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61298
大小:18.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紫藤萝瀑布》四步探究阅读设想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紫藤萝瀑布》四步探究阅读设想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地感悟自得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语感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陶冶学习的过程,这种人文教化的过程离不开语感教学。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明确要求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设置了一大批语感性很强的美文,让学
2、生在反复的阅读和体悟中丰富情感与精神世界,培养独特的人文情怀。本文试图通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紫藤萝瀑布》的解读,来详细阐述初中语文的语感教学过程。一、比照探幽,品味语言美初中语文教学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一方面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功底,另一方面这种功底又是很浅薄的。在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止步于字词解释的小学语文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单调的填鸭式的思想内容的阐发又让学生消化不良。因此,建立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循循引诱基础上的语感教学显然很好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语
3、感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所有的经验揣摩语言。《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美妙的文章。它的美妙首先表现在清新淡雅、柔婉节制的语言上。文中的语言,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深深蕴涵着作者个人深沉的感情际遇,是血与情的结晶。粗粗略读课文,相信每一个熟读《诗经》、唐诗宋词,在汉语中浸淫过的人都会一下子喜欢上作者笔下的优美、灵动的语言,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个独特的语感体验。文章语言的美首先在于用了许多富有韵味的单音节词,它们像落在玉盘里的五彩的晶亮的玛瑙,发出熠熠的光辉。它们像黑暗中的明灯,吸引着读者,让读者不由得
4、狂奔过去,仔细探究。从未看到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一个盛字,光彩夺目,意境全出。盛,简洁,凝练,贴切,以静传动,以动带静,展现了紫藤萝的繁茂和勃勃生机。盛是一种气势,先声夺人,只有这样的气势才会让作者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一个舱字,一个帆字,一横一竖,一动一静,寓意深刻这鼓鼓的花舱里装着什么?哦,那满装生命的酒酿,它们是在那紫色河流上轻泛的一叶小舟,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舱一帆不仅仅写出了花的无限生机,更是人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呀。不仅如此,你会发现
5、文章中时而有灵隽鲜活的短句,清新中带着隽雅,时而又有凝重的长句,绵长中凝聚力量,它们交错穿插,并行不悖。短句灵动,简短而不肤浅;长句厚实,凝重而不冗长。文章开头写紫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你看,这藤萝花多美啊,淡淡的紫色,带着露珠,吐着芬芳!作者平淡的生活出现了一抹苍绿,阴霾的天空现出了一缕阳光,这种蓬勃的生长的力量,这种不期然而至的惊喜自然会使作者雀跃起来,心情非常愉悦,情感开始奔放、跳跃,内心世界像荡漾波纹的湖水开始不能平静。文中
6、短句的运用恰好暗合了作者这样欢喜、惊讶的心境。随着作者停止脚步,细细观察,最初的喜悦开始慢慢平息,睹物思情带来的生命体验开始弥漫开来。流动的心情开始舒缓,凝重,挣扎,蜕变,新生。于是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短句的运用到长句的转换传神地把作者的心灵变化的轨迹描绘出来,由失落、痛苦、百无聊赖到雀跃、欢畅,到凝重、深思、感悟,再到大悟、觉醒、新生,这是一次人生的奇特的生命洗礼过程,短句到长句转
7、化的过程也正是作者灵魂深处的一次凤凰涅槃的过程。作者是一位丹青高手,她喜欢在文中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颜料调制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她用瀑布比喻紫藤萝,气势非凡,以声夺人,人未至而心灵已经受到震撼;她用拟人,花穗们彼此推着挤着,鼓鼓的花朵是绽开的忍俊不禁的笑容,那种乐观的生的喜悦,那种笑对一切的生的欢乐溢于言表,那分明不是花朵,而是自己的亲身骨肉,是自己的洋溢着生命力的欢快的孩子;她用通感,写花的香气,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哪里是花,哪里是人,哪里是景,哪里是梦,已经不重
8、要了,花即是我,我即是花,人、物已经融为一体了。《紫藤萝瀑布》的语言是一种音乐的语言,是人格化的语言,这种语言只有颂读才能体味。请我们睁大眼睛,放声颂读吧,不,我们不应该蜗居在教室里颂读,我们应该走出院子,来到空旷的草场上颂读,只有这样的颂读,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在语词的平仄之间,在语句的长短之间,在段落的起伏之间,通过时而昂奋时而低沉,时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式的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