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对比研究

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对比研究

ID:35159063

大小:1.19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3-20

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对比研究_第1页
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对比研究_第2页
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对比研究_第3页
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对比研究_第4页
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R681.5单位代码:10719学号:12124005密级:论文题目: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对比研究论文作者:高宝全指导教师、职称:刘宗智教授学科、专业名称:专业外科学提交论文日期:二○一五年六月创新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延安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2、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本人签名: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延安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延安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延安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3、本授权书。本人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缩略语表(Abbreviation)缩略词英文全称中文全称ASAdultscoliosis成人脊柱侧凸DLSDegenerativeLumbarScoliosis退变性腰椎侧凸DSDegenerativeScoliosis退行性脊柱侧凸DDDiscdegeneration椎间盘退变DOFDegreeoffreedom自由度JOA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日本矫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LIVLowestinstrumentation

4、vertebral下固定椎LLLumbarlordosis腰椎前凸角ODIOswestrydisabilityindex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ROMRangeofmotion运动范围SVASagttalverticalaxis矢状位距离SRSScoliosisresearchsociety脊柱侧凸研究会UIAUpperinstrumentationvertebral上固定椎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对比研究骨外科研究生高宝全指导老师刘宗智教授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治

5、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coliosis,DLS)的临床疗效,并比较长节段和短节段固定融合这两种方式的选择条件和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32例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其中依据患者术中固定节段数量分为两组:其中行后路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组(A组)18例;行后路减压长节段固定融合组(B组)14例。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A组和B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LL),并根据其测

6、量值分别计算出改善率加以分析;记录并分析出A组和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中行减压节段数及固定节段数等指标;行两组(A组和B组)术前和术后下腰痛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评价指标,记录出评价指标的参数值并计算出其数值优良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水准设为a=0.05),根据上述所有测量数值参数及评价指标,分析并评估出这两组不同固定融合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选择条件及其疗效差异,以及为选择这两组不同方式治

7、疗退行性腰柱侧凸提供理论依据。结果:A组Cobb角度术前(16.3±3.1°)、末次随访(9.4±2.6°)、改善率45.9%;B组Cobb角度术前(26.9±4.8°)、末次随访(9.2±4.1°)、改善率65.2%,两组间Cobb角各项指标比较和两组内分别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度较A组得到明显改善;A组腰椎前凸角度术前(22.4±6.4°)、末次随访(31.9±8.3°)、改善率26.9%;B组生理前凸角度术前(19.1±6.8°)、末次随访(30.2±7

8、.5°)、改善率29.5%,两组间生理前凸角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分别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前凸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腰椎前凸角方面均有临床效果且效果相近。A组平均固定节段数的结果为(2.6±0.8)、平均减压节段数的结果为(2.2±0.5);B组平均固定节段数结果为(5.6±1.4)、平均减压节段数结果为(3.1±1.2);平均固定、减压节段数B组大于A组,两组之间固定和减压节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