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国债规模别议

合理国债规模别议

ID:21597140

大小:3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3

合理国债规模别议_第1页
合理国债规模别议_第2页
合理国债规模别议_第3页
合理国债规模别议_第4页
合理国债规模别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理国债规模别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合理国债规模别议内容提要:从经济学——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的角度研究合理国债规模的前提是市场经济制度安排的相对规范;从管理学——财政风险和国家信用、借鉴《马约》指标的角度研究合理国债规模的前提是财政收支制度安排的相对规范。当满足这两个前提时,合理国债规模的确定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这两个前提都不满足,因而目前我国合理国债规模的确定就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制度构建问题。在比较税收和国债功能的基础上,本文从财政收支制度构建出发提出确定合理国债规模的途径。  关键词:合理国债规模;资源配置;经济稳定  一、当前国内研究国债合理规模的

2、四种思路及其不足  1.当前国内研究国债合理规模的四种思路  研究要否控制、如何控制国债规模的出发点是合理国债规模的确定。对此,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沿着四条思路展开:  思路一,从资源配置、微观财政角度,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债适度(或最佳)规模是指能使国债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净正面效应最大化的国债规模。从而国债的效率规模在国债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的那一点上。  思路二,从经济稳定、宏观财政角度,基于“双缺口”宏观经济模型,认为在理论上国债的最大规模就是能够弥补社会总供求“缺口”的规模,当年国债规模不能超过储蓄大于投资的余额。   思路三,借

3、鉴《马约》方法,对中国适度赤字率与警戒线进行估计。诸如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GDP)不超过60%;国债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不超过20%;国债偿债率(当年债务偿还额/当年财政收入)不超过10%;当年财政赤字/GDP比例不超过3%;等等一般性经验指标。  思路四,从国家信用和财政风险角度,认为国债的最大限度就是以政府丧失信誉以至国债发行困难为止。最佳国债规模就是在这个最大限度的国债规模之内发生的较为合理的国债规模,进而通过对我国财政风险进行探讨以确定合理国债规模。  2.四种研究思路的不足  深入分析上述四种思路发现,思路一和思路二

4、是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立足于规范的市场经济背景,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个角度出发,把财政和市场看作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其目标都是资源的高效、充分运用。  微观经济学中,当分析单个经济项目或单个经济部门的最优决策——局部均衡时,其遵循的经济原则是:部门边际成本=部门边际收益。当把财政与市场看作是两种相并列的资源配置机制时,在资源的总量既定的前提下,二者的资源配置量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且互为机会成本。因此,当同时分析政府和市场的最优配置量——一般均衡时,其遵循的最优原则应该是:配置到每个经济主体的资源的边际净收益(边际净收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5、)相等,或者是每个经济主体的边际机会成本相等时,政府和市场各自配置的量达到最优状态,由此确定政府可支配资源的量的边界。   思路一采用的是部门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法,而经济的宏观稳定、有效的运行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基础上的。局部均衡分析结果与一般均衡分析结果相统一的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信息、资源调整在瞬间完成,等等。然而,现实中的资源调整是需要时间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特别地,我国目前是一种市场不完全的转轨经济。换言之,思路一的最优决策原则是有问题的,正确的决策原则不是部门边际收益等于部门边际成本,而是各个经济部门的边际净收益相等或边际机会成本

6、相等,即应遵循比较效率原则。  从“双缺口模型”的角度,认为政府的目标是使社会投资水平与社会储蓄水平的均衡。问题是,市场部门不愿进行投资和消费,表明市场部门认为这样做是不合算的,是没有效率的。从静态的角度看,尽管这时候政府部门进行投资能弥补供求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投资就一定是高效的(比市场效率高)和有效的(净收益为正)。换言之,政府投资弥补供求缺口并不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反而有可能是资源配置的劣化,即产生“挤出效应”。从动态的角度看,尽管政府配置资源本身没有资源配置效率,但如果它能改变市场主体对投资、消费的成本和收益的主观评价(预期)

7、,增强信心,进而启动市场,即产生“挤入效应”,则是可行的,这就是凯恩斯极端意义的“在地上挖坑又填平”的理由,否则财政没有投资的必要。   思路二尽管能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但它既有可能产生“挤出效应”,也有可能产生“挤入效应”,其净效应取决于二者的权衡。避免“挤出效应”,扩大“挤入效应”的前提是: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很完善。这个前提条件在我国目前显然不具备。  因此,市场不投资并不必然意味着要扩大政府资源配置规模,政府可采取其它手段(如明晰产权、金融深化、构建有利于投资的税收制度等)以降低市场主体的边际成本或增加边际收益

8、,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刺激市场投资;即便政府有介入资源配置的必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要采用国债手段,还可能有更为高效的手段,例如减轻税、费负担等刺激手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