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教学案例及反思3

《太阳》教学案例及反思3

ID:35257598

大小:12.9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太阳》教学案例及反思3 _第1页
《太阳》教学案例及反思3 _第2页
《太阳》教学案例及反思3 _第3页
《太阳》教学案例及反思3 _第4页
《太阳》教学案例及反思3 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阳》教学案例及反思3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阳》教学案例及反思3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2.了解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运用不同的方法说明事物。教学准备:投影、贴图一、导言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太阳》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的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的受不了了,就找了一个名叫后羿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二、授新师:

2、老师讲的故事可能吗?生:不可能。师:为什么不可能呢?请你们打开书,读一读1~3自然段,找出答案。生:因为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所以后羿射不到太阳。板书远生:因为太阳太大了,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小小的一支箭根本射不下太阳。板书大生:因为太阳表面温度有三千度,箭还没有碰到它就熔化了,所以后羿不可能把太阳射下来。板书热师:太阳的三大特点决定了后羿不可能射下太阳,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请大家看投影。投影:(1)太阳离我们有()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就是坐飞机也要飞()。生:(填空)师:作者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说

3、明方法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生:数字投影:(1)太阳离我们很远,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要走很远;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长时间。师:再来看下面这句,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生:第二句不好,意思表达的不清楚、不具体、不明确。师:说的真好,下面请你们分小组讨论后面的两道题。投影:(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里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这样比有什么好处?)(3)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生:2个人汇报师:太阳的这些特点到底和我们

4、生活的地球以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从4~7自然段中找出太阳和什么有关系。生:植物、动物、天气、煤炭、细菌、人类生活。师:老师把你们说的都画了出来,那么它们和太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老师投影上的方法来学习。投影五个方法生:汇报师:刚才同学们分别汇报了太阳和植物、动物、天气、煤炭、细菌、人类生活的关系,说的真好,这样看来,太阳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那你们说,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生: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光明和温暖,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没有人。师:

5、大家说的这么多,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总结一下?生: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板书出示中心句师:现在你从4~8自然段中任选一段你喜欢的大声地读给自己听。开始。师:刚才我看咱们同学读的都特别好,老师再给大家一次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机会,那现在你就把你最喜欢的那一段读给在场的老师听,想给哪个老师读你就走到他面前读给他听。师:看你们读的那么好老师也想读一段,这样吧,咱们师生合作读第8段,我读前两句,最后一句咱们齐读。三、总结、发散师: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有关太阳的知识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谁能

6、说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都利用太阳进行了哪些发明?生:太阳能汽车师:你们将来还想利用太阳发明什么?生:师:真不错,希望有一天老师和更多的人也能用上你们发明的东西。板书设计:远大热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美丽的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