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161731
大小:3.93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20
《水稻半显性矮秆基因(semi-dominant dwarf1)si-dd1的精细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密级:论文编号:中囯农血科学院学位论文水稻半显性矮轩基因Dwa(/7)Si'-rfrf/的精细定位FineMappingof{Semi-dominantDwarfl)Si-ddlGeneinRice(0/^zasativaL.)硕士研究生:崔永涛指导教师:郭龙彪研究员申请学位类别:农学硕士专业:作物种质资源学研究方向: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培养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提交日期2015年5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宄工作及取得的研宂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
2、国农业科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国农业科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科学院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论文题目水稻半显性矮杆基因的精细定位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种质论文作者崔永涛专业研究方向学创新指导教师郭龙彪培养单位(研究所)水
3、稻所硕(博)姓名职称单位专业签名导师评硕导口曾大力研究员中国水稻研宄所作物遗传育种博导0阅硕导0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谢建坤教授作物种质资源学人博导口学院答辩主席硕导口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陈凡研宄员博导(3育生物学研宄所物学答辩委I硕导口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左建儒研究员博导0育生物学研究所物学硕导0朱旭东研宄员中国水稻研宄所作物遗传育种博导口硕导口陶跃之研宄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博导0硕导口土壤与植物营养专廖红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博导(3业硕导□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陈凡研宄员博导□育生物学研宄所物学If硕导口博导口硕导口博导口会议记录(秘书)朱丽论
4、文答辩时间地点2015年6月1日新大楼一楼会议室密级:论文编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水稻半显性矮秆基因(Semi-dominantDwarf1)Si-dd1的精细定位FineMappingof(Semi-dominantDwarf1)Si-dd1GeneinRice(OryzasativaL.)硕士研究生:崔永涛指导教师:郭龙彪研究员申请学位类别:农学硕士专业:作物种质资源学研究方向:鉴定评价与种质创新培养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提交日期2015年05月Secrecy:No.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Dissertation
5、FineMappingof(Semi-dominantDwarf1)Si-dd1GeneinRice(OryzasativaL.)M.S.Candidate:YongtaoCuiAdvisor:Prof.LongbiaoGuoMajor:CropGermplasmResourcesSpecialty:EvaluationandInnovationonGermplasmMay2015摘要株高是植物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决定植物产量。过高、过矮不仅会影响水稻产量还会影响稻米的质量。近年来,伴随着水稻全基因组的测序,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发展,科学家们克隆了很多与水稻矮
6、秆相关的基因,并相继取得了许多重要生理生化结果。人们通过寻找适合当前水肥条件株高的水稻品种和基因,从而培育出增产潜力大的水稻新品种。本研究利用日本晴组织培养突变且能稳定遗传的不完全显性矮秆突变体(Semi-dominantDwarf1,Si-dd1),通过形态,生理等试验阐述该突变体突变后导致的多方面变化。并采取图位克隆的方法对Si-DD1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并将该基因定位到6号染色体短臂上,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阐明不完全显性矮秆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不完全显性矮秆突变体Si-dd1发掘和表型:我们从日本晴组织培养导致突变的材料中发现了Si-dd1突变体,在3叶
7、期后矮秆表型逐渐显现出来。至成熟时,纯合子Si-dd1(AA)突变体出现结实率严重下降,植株严重矮化等现象,其生育期比野生型延迟大约10-15天左右。Si-dd1(AA)株高大约40cm,与野生型相差一半,杂合子矮秆Si-dd1(Aa)株高大约63cm,与野生型株高相差20cm左右(在海南测量)。2.Si-dd1遗传分析:将纯合子矮秆Si-dd1(AA)和9311正反交后产生的F1代都呈现半矮秆,F2代中出现分离,其中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