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中心别议

《师说》中心别议

ID:35258992

大小:13.7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师说》中心别议 _第1页
《师说》中心别议 _第2页
《师说》中心别议 _第3页
资源描述:

《《师说》中心别议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说》中心别议多年来,人们都在讨论《师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一个中心、两个中心、还是多个中心;最近,《中学语文教学》刊发了多位老师的观点,讨论来讨论去,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原因何在?原来读者都上了韩老先生的大当。因为韩先生倚马可待,文不加点,信笔写来,文路杂沓,读来也就不明究里了。难怪我国有名的教材编辑家,学者张中行先生从来就不喜欢《师说》一文,说它写得空无一物(大意)。作为一篇议论文,显然这是有所不宜的。那么,韩老先生究竟在文中说了些什么呢?我们且将原文的要点整理如下:1、古之学者必有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说明古代从师有风尚。2、(且)圣人无常师

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古人从师有原则。3、古之圣人,其出圣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对当时从师现状的分析,对今人耻于从师之风的评价。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概叹从师之风之不存,对时人从师与否的评论。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的职能、从师的理由、从师的原则。6、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作文缘由。从上面的关键句中,我们不难看到,全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1、古之学者必有师,且圣人无常师──主旨:论述古人从师的风尚。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远矣,而耻学于师──主旨:通过对比论述今人不从师的恶习。3、君子不及众人──主旨:论述不从师的恶果──其结果远在古之圣人之下。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能也──主旨:正面阐述师的职能、从师的理由、从师的原则。5、李氏所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主旨:交代写作文章的原由。这几个要点很难用一个或两个所谓的中心来统摄,一个中心,或两个中心,乃至多

5、个中心说都不符合原文旨意。实际上它们是通过《师说》这个大的话题,由古论今,由远而近,由浅入深,分别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1、阐述了古人从师的良好风尚;2、批判了今不从师的社会风气;3、弘扬了古人从师的高尚品质;4、更强调了师道尊严的社会意义(从师);5、以及如何从师的具体问题(原则与方法);6、同时附带交代了写作的动机。文题只是师说二字,文意则可谓一箭多雕。很明显,这是一个系列论题,不能简单用一个中心或两个中心乃至多个中心的作法来加以概括。而这个论题又有它深刻的逻辑过程,这个过程显然不能随意切分。它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完成一个自我加工的过程。因为作者是一位文章老手,能运用多种办法将想要表达的

6、内容巧妙铺排,把读者引入大观园中,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体现出文章的艺术技巧。也正是因为作者将有关论点进行了前后穿插,互为干涉,因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将读者拦在了高超的技巧之外。在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并非作者不明白议论文的写作之法,而是作者技巧过于高超,使用了障眼法,把原本应该相对集中的材料分到了各自不同的地方,这样一来,无形中增加了阅读的容量,增加了阅读的困难。此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白,那就是,文章虽然是议论文却并非完全按俗套而写之,而是进行了创造。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句,自能起到开篇的作用。但假如用科学主义的办法写之,则当说,古人从师风尚就是如此,并举出事例以证明,如孔子也是这

7、样的。并且从师之道还不只是师从固定一人,而是转益多师。只有这样,论证才是充分的。但作者用的是文学家法,所以他借用一个顶针法,就将读者引向了教师的职能的论述上,而在文章末尾才点师,孔子师,如此,就把读者的阅读视线拉开了,读来只觉通顺而没有想到上了作者的当。《师说》无异也是深孚此法的。换句话说,我们评论文章是否议论文,往往显露我们深受一个中心观点的影响。而优秀的议论文不受这个限制。它的论证内容或论证方式往往越复杂,其内涵越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