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57794
大小:13.5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材料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她是我的朋友》评课材料新课程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代老师《她是我的朋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把语文阅读教学建立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
2、读中理解人物的形象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在读中努力产生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本课的教学设计,突破了以往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情形,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自主地,探寻式地学习,具有实效性,可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下面具体来谈一谈:一、三维目标达成的比较好,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螺旋上升的。本节课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描写哭的几个词语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的不同含义;学生不仅朗读能力有了发展,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并能抓住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和动作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动了自己,让朋友的内涵在心里有所提升,再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3、到朋友真挚的友谊,从而树立了正确的朋友观。如课堂上教师通过:阮恒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可能在想什么?试着用第一人称说一说。引导学生知道了要想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先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本节课的教学实际看学生非常好的掌握了这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能够用这种方法来展开交流和学习。二、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安排得当。从初读细读精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人物内心的思想内涵,受情感的熏陶,最后升华情感。教学如行云流水,通顺流畅,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的意境。教学中重点、难点突出,分析透彻,朗读到位,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效果好。比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对阮恒的语言、动作、神
4、态、表情以及心理的描写,然后抓词抓句、咬文嚼字进行理解,除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阮恒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可以完成词语的积累,知识的获得变成了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在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在主动的参与过程中,积极动脑思考,揣度人物的情感,想法,对学生的分析水平、通过重点的语句理解课文的水平都能得到锻炼,在分析阮恒这个人物时,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在理解的程度上也有深有浅,设计者把教学的难点放在人物的形象分析上,充分证明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启发自己的思维,自能读书,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而不必要求他们必须有统一
5、的认知。另外,我认为,此篇教学设计最巧的地方是在结尾处设计的通过‘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这一项上,这是在让学生在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上求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也是在学生中展示生活中最美的事物,要让学生的知识活起来,学生在思考中、在集体的生活中,在相互的交流中,精神财富共享。最后提一点个人的建议,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和鲜血的场面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境,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的饿过程中,让学生想象一下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填补课文中留下的空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有一位哲人说得好:正是儿
6、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三、亮点。1、在朗读课题的时候,代老师没有请大家齐度了知,而是请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来朗读,这是课标所提倡的。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还请学生试着为课文换一个题目,这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到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质,深化了友情的意义。2、在一名学生多次读错血的读音的时候,教师没有马上否定,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帮他纠正,给他改正的机会,这样,给了学生自信,我想,这个学生以后将更加喜欢上语文课。3、对于区分血的两个读音的问题,教师处理的非常到位,这是一个很难区分的多音字,大多数学生如果不经过纠
7、正训练,都会含糊不清,所以,代老师的这个训练非常有必要,意义也非常大。4、课堂上请学生模仿医生说话,想象她在那时会和阮恒说些什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也帮学生掌握了有关语文课之外的一些献血的知识。四、提点建议。1、初读的次数有些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初读可设计在两、三遍左右,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初读,回答在初读课文后能解决的问题。2、对于多音字血的训练,如果能放在课件中输血这个词后面,那衔接的就更紧密,相信学生的印象也就更深,掌握的也就更好了。总之,我觉得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因为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