不同的角度来分析1、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分析:事实上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非常理性的。作者先写桂花的其貌不扬,其香醉人,接着写为什么摇桂花,然后是写桂花的作用,最后寄托情感。这个过程是符合托物寄情文章的一般思路的。作者写文章的根本是为了寄托所想,在他的回忆里所以不仅仅是摇桂花的乐,其他的乐也不能轻描淡写。作者在文章中字里行间流淌出对母亲的热爱。由于母亲的关注,她才每次感受到了收获桂花雨的激动,有了母亲的理解,

3、她才品尝了桂花雨的香甜。体验了一份桂花的欢乐。多少年逝去,世事变迁,琦君早已告别母亲,远离故土,然而,她依然牢记着母亲的话:哪里的花香,也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飘零的岁月,芬芳的怀旧,难以割舍的童年,都依然历历在目。2、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教材:⑴教学的角度,就是教师对这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先看看编者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

4、喜欢的部分,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对重点词句的品评,感受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⑵再次,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是教学上的难点: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以上是我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达成这些目标,当然是要以教材为凭借。对于这篇课文,重点应该放在第三、四、五自然段,也就是写摇桂花的欢乐

5、和体现作者思乡情这俩部分上。另外,还有文章的时代背景的介绍。我想在学生对摇桂花的欢乐感受得比较深刻的时候,对作者的情感体会得比较到位的时候,再来介绍时代背景,一定会起到一个提升学生情感的作用,所以,我不打算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作者写本文时的时代背景,我认为这样有备而来,可能会冲淡了这种情感。3、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理解教材: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教材,我想就是假想自己就是学生的角色,作为学生,对这篇课文理解到什么程度?哪儿是容易理解的地方?哪儿是难懂的地方?哪儿会和作者有共鸣?哪儿会有疑惑?首先,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说

6、,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应该容易些,但一些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相对困难些。如云脚长毛、口占一绝、笨笨拙拙、撮等。这样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表面的一些,然后放到文中,去深入理解,理解的方法也因词而异。其次,对于摇桂花的快乐,学生没有体会过。所以体会作者的快乐,也是一个难点。摇花乐包含我的乐、母亲的乐、父亲的乐,这三种乐是逐渐提升的,对于我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童年的游戏之乐,对于母亲来说,摇桂花是一种邻里乡亲的助人之乐,对于父亲来说,摇桂花是一种丰收之乐,总而言之,全家人通过摇桂花而展示出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教

7、学时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只有把这种欢乐充分理解之后,思乡情这个难点才可以不攻自破,不讲自悟。最后,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言的积累。这是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在两课时的时间之内,来完成积累确实有些困难。怎么办?只有多读。多遍数、多形式的有效的朗读。以上是我针对《桂花雨》这篇课文,走进文本的一个过程。三、努力方向苏涵教授在《我的语文观--语文教改当下的思考》一文中说道:一位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盲从权威,不轻信教条

8、,不追逐流俗,博览群书以增学养,深入思考以成己见,沉潜人生以达经验,独辟蹊径以立风范。教师也只有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构筑的智慧乐园,只有师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展现,才能给学生以熏陶,养成学生良好的独立的人格,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内化专家的见解,形成独特的看法,和学生的理解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这样,高屋建瓴,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