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162168
大小:271.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0
《春蚕化茧日丙纶铸就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春蚕化茧日丙纶铸就时--纪念我的导师徐端夫先生化学研究所,王笃金降温母粒、纺丝专用料、细旦丝、高速纺、短纤维、丙纶织物、高强度土工织物、荒漠化防治……一个个熟悉的名词常常萦绕耳边,而教会我这些名词,引领我迈入高分子科学殿堂的恩师却已离开我们十二年了。2006年清明,先生病逝。我国高分子材料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家,中国工程院失去了当时唯一的一位高分子材料院士。作为我国聚丙烯纤维(丙纶)制造技术的创始人之一和高分子结晶取向研究的学术大家,徐老师一生求真务实,孜孜不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大师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徐先生是我的博士后导师,是我踏上科研道路的领路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培育之
2、恩,终生难忘。借着纪念“科学的春天”四十年之机,回顾与徐老师的十五年师生情谊,想起徐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心中充满感激之情。我1992年进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吴瑾光老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作为吴老师的学生,经常到她家中讨论工作,聆听吴老师的教诲,也就自然有机会见到她的爱人—徐端夫老师,但那时对徐老师了解并不很多,只知道徐老师和吴老师是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去了科学院化学所从事科学研究,方向大概是高分子物理和纤维科学。第一次真正领略徐老师的风采,是在北大化学楼209会议室听他的学术报告。记得是周其凤老师邀请徐老师到北大讲学,在介绍徐老师时,周老师说徐老师在高分子物理和材料领域成就卓
3、著,本来早就想请徐老师,但由于徐老师忙于准备去中南海给国家领导人讲课,所以只能拖到现在。也就是在那次报告中,我知道了“聚丙烯”、“降温母粒”、“细旦丝”、“高速纺”、“结晶”、“取向”等名词,徐老师讲课如同讲故事,精彩而不张扬,深奥而不晦涩。但当时我学的专业是稀土萃取分离与络合物结构,对高分子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因此从未想过自己将来也会在高分子领域耕耘。等到1995年博士毕业前夕,与徐老师一番谈话后,自己懵懵懂懂中加入了科学院化学所,成为徐老师门下的一名博士后,从此踏入了高分子科学的殿堂,也就对徐老师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有了更多了解。经过近20年的努力,尽管在学术上离徐老师的成就尚差十万八
4、千里,但能幸运地继承徐老师的学术衣钵,将其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内心也深感欣慰。徐老师经历了我国高分子材料从引进、仿制到独立自主创新开发的历史性转变时期。他领导的研究集体总是瞄准国家需求,锲而不舍地进行聚丙烯纤维和纺丝专用树脂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实施,几十年如一日,持续开发了三代丙纶纺丝技术—降温母粒法、丙纶级专用树脂纺丝技术、细旦超细旦高速纺聚丙烯纤维制备技术,并最终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科研之路是曲折和艰难的,他和他的合作伙伴为使聚丙烯纤维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产业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技新秀。他非常看重产业化工作,尊重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重要
5、作用。他以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敏锐的思维和对国家、人民的高度热忱,以国计民生的急需为己任,在高分子材料领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用在徐老师身上,最是得当。徐老师培养学生,不是简单地教大家死读书,而是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和经济发展,引导弟子们从实际工作中寻求科学问题,进而刻苦钻研,找到答案。在春风化雨般的教诲中,人才成长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得益于徐老师的言传身教,他的众多弟子成长为高分子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带头人,为中国高分子科学和材料事业贡献着力量,他们没有辜负徐老师的培养和期望,而是接过徐老师的接力棒,继续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徐老师虽然离
6、我们而去,而在我的脑海中,他却一直活在我们身边,督促我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敢懈怠,不敢自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