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

ID:35149413

大小:3.70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3-20

上传者:U-24835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_第1页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_第2页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_第3页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_第4页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鲁迅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主题词:地铁姑出入口空间;人倥化;空间论文作者:尹泊懿论文类型:基础研究指导教师:文增著席田鹿交文时间:2015年5月 鲁迅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的所有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的引用己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公开发表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字,:歹沟総日期年t月衫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鲁迅美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鲁迅美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_鲁迅美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曰期,/s年相日期 鲁迅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任务书论文题目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文增著学生姓名尹泊懿研究方向城市景观与地域文化研究导师席田鹿选题目的和意义:地铁出入口与城市广场、街道、周边环境密切相联,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其设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国内的地铁规划设计,往往注重地铁的基本功能,而忽略了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需求。因此,选择从人性化角度审视地铁车站出入口空间设计,探究地铁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方法,推动地铁出入口空间设计的发展,为日后这一类型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建设和外部空间等研究的理论较多,但大都是属于更深层次理论和相与之相关联的研究,对有关地铁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系统的、具体的研究很少,地铁站是城市交通枢纽,对它的研究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全面的思考,把地铁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提高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层面,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活动的新型城市空间。今后,新城市主义提出的TOD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将会逐步应用在城市想要开发而未开发的用地中。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地铁出入口空间的认知及空间范围的界定,明确其构成要素、功能属性及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联系;通过对人性化设计相关理论体系的解读和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内人群的分析,审视地铁出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情况;通过对国外、国内地铁出入口空间设计实例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的设计来塑造人性化的出入口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多方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与地铁设计机构以及城市规划部门建立联系,进行咨询和交流;从国内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对有关运管机构和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现场的设施、通道、环境等细致观察,拍摄现场照片,全面了解沈阳市地铁出入口空间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收集的资料、调研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启发下完成本论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意#及建议:反鱗羡■,支阑述.注:此表前四项由学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否则不得幵题;此表应作为评分的依据。 鲁迅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进度表论文题目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论文字数26146文增著学生姓名尹泊懿研究方向城市景观与地域文化研究导师席田鹿写作提纲审核指导意见:巡验(乂/達'乂不够各急,左^上丨5)巧外zff兔抱签字(^水孑月$日初稿审核指导意见:聽爲織^沟惠表遂、上较汐,览!轮/献;?、够#办,_负说如礅冬试舲、多豸卷,签字•'>0/5:<年彡月/》曰再稿审核指导意见:蘩,考和•,言斧汾,超屬三举妹fe識司髮,签字VAT年午37曰读书笔记或实践考察情况:奇丨'負冷、:i痛好巍皤/♦以愚灸辦罐:签字:7〇!Q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施奴裂致多,缺海:族+杀柄令习糁够进一步•签字k^^frT^細琢年s:月f)曰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目录导言…………………………………………………………………………………1第1章绪论…………………………………………………………………………21.1课题研究的缘起…………………………………………………………………21.1.1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重要性…………………………………………………21.1.2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认知……………………………………………………21.1.3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发展现状………………………………………………2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1.2.1研究的目的……………………………………………………………………41.2.2研究的意义……………………………………………………………………41.3课题研究的方法…………………………………………………………………51.4课题研究的现状…………………………………………………………………51.4.1国外研究现状…………………………………………………………………51.4.2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5第2章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与人性化的理论构建…………………………62.1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理论构建……………………………………………………62.1.1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概念界定………………………………………………72.1.2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构成要素………………………………………………72.1.3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功能属性………………………………………………82.1.4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环境氛围………………………………………………92.1.5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城市关联………………………………………………92.2人性化设计相关理论构建……………………………………………………112.2.1人性化设计基本概念………………………………………………………112.2.2人性化设计相关理论………………………………………………………112.2.3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人的心理表现………………………………………122.2.4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人的行为表现………………………………………12第3章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143.1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141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3.1.1空间环境中的交通组织……………………………………………………143.1.2空间环境中的功能体现……………………………………………………163.1.3空间环境中的无障碍设计…………………………………………………193.2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氛围营造研究………………………………………203.2.1空间环境的协调性…………………………………………………………203.2.2空间环境的感染力…………………………………………………………203.2.3空间环境的地域文化………………………………………………………21第4章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案例分析…………………………224.1国外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214.2香港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234.2.1香港地铁基本概况…………………………………………………………234.2.2空间的人性化分析…………………………………………………………244.3沈阳市地铁站调研分析………………………………………………………254.3.1沈阳市地铁的基本概况……………………………………………………254.3.2空间的人性化分析…………………………………………………………264.3.3存在的问题…………………………………………………………………294.3.4相关的建议…………………………………………………………………30第5章结论………………………………………………………………………315.1研究成果………………………………………………………………………315.2思考与展望……………………………………………………………………32参考文献……………………………………………………………………………34致谢…………………………………………………………………………………352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提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困扰着市民们的出行。地铁应运而生,具有效率高、运量大、专用线等特点,既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又能通过开通地铁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因此,近些年国内地铁发展迅速,大、中城市纷纷建造地铁。于是,便出现了地铁站地下空间与地面城市空间如何衔接的问题。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作为两个空间连接的重要节点,将城市、人与交通联系在一起,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首先从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的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现状谈起,引发读者对人性化的关注与思考,对其相关概念做出阐释,包括相关概念、理论、构成、属性、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到空间的影响等。其次,具体地从地铁出入口空间的功能方面和空间氛围方面进行分析审视,探究其人性化设计的方式方法。再次,探究国外地铁出入口空间人性化方面的设计经验,通过对香港地铁出入口空间设计的实例分析与沈阳市地铁出入口空间的实地调研,总结和提出一些个人建议,更好的为地铁出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服务。最后总结本论文所论述的内容,并进行思考与展望。关键词: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空间3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AbstractWiththeconstantimprovementofthelevelofurbanizationinourcountry,therapidgrowthofurbanpopulation,urbantrafficcongestionproblemseriouslyaffectsthecitizensoftravel.Subwayarisesatthehistoricmoment,hasthecharacteristicsofhighefficiency,largecapacity,privatesidings,canreducethepressureonurbantraffic,andthroughtheopeningofthesubwaytofurther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city.Therefore,domesticsubwayhasdevelopedrapidlyinrecentyears,large,mediumcitieshavetobuildthesubway.Hence,thereisasubwayspaceandcityspacehowtoconnectit.Thesubwayentrancespaceasanimportantnode,twospaceconnectionwillbecities,peopleassociatedwithtraffic,inthedesignofurbanpublicspaceplaysanimportantrole.Thisarticlefirstfromthebackgroundofthesubwayentrancespacedesign,the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theresearchstatusathomeandabroad,causetheattentionofreaderstohumannatureandthinking,makeinterpretationtoitsrelevantconcepts,includingtheconcept,theory,structure,properties,theperson'spsychologyandbehaviorisaffectedbythespace,etc.Second,specificallyfromtheaspectsofthefunctionofthesubwayentrancespaceandspaceatmosphereaspectscarriesontheanalysis,toexplorethewayofthehumanizationdesignmethod.Again,toexploretheoverseassubwayentrancespacehumanizationdesignexperience,throughtotheHongKongsubwayentrancespacedesigninstanceanalysisandfieldinvestigationofshenyangsubwayentrancespaceandputforwardsomepersonalSuggestions,betterservicetothesubwayentrancespaceofhumanizeddesign.Finallysummarizesthecontentofthisthesisdiscussedandthinkingandprospect.Keywords:Metrostationentrancespace;Humannature;Space4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导言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当建筑出现以后,便产生了道路、广场及建筑围合等空间的划分,地铁的出现,使城市空间更加复杂。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把地铁站的地下空间和城市地上空间有机的连在一起,是城市公共空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化,也是社会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提高的重要体现。国外地铁的发展较早,但更多的研究资料是关于地铁站出入口建筑方面的,对于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人性化研究较少;而我国地铁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往往关注了地铁自身的基本功能,忽略了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人性化设计的需求。近些年来,我国地铁系统在建设中不断摸索,人们也更加关注到人在空间中的感受,逐渐意识到人性化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从人性化设计的视角审视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探究其设计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5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缘起1.1.1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重要性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私家车越来越多,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出行难”成为了都市市民的严峻问题。地铁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有着承载空间大、城市用地占有少、乘坐费用低、行速快而稳等自身的突出优势,正适应当前快节奏的都市市民。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也就自然越来越受到建筑师、规划师的重视。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使城市建设的肌理变得丰富多彩,又是地铁与地面连接的节点,使人们实现从地铁内部空间到地面城市空间的快速转换。因此,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与城市建设紧密相连,相辅相成。车站站前广场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满足了附近居民可以来到广场上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生活意愿。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是乘客乘坐地铁出行,实现地点快速转换的必经之路,有着集散人群、缓解人流压力的巨大作用。要让乘客与地铁与城市建立绿色适宜的联系,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1.1.2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认知地铁站出入口是地铁站同乘客进行交流的首要场所,人们可以通过地铁的建造风格、装饰细部等来认识了解一座城市。通过对地铁出入口空间的合理规划,乘客能够按照指示引导集散人群,缓冲人流压力,不会让乘客在空间中不知所措,来回徘徊。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处处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让乘客在空间中感觉到无阻碍、很放松,同时减少乘客路途中的疲劳感,化解负面情绪。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来满足乘客的需求。比如乘客可以在休憩空间内稍事停留;在路线上不用走重复路,换乘方便快捷;一些采取“BMW”方式出行的人可以将自行车停放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内的停放位置等。1.1.3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发展现状(1)国外发展现状6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自1863年英国伦敦开通第一条地铁,到今天地铁交通的发展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表1-1)。像伦敦、莫斯科、巴黎等关于这方面的设计都不错。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尽管是偌大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一小部分,却也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向往。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人们向往着可以运用一些外部元素,营造出私人空间般熟悉、亲切的公共空间。所以,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中,要善于运用多种元素,例如空间中的光、色彩等元素,让出入口空间的气氛活跃起来。尊重人的心理感受,营造出舒适的空间环境。同时,每个国家的地铁建设又各有其独特魅力。不仅在建筑施工运营方面技术先进,而且在出入口空间设计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美国纽约地铁站出入口追求实用性,每个细节、环节的设计均从人的舒适度出发。像是运营管理、标识系统以及装饰风格均体现出超强实用性,价格低廉。日本秋叶原站、法国M2Metro、加拿大蒙特利尔都是较好的设计。附表1-1国外三个城市2014年地铁现状图(自绘)(2)国内发展现状与国外相比,中国地铁起步较晚。1969年开通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比国外晚了近一百年。在生活节奏快速运行的大中型城市里,地铁以其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小、运行速度快、运输能量大、乘客舒心安全的绝对优势,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人们出行的理想交通工具。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合肥、长春、苏州、沈阳等多个城市相继开通了地铁,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国地铁建设热潮正在从中国大城市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地铁建设的发展将迎来黄金时代。地铁轨道系统的发展也会促进城市其他方面的发展。地铁7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出入口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但是,地铁车站并不是统一修建的,在规划建成的过程中,技术水平不同,时间不同,城市不同,呈现的质量水平也不同:有的地铁站出入口开拓新的创意思路,倾注了建筑设计师的心血,在空间功能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人的心理和行为需要,在设计上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这是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性因素;有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采用的是模式化的施工方式,千篇一律,没有考虑到人群的普适需求和特殊人群的无障碍需求,配套设施不到位,缺少应有的功能,这是以后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应完善的地方;有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没有经过设计,简单的用一块或者几块空地作为地铁出入口空间,或建设的过早,年久失修,没有维护和改造,因此,在使用上给乘客造成了很多不便。目前国内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包括北京黄村地铁站、上海静安寺地铁站、香港的一些地铁站等,这些站点出入口空间的设计体现设计师对空间与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结合了当地的地域性文化,可以说是国内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较为优秀的设计。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的目的地铁以它运量大、速度快、占地少等特点早已成为城市交通的大动脉,不仅能够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状,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坏境。城市地铁系统快速发展,而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是地铁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交接场所,其设计的完善是城市发展和满足人们出行人性化的重要需求。并且不单要满足普遍人群的出行需求,更要充分考虑有活动障碍者的需求。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让人、城市公共空间和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三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探究人在城市环境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分析人性化设计的方法,研究国内外对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的设计,并结合沈阳市地铁站出入空间的实地调研,查找现有人性化设计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1.2.2研究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研究涉及很少,即便是有,也只是关注了换乘相关方面、绿色低碳的技术方面等。我国还没有关于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8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计研究的系统文献。本文将从心理、行为科学等相关理论来分析乘客对空间的使用需求,探究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方法,推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的发展,为日后这一类型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1.3课题研究的方法理论探析:多方收集现有资料。查找国内外相关期刊和专著,网上查阅有关资料,前往地铁建设有关部门学习探讨。案例分析:设计理论大都是从现有案例中总结出来的,借鉴案例中好的可实施的设计方法,规避案例中败笔之处。从国内外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调研论证:对沈阳地铁站进行实地调研论证,对运管机构和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现场的设施、通道、环境等细致观察,拍摄现场照片,全面了解沈阳市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对收集的、调研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借鉴国内外先进设计理论和思路,研究我国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方法。1.4课题研究的现状1.4.1国外研究现状吉伯特在《城市设计:城镇的建筑》一书中给出了城市景观可以以形式和视觉要素为内容的知名理论。人们熟悉的著名城市意象理论则是凯文·林奇提出的。他认为城市意象更多的来源于人们对城市的心理感受和印象;城市意象也可以说是城市印象,它是人们对城市从不同角度产生印象的综合,是城市面貌的反映,因而把城市按构成要素分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城市就是这些要素的集合体,对本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TOD城市社区开发模式。也就是以公交站点作为中心,在特定的半径内建成含有文化、教育、居住、商业等集中一体化城市地块,轨道、地铁、巴士为主要的城市公共交通。这种模式大量的应用在城市想要开发而未开发的用地中。1.4.2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1)国内研究现状郑明远在《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一书研究中,强调地铁站出入口与周围建筑要有主有次,形成场所感。从城市规划层面考虑,提出把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当9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作特殊的城市广场来研究,在设计上,要与周围环境统筹考虑、协调一致、相互呼应。但对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地人性化的设计并未提及。顾城东所著《城市轨道交通站前广场规划设计》中,以城市规划为出发点,论述了周围城市建筑的高度、城市广场的面积与站前广场存在怎样的关系,站前广场边界如何划定以及站前广场使用面积如何计算。通过对轨道交通站前广场、城市中心广场的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将火车站、地铁站等与城市中心广场结合起来设计,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站前广场的功能作用。还有潘海啸所著的《城市交通空间创新设计——建筑行动起来》、杨子德所著的《世界经典城铁建筑》、童林旭的《地下建筑图说100例》等。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著作对城市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组织形态的发展趋势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分析。(2)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交通拥堵现状越来越严重,因而开通地铁的城市越来越多,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本论文要研究的和解决问题。功能意识不强。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既要满足最基本的出行需要,还应考虑乘客的出行质量。有的出入口空间考虑了环境的设计,但缺少功能性的空间;有的与周边环境结合设计,但道路规划不完善,缺少车辆停放位置。人文情感缺失。人文关怀层面上的设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对人的舒适感受和情感需要考虑的不够,如标识不清,缺乏残疾人通道等。城市意识欠缺。地铁的修建与城市环境管理并不是同一部门,为赶工期,一部分车站出入口空间单一处理,没有将其与周边环境协同设计,与周边的城市建设风格不协调,甚至毫无设计可言。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设计师们人们没有意识到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这方面还缺乏系统的设计理论,人们对其功能上的认知还不完善等等。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功能不完善或毫无设计可言,无法与城市空间协调衔接。甚至会致使乘客在进出地铁出入口空间过程中的拥挤、徘徊,同时也给乘客带来了不愉快的负面心理感受。10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第二章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与人性化的理论构建2.1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理论构建2.1.1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概念界定出入口空间:从狭义上来理解,即我们所认知的门。从广义上来解释,是把具象的物空间化的一个场所环境。具体包括站厅、通道、出入口、风亭、地面上与地铁站出入口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共空间等。(图2-1)附图2-1地铁出入口空间相对位置示意图(自绘)本文研究的地铁车站出入口空间所指主要为地铁站出入口、出入口周围100米内为地铁站乘客服务的空间环境,是一个有一定秩序的人造公共环境。包括:出入口外的集散空间、自行车停放空间、围合划分地铁站出入口的绿化空间、为地铁站行人设置的休憩空间等。本文所研究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延伸过程中如被建筑、构筑物或城市道路等隔断,那么空间环境范围到隔断处为止。2.1.2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构成要素出入口。出入口是供乘客进出站的构筑物,具有统率、主导作用。包括:门洞、雨篷、标识牌、下行通道等。其形式与出入口空间有内切、外切、包含三类。出入口广场:出入口广场因地铁站出入口的功能需求而存在。通常是以出入口为中心向外部空间扩展,具有模糊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出入口广场除具有供人们进出地铁站和交通换乘功能外,同时也提供人们停留休息、沟通交往、停靠小型交通工具等场地。不同区域位置以及人流量,影响着出入口大小的设定,有相当一部分出入口广场由于所处地块用地有限,通常只能以满足乘客集散和停放适量的自行车场为主。景观小品。景观小品应用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保障安全、提供服务。具11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体包括雕塑、地铁标识物、电话亭、指示牌、灯具、隔离物、垃圾箱、座椅、艺术装饰等。它们通常体量较小、色彩单纯,能够让空间环境生动起来,是环境构成的重要因素。景观小品的使用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体现美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提高城市品位。周边绿化。周边绿化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碳排放量,促进生态平衡,还能在步行时缓解疾行人的疲劳。同时,也能作为一种场地的划分方式,比起硬性划分更显灵活。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绿化设置可以为灌木、乔木和草本植物等。在植物的选择上要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科学种植,在配置过程中还要讲究平面和空间构成的艺术性。当然,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还包括下行通道到闸机的这一空间内的要素等。2.1.3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功能属性(1)交通枢纽功能。乘客要通过出入口进入地下空间,或从地下空间到达地面空间。从这一意义上讲,地铁出入口空间是整个地铁车站的交通要塞,人流出入的集散地,其布局要充分考虑人流的集散、出行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不同人群的多种行为要求。地铁车站的出入口及出入口空间的位置设定、空间尺度、数量安排要依照区域内乘坐地铁的客流量和乘坐地铁的综合人群来定位。同时,还要使乘客出行方便和处理好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2)引导功能。就整个地铁站而言,地铁站的出入口空间既是初始空间也是结束空间。在道路的规划设置上,通过景观环境、标识系统、硬质铺装、功能设施等辅助指示的引领下要让乘客自然无阻碍的行走,到达地铁站,通过出入口进入下行通道,抵达站内空间。(3)过渡功能。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为周围公共空间环境与地铁站的衔接,起到过渡的作用。因此,怎样合理规划好地上空间环境与地下内部环境的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当乘客从城市公共空间进入到地铁站内部时,有一个过渡,门厅就是这一空间的主要元素;地下车站与地面或地面建筑也需要有一个过渡,垂直交通就是这一过渡空间中的主要元素。(4)景观功能。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同样是城市的一道景观。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既要彰显各自的特点,有较强的识别性,还要符合区域内地域文化、人文精神的大环境。尤其是出入口建筑,它是人们乘坐地铁最先进入视线的首要构筑物,既有标志性作用又是赋予城市文化精神的建筑。它的设计要追求与附近空间综合12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构成要素的统一,在独特中寻找和谐,和谐中不失自我风格,醒目而融入整体环境,成为一道别致的景观。(5)安全疏散功能。交通拥堵,倡导低碳生活,人们更多的选择地铁出行。地铁车站这种特殊的地下城市空间,人流量大、流速快,如果发生火灾等灾害,这种封闭的地下空间烟雾不易排出,外部很难实施灭火,救援困难,人流不宜疏散,事态将很难控制,后果也会非常严重。所以,地铁站出入口如何设置至关重要。务必要使地铁站出入口在特定空间中均匀分布,并且每个出入口负责的占地面积要大体相当,防止人流都聚集在一个出入口中发生堵塞;安全出入口的尺度要与所负责空间内客流量最大时相适应,以确保乘客在任何时间内都能全部安全通过,且出入口外部的集散空间也应有合理的区域大小来疏散人群。2.1.4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环境氛围环境氛围指的是在一个空间环境内,周围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所营造的一种气氛和情调。环境氛围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不同的氛围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一个人在环境适宜舒服的地方活动,会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地铁出入口空间不仅仅要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氛围的营造也很重要。人们每天穿过大街小巷,乘坐不同交通方式,尤其是地铁,在地铁空间中人与人进行交流、询问,在这种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往中感知空间氛围,地铁出入口空间便是人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的空间地点。通常地铁车站的出入口很多,而且分布在一个区域的非模式化位置,乘客很容易走错路,找不到正确的出口,花费很多时间,就会产生焦躁、疑惑的负面情绪。同样,出入口通道过长过窄也会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所以,空间环境的氛围营造,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地铁站出入口空间需应用先进的技术,去塑造它的艺术性,满足人们内心和功能的双重需求。2.1.5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城市关联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关系,是现代社会交通工具变化带来的另一种场地关系,他具体体现在和周边的城市道路、广场、建筑等的关系中。比如地铁站外部构筑物,除了设计出了具有引导和指示人流功能外,其本身也是城市设计的一张名片。(1)出入口空间与城市街道的关联。城市道路具有围合、定位、引导和限定的特点,道路通畅、便利是地铁设置考虑的因素之一。地铁车站位于城市的不13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同地块位置会形成不同的环境效果。一侧与道路相临。倘若地铁设置的三面是建筑或者相临于其他城市区域,其另一边为开敞,并且依靠于城市道路,则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开放性相对较高,交通便捷通达;多条道路围合。倘若地铁设置在有两条以上道路围合的四通八达的路口处,地铁站的出入口空间则在路口的其中一角,则开敞性极强,与城市和行人的接触更为亲密,不单可以使过往的行人清晰的识辨出来,还可以承载客流量在这里换乘。美中不足的是过于暴露,环境的混乱、嘈杂,会给人带来困扰;不接触道路,倘若地铁设置在一个城市场地中央地带,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周边更多的是城市的硬化和景观,与城市场地相连。这样的设置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然而人们要穿过一部分城市公共空间抵达城市道路,在出入的换乘上会有些不便。(图2-2)附图2-2出入口空间与街道的关系(自绘)(2)出入口空间与建筑的关联。现代城市发展迅速,建筑在城市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商业建筑、综合公共型建筑不断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聚集的人流,他们想要在从一个建筑到另一个建筑并在建筑物中有所停留。地铁作为强大的运载体,承担着中转人群的作用,同建筑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形成大型的城市综合体。(图2-3)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与建筑协同建设的方式有:设置大型中庭连接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结合下沉式城市广场连接地铁出入口空间等。例如:沈阳工业展览馆站就是将其中一个出入口设置在万象城地下内部,让乘客出站即进入商业区,非常方便。附图2-3出入口空间与建筑的关系(自绘)14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3)出入口空间与城市广场的关联。新时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它将地铁内部与外部空间,地铁站外部构筑物与公共建筑联接起来。城市广场的公共性和开放性,能够减轻乘客紧张的工作压力,绿色空间可以平衡人们的负面情绪。地铁的使用为人们出行带来了巨大便利,城市广场的衔接给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比如沈阳市府广场站,既能疏散人流,疏导交通,提高人们的出行率,又提供人们一个放松开敞的空间环境。形成体系的出入口空间可以给城市增添色彩,完善城市广场体系。2.2人性化设计相关理论构建2.2.1人性化设计基本概念人性化是能够满足人的心理状况、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的一种理念。人性化设计即在满足基本性功能的基础上,符合人的行为方式、生理结构、心理需求的设计。究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精神追求的设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人情味的事物。人性化设计是时代赋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即满足各阶层、各年龄段以及特殊人群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设计师们在设计上要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到人性化与人文精神、生态环境、社会弱势群体的统一。2.2.2人性化设计相关理论(1)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即探讨工作效果、人们劳动、效能的规律性。分析人、机、环境三者的相互影响、相互适应;探求各种环境中人的生理心理等科学;探析人在生活里、休假中和工作时如何整体权衡安全舒适、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等问题的科学。结合本文研究的空间设计,人体工程学的宗旨是“以人为本”,通过研究人的心理、结构功能及力学等科学来服务于空间设计,追求设计的合理化、尺度精准化,使人的身心得到满足。(2)环境行为学。即为了探究环境与人的关系,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怎样的环境能够符合人的心理需求。运用好这一科学,能更好的营造出人性化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环境。环境行为学就是人在不同环境中产生的心理感受从而体现出来的外在状态。15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我们可以通过这门学科分析人在不同空间环境中的行为反应,来塑造物质环境,挺高人们的生活条件。环境行为学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它的一些方法理论探究在公共外部空间中人的反应,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首先,人们想要更多的了解所处环境的信息,以便做出想要的选择。其次,任何人对周围的环境空间都有安全性的需求。最后,是在外部空间中享有充分的自由。(3)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书中阐释“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主要研究物质环境,涉及自然环境、建筑、城市与人的行为关系。研究阐释的是运用环境心理学理论来探究人的心理与物理环境的内在关联。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生活,不管是学校、住宅或道路,都是社会系统中的一分子,他们之间相互依存。所以,本文研究的是空间环境中,人的心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2.2.3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人的心理表现了解学习环境心理学等理论,发现当人们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对周边事物的反映体现为:先对身边的环境进行观察,体会人在空间环境中的感受和能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范围大小的界定,然后对整体空间环境做出判断、定位。这一全过程会在人的脑海里留下记忆,不同的空间环境传递给人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1)愉快、安然的心理状态。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是可以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的,人们在空间内活动也格外自在、放松。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在设计上应该注重人的心理感受,空间尺度要合理,功能服务要到位,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让人们在进入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那一刻起就能被场所的适宜氛围所吸引,呈现出心情愉快、安然的心理状态,即便是路途中疲劳沮丧也会因空间环境而有所缓解。(2)焦急、烦躁的心理状态。外部的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对人的思想情绪造成影响。例如,人们在空间中需要过长时间的等待;指示系统不完善或信息指示不清晰,乘客重复行走找不到目的地;交通拥挤,庞大的客流量让人喘不过气等等。任何一种因素都会给人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乘客在空间中就会反映出焦急、烦躁的消极心理状态。(3)平和的心理状态。还有一种不会过于悲也不会过于喜的中性心理状态。像是空间中孩子们被身边的事物所吸引,产生好奇;乘客在四处观察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环境;乘客寻找目的地时进行思考等。是一种较为平和的心理状态。16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2.2.4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人的行为表现地铁站作为一个大型的交通枢纽,每天都要承载巨大的客流量。地铁本身就是一个为人服务的公共场所,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共性来服务于人。(1)人的行为分类通常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人们多数为观看、疾行的状态;部分人为等候、观望的状态;极少数人为长时间停留。根据丹麦建筑师扬·盖尔的理论,可以把人出入地铁口的行为分成偶然、条件、常规型(表2-1)。常规型行为主要体现在乘客对环境的熟知或陌生,以及是否赶时间的不同心态,而出现的观察、慢行、疾行等行为。偶然型行为指特殊情况下出现的行为。像孩子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玩闹,一些人在附近分发宣传单等。条件型行为指在非常规条件下出现的行为,像与朋友约好见面的等待行为。从状态上划分,也可以被分成延续性行为和暂时性行为。附表2-1地铁出入口空间人的行为分析(自绘)人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的行为活动,也可以分为自发性、必要性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指那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都要参与的活动。像乘客进入地铁站就是必要活动。自发性活动是人们有主观参与意愿的活动,例如逗留、小坐。社会性活动指需要同其他人一起参与的活动。例如打招呼、交流。(2)特定人群的行为表现每天行走于地铁站的人群众多,不同人群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呈现不一样的行为特征。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群行为,以便在设计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老人的行为表现。年纪大的人群也会乘坐地铁出行。有时是单独行动,有时会有家人陪同。因此,地铁出入口空间设计必须考虑到老年人的行为需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老年人的行为表现体现在反应迟缓、行动缓慢。人上了年纪的人,行动就会变得不灵活,速度下降,视力减弱,体力不支等,在通过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时极易被人流卷走甚至跌倒。所以,老年人在行走过程中可能会需要短暂的休息停留。17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孩童的行为表现。孩童或青少年大都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内玩耍奔跑,就会容易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因此,在这种人数众多的空间场所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避免伤害。残疾人群的行为表现。残疾人并不是身边总有人陪同的。他们需要寻找坡道、盲道、标识、残疾人通道和电梯等。所以,他们的行为表现是短暂停留、缓行。他们在公共空间中有更多的需求,需要更多的关注。关注无障碍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上班人群的行为表现。都会城市或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上班人群每天早晚都要从居住地点来往于办公地点。由于城市中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堵,上班人群都更愿意选择快而不会拥堵的地铁出行。而且他们的行为通常一成不变,早上出行时间大概为七点至九点,晚上则是五点至七点。他们对地铁的乘坐线路十分熟悉,停留时间短,一般为疾行。紧绷的神经和疲惫的身体使他们往往神态黯然。第三章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3.1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3.1.1空间环境中的交通组织(1)良好的步行系统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是地铁内部空间与外部城市空间的过渡场地,人们从地下到达外部空间后,需要转换其他交通方式或者步行下一段路程;从外部空间进入地下空间,人们则是从城市的不同区域位置换乘或者步行而来,再步行进入。通常空间内单独设置自行车停车位置的,非机动车道路较为通畅;而没有设置自行车停放区域的,自行车会随意停放,阻碍道路正常的通行,导致出入口空间人流混杂。一是将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内圈设置为步行区域,外圈为其他交通换乘区域。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可以用围栏、绿化等形式隔离。在设计时要保证路线的流畅性,避免交叉、单行路等带来不必要的重复行走,尽量做到路线的功能优化,减弱行人的烦躁情绪。二是将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的主要流线和次要流线分开。因为主要流线人流大、行速快,次要流线人流少、行速慢,将二者分开设置可以保证主要流线的高18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效流动性和次要流线的悠然自得特点。包括:内外环分区布置或空间内不同区域布置。(2)完善的换乘系统步行路线的流畅性至关重要,要能够快速通达地铁站出入口,既而进入地下乘车。要避免如标识不清晰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出入口空间内人的滞留问题。小汽车换乘。发达国家居住郊区化,小汽车与城市地铁换乘的出行模式很普遍。而我国小汽车拥有量持续上升,目前千人中拥有私家车16-25台,道路拥堵、限行,加上居住人口不断郊区化。因此,这类换乘模式将在中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例如乘客下班后乘坐地铁回到停车区开车回家。通常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周边的停车位置会结合附近的城市广场、办公建筑、公共停车位等布置,很多大城市会设置地下停车场地。另一种情况,汽车不需要长时间停留,接送乘客换乘地铁后立即离开,可以设置港湾停靠站,距离出入口空间不要过远。公交车换乘。在大城市中,很多时候人们会采取地铁和公交车换乘的方式来抵达目的地。在一些市中心或换乘量大的站点附近,可以建设大规模的中转站或公交总站,提供乘客更多更方便的换乘选择。沈阳北站地铁口出入空间就是结合着公交总站而建,做到便捷的换乘。一般的铁站出入口也要尽量靠近公交车站,规划好公交车站候车空间,与周边行人互不干扰,以及避免人流与车流的交叉。自行车停放。自行车体积小、停车方便、节能环保,适合短距离出行。我们国家鼓励人们多使用自行车,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地铁站没有相匹配的自行车停放位置,导致自行车被随意停放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内。一方面严重影响了高峰段人流的集散;另一方面破坏了城市的整洁形象。(图3-1,3-2)附图3-1沈阳市图书馆站无停放场地(自拍)附图3-2沈阳金融中心站有停放场地(自拍)自行车停放场地在设计上尽量靠近出入口,大约在50-80米内,方便快速换乘。关于场地大小的考量,《城市轨道交通》中有提到,轻轨站自行车停放场地的参考面积:小型站60平方米以上;中型站240平方米以上;大型站480平方米以上;特大型站2000平方米以上。与之相比地铁站客流量更大一些。地铁站19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内的停车场地设置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利用边缘空间设置,例如上海世纪大道站,出入口空间的停车棚将自行车与道路隔开,既不破坏城市形象又能遮雨。二是与地铁站出入口一起建设地下停车场,缺点是耗资大使用很少。三是半地下,可以利用自然地形或物业夹层空间。3.1.2空间环境中的功能体现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中,要尽量保证空间内功能需求的完善。(1)休息空间的舒适性构建一般情况,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或多或少会设置等候休息的空间。一方面,出入地铁换乘的乘客会十分疲劳,需要短时间休息;另一方面,有些人选择在出入口空间碰面、接站需要短时间停留。当然,休息空间的设置也需要考虑区域位置,像市中心区域由于土地使用面积紧张,休息空间的设置存在着局限性,而郊区或外环城市相对可使用可设置的空间就要大很多。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休息空间的设置,可以与景观空间相结合,使人们在等候休息时获得舒适的休息环境。南京学则路站出入口空间,座椅和景观交替设置,营造出序列感的艺术效果。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到“坐席景观”在城市景观中是多功能的小品。像是用一块粗糙宽大的台阶,人们可坐在上面交谈,既有景观效果,又能作为纪念雕塑。上海静安寺站出入口空间就是最好的说明。由于这种座椅使用率高,暴露在外,在材质的选择上需要坚固耐用、耐日晒雨淋,因此,石材最为理想;塑钢材质采用的也较多,但须定期维护生锈问题;木材也较为理想,但注意防潮处理。(2)集散空间的通畅性构建集散空间是聚集疏散人群的重要空间,其大小、形态直接影响客流的疏散效率,值得我们研究。通过对沈阳地铁的实地调研发现,枢纽站的客流量是一般站的一倍多,首末站人较少;上下班高峰时段比平时的客流量高出二三倍;市中心的客流量比外环、郊区的多;工作日的客流量比周末多。因此,市中心的枢纽站需要较大的集散空间,虽然非工作日时客流量会减少,也要考虑最多时和大多数时间的具体情况。集散空间的形态在多数情况下形态不一,不能取地方、整。一般分为:单向、双向、多向、平面集散空间。单向指乘客只能从一个方向集散,设置在非主要出入口空间和局限的空间,不利于人流疏散;双向指两个出口的集散,人流可分开,效率高,空间面积增多,一般为长方形,较为常见。但占用较多出入口空间的面20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积,可能会给人以不安感;平面指通过一个开放的平面集散,可以在城市广场与商场附近应用,疏散速度快,识别性强,但围合感较弱。只要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周边不是繁忙的马路就可以应用。(图3-3)附图3-3地铁站出入口集散空间类型(自绘)(3)空间环境的导向性构建地铁站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有重要的支撑地位,每天都有数以万记的人乘坐地铁活动在城市的不同位置。标识性的地铁站出入口广场会给人们以强烈的地段感,人们通过前广场来辨识和定位空间位置。目前,很多地铁站前广场缺乏标识性。人们在街道上行走,不能轻易的辨认出广场的特征、方向,广场缺乏指向性、引导性。人性化标识系统是指在平时大家说的建筑物的标识系统基础上,让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清晰的确定目标和方位。文字标识的导向性。文字标识是现在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因大多数情况下能给人们带来准确的印象,特别是不同文化环境、地域背景的人对空间、图案的辨识存在差异。然而当人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文字标识能够使人们准确的定位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达到目的地。在文字标识设计中,应该尽量减少空间内文字标识的重复,过多的标识反倒是容易给人们带来干扰。比如,在地铁站出入口广场中,人流量大、流动性强,标识构筑物要布置在易被看到的位置,有些要适当布置在高出人的视线的位置,方便乘客快速的识别。有时,色彩的运用和空间的营造还可以增强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本东京街道上,人们能够发现标有地铁站方向、距离的标识,与周边的地图一同设置。人们可以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想去哪里,哪个方向,距离是多少。氛围标识的导向性。地铁站出入口广场作为乘客与地铁车站相互交流的重要空间,人们从城市中穿过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进入地铁站,广场的缓冲、过渡作用不可忽视。站前广场应具有较强识别性的氛围效果,使走过的行人形成强烈的空间印象。(图3-4)往往人们去过的空间环境,会在人的潜意识里留下印象。比21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如当你发现院落内的砖路呈“十字形”铺砌,四个格子中分别是枣树、槐树、丁香、海棠,那么基本就会知道这属于四合院的格局。因此,氛围环境具有标识性,可以减少一般功能的标识物。此外,人们能通过标识在脑海中产生一系列的联想。人们渐渐在每日不变的乘车生活中变得麻痹、烦躁,大量的文字标识不适于远距离辨认,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空间形式可以使人们放心紧张的心情。附图3-4沈阳市北陵公园站出入口空间氛围标识体现(自拍)日本地铁站标识系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标识中每条路线以专有的颜色绘制,乘客走入地铁便可依照标志颜色寻找乘车。日本标识的位置选择追求科学性、连贯性。研究人员通过实践把地铁中人的行为分成不同阶段、不同过程,分析总结他们的不同需求来设置不同位置的标识。同时,标识连贯、数量多能避免乘客到处寻找。形式空间标识的导向性。通常当人们走过地铁站前广场,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形式空间获取信息然后快速判断。广场内的墙体、小品、花坛形成场所标志性的景观。因此,广场形式空间的设计更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标识设计中,标识的叠加有时会有更好的效果,且需注意层次变化,有机结合。在界面的处理上,如果使用砖墙,我们可以从材质和色彩上进行变化,通过砖的不同花样、不同粘贴方式以及高差的变化会呈现出空间和层次美感。还有,铺装的肌理变化、景观小品的形式、植物配置的设计、构筑物设施等精心搭配,达到协调中的适度区分。美国好莱坞地铁站出入口(图3-5),位于好莱坞W酒店会客厅的正前方,由一个非露天入口通道和一个小广场组成。乘客在出站通道内可以透过柠檬黄色的透明建筑材质,看到周边的环境,追求渗透性和通透性氛围效果,明亮的色彩晶莹剔透,必然是引人注目的焦点。设计师们成功地解决了地铁使用者与公共活动空间分流的问题,且不用任何物理设施来隔离。在此设计中,站前广场其实是好莱坞大道系列主题庭院的延续。当乘客走出地铁出入口时,pantage剧院便映入眼帘,剧院的庭院与广场在装饰、空间上相互融合。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十分大22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胆丰富,建筑外立面采用鲜艳、明亮的黄绿色,与外面绿化相统一。同时与红色地毯的硬质景观达到对比的效果。周边的广场与剧院的外墙在装饰风格和颜色上都与好莱坞地铁车站呼应。附图3-5美国好莱坞地铁站出入口(来自于百度图片搜索)3.1.3空间环境中的无障碍设计地铁作为新时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全天候地为广大市民带来便利的服务,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服务的对象除了一般的人群,还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幼儿等特殊人群,广义上来讲,还有一些携带大物件的人们。因此,无障碍系统的设置至关重要,并应具备高度的畅通性和不可阻断性。(1)路线的无障碍设计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连接形式有平面和上升两种。通常为上升形式,这样就会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一般在道路交叉口附近通过步行道边缘下沉的做法使得乘坐轮椅者、老人、儿童都能够安全方便平稳地过马路。这种做法被称之为缘石坡道。《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中有相关的规定:缘石坡道应设置在人行道范围内,分为单面坡和多面坡,坡面需平整,缘石坡道下口距离车行道面小于等于20mm,人行道的交叉口必须设缘石坡道。坡道指连接有高差的地面通道,是无障碍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在材质上宜用粗糙的毛石饰面。坡道不可设计成弧形,两侧要配有扶手,扶手下设有大于等于50mm的安全维护。出入口坡度要小于等于1/12,室外坡度一般为1/15、1/20。出入口坡道宽度要大于1.2m使得轮椅可以通行,而室外坡道宽度要大于等于1.5m,可以让轮椅与一个人侧身走过。盲道是最普遍、指示性最强的无障碍设施。盲道的设置要方便视力障碍者安全行走,在铺设时要避开电线杆、井盖等障碍物,务必顺达无障碍设施位置。一些比较高档的场所会选用与场所风格一致的石材进行机械打磨,外形更为个性精巧,又与整个场所的设计和谐统一。盲道纹路以下的面要和人行道面高度一致,23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颜色上宜为中黄色。我国很多盲道的颜色和附近的地铺颜色十分相近,使得普通行人很容易走进盲道,影响盲人的行进或与盲人发生碰撞。在盲道的首末、拐弯位置要设有提示圆点。(2)标识信息的无障碍设计残疾人群体不容忽视,应满足不同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尽量设置较多的标志和信息源。对于残疾人来说,信息的无障碍设计是无障碍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中,要尽量使乘客能够最大范围的辨别周围空间的状态,减少人心里的不安因素。比如,设置标识或盲文的信息指引、盲道指引、声指引等等,帮助他们确定位置和方向。日本的信息无障碍设计发展较为先进,他们在盲道上安装了感压传感器地砖,盲人踏在上面就会发出声音,告诉你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以及附近的地点环境,不用佩戴特殊的设备,所有人都可以使用。也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智能化标识系统,例如扫二维码可以了解地铁线路、每个站车辆到达的时间以及相关乘坐注意事项等。3.2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氛围营造研究3.2.1空间环境的协调性同一线路上的各站出入口空间保持相对统一。即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内的出入口建筑、步行系统、围栏系统、地面铺装、景观绿化等要素的整体协调。在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彩选择和材质拼接的巧妙处理运用,塑造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地域性氛围。我们可以采用和周边环境建筑相近似或整体色调一致的颜色,也可以有小部分的点缀色,让整个环境既协调又不失时代感。除了在色彩与材质中寻找和谐,在形态变化、空间层次等方面的设计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协调和完整,做到看似相同又各自不同的审美体会。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与附近的环境相协调。我国地铁建设发展相对较晚,相应地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也起步较晚。对于同一线路的不同站点,虽然所处位置不同,却能映射出每个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科技的变迁,文化的提升。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要与附近的环境要素保持一致。例如北海北地铁站,附近环境就是青砖青瓦要素,地铁站出入口也做成传统的建筑造型。风格上协调统一。3.2.2空间环境的感染力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除了要在外部形态方面体现人性化,还要赋予应有的文化底蕴。在恰当的形态下体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地域文化背景,使人们碰触、24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观察、体会出入口空间设计的同时,读取到设计者本身的思想和灵魂或所展现的文化与魅力,这就需要设计的感染力。(1)为塑造出入口空间的感染力,可以从色彩、表皮和形态的变化上塑造有冲击力的空间环境。同类的空间环境看多了,就会出现视觉疲劳,且在脑海没有太多的印象,不具有识别性。因此,想要营造出感染力强的空间,必然需要与众不同的设计。一是表皮的选取,通过不同材质、肌理、质感的搭配与对比塑造出空间的独特感。二是空间在构成形式上的区别于一般的空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三是在色彩的运用上要走出常规,变化中趋于整体,整体中不失变化,让人眼前一亮。(2)为塑造外部空间的感染力,可以从某一方面达到内心的共鸣,带来无尽的想象。在出入口空间设计中不一定要大刀阔斧,很可能是一个记忆感受却能够带来很强的感染力。人脑的记忆空间是无限的,我们每天经过不同的地方所产生的感受会不经意的被记住,然后当某一天我们来到与记忆中类似的地方就会产生相关的联想。就像水面中倒影的美感或是早春打开窗户拂过脸庞的微风,当人们身在其中,就犹如在读诗时体会诗中的场景,带来无尽的想象。因此,空间的设计中,把生活体验与环境相融合,用一些人们熟知的元素带给人舒适感、归属感,进而让人的内心受到感染。例如沈阳中街站,传统朱红色的梁柱装饰与白墙相衬,现代中散发着古韵,使人产生联想仿佛置身于古代建筑中。3.2.3空间环境的地域文化人们通过感知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来了解城市的灵魂。如今,城市的规划设计也越来越注重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是外地流动人口对本地区的第一印象,是体现文化底蕴、地方特色,发扬和延续地域文化底蕴的直观表达。所以,应将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和地域风貌融合在一起,使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与乘客们在精神上互动交流。空间环境的地域性是所在城市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与周边交通组织、建筑环境对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在设计营造上的风格体现。且这种地域性的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识别性。一方面,融入地域文化。城市形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塑造辨别性强、有内涵的空间环境。乘客可以通过车站空间感知城市文化,增强乘客对车站的印象,在城市环境中找到归属感。另一方面,作为城市交通节点的地铁站出25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入口空间,其设计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建筑环境相协调,不同地理位置的地铁站点要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我国地铁站大多数还停留在功能的使用上,每个空间都相差不多,忽视了区域空间的特色。上海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城市,以“海派文化”为特色,上海地铁2号线,静安寺站5号出入口广场,位于中西文化冲突的交界处,既要传承传统又要符合时代。广场运用中西合璧的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同西式雕塑相互融合,下沉广场仿佛是罗马竞技场的半圆形廊柱,极具西方风情,附图3-6上海静安寺站五号出入口广场广场上布置的景观也被营造出中国风的(来自于百度图片搜索)西式园林,整个广场散发着浓浓的上海味道。(图3-6)第四章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案例分析4.1国外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国外地铁修建要比我国早近150年,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方面相当成熟,具有配套设施完善,换乘便利,分区明确,标识明显,空间艺术性强等特点。日本是亚洲地铁建设发展最早的国家,注重空间氛围与实际功能,将安全的设计理念放在首位。东京拥有覆盖全面的、高密度的地铁交通系统,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注重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设置专门的残疾人卫生间、安装声音指示系统等。东京中央站,在宽阔的路面中央处,周边道路为有上下高差的立交桥,道路的交界处为人们建造了遮雨棚,供人们在此停留、休息。由于周围道路及雨棚的遮挡,此区域光线会比较昏暗,设计师在此装置了诱导光线的柱灯照明设施,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无论白天、黑夜都能呈现很好的视觉效果。欧洲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更加重视地域文化性与艺术性的运用。巴黎的经济、交通都很发达。地铁发展的较早,已有100多年的丰富经验。现拥有全面覆盖的高密度地铁交通网,在巴黎你会觉得地铁是最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巴黎的车站规模并不大,地铁空间环境追求实用性,每个站点各具特色。26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地铁站出入口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及宫灯般的黄色M标志都孕育着巴黎悠久的文化历史。说起地铁站出入口建筑的艺术风格,便想起艾克托尔·吉马尔,他的“新艺术”风格出入口建筑作品有很多。他擅长运用扭曲的文字、装饰纹样以及毛玻璃与铸铁配合。地铁二号线皇太子妃门站最为典型。他的“城铁风格”,就如同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一样,是巴黎的象征。巴黎车站空间的文化品位很高,你能够从中体味其百年沧桑。例如在罗丹博物馆的VAENNE车站,伫立着思想者和巴尔扎克的雕塑,好似又是一堂艺术启蒙课。了解巴黎地铁,就能感受巴黎深厚的文学艺术氛围。法国地铁很注重节能设计,里尔市最具代表性。该城市地铁为全自动无人操作的轨道交通,无需驾驶员驾驶,规模堪称世界之最。这种先进的系统使人工费用减少,运营成本降低。并且,其轨道交通由小型列车组成,发车间隔时间短,车站占地面积小,也减少了车站建设的成本。另外,地铁在光的运用上也极为节能环保。车站照明方面,大量利用天然光,地铁建筑的屋顶采用透明玻璃筑造而成,这样温暖的阳光就可以洒进地铁的地下部分。地铁内部的月台门同样采用玻璃材质,使投射进来的光线相互产生折射、反射,让空间环境变得自然而又温暖,进入地铁的乘客也享受着惬意的阳光,减少了路途的疲惫。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便是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其地铁不论是建筑、小品、雕塑,还是照明设施都体现出莫斯科地铁豪华的装饰设计。同时,地铁的高速度、高安全也成为当地人最喜欢的轨道交通方式。如阿尔巴特站,气势恢宏,拥有豪华精美的浮雕壁画、灯具、天花等,无一不体现出其装饰华丽精美的特点,也是地铁建筑风格的经典。(图4-1)附图4-1莫斯科阿尔巴特地铁站(来自于百度图片搜索)4.2香港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4.2.1香港地铁基本概况香港的地铁,自1979年运营以来就拥有庞大的客流量。人们都愿意乘坐地铁,除了方便,人性化的设计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空间中注重细节,27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避免残疾人在行动上的不便,使他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上下楼梯、买票、安检然后乘坐地铁等。地铁线路规划科学,功能空间分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备。日载客量223.6万人次,每逢节假日平均每天甚至达到300万人次乘搭地铁,堪称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系统之一。4.2.2空间的人性化分析香港地铁的建设已有近50年的历史了,最突出特点就是设计的人性化。人性化的建造、人性化的服务不单符合人的基本活动需求,更关注人们的心理感受,以及残疾人、老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时至今天当你来到香港,置身于这里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肢体残疾者都自在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体现。(1)地铁空间设计的人性化。香港寸土寸金,土地使用紧张,所以地铁站的出入口建筑都是同周边建筑,如商业区或居住区,相互紧密关联。有的地铁站同这些周边建筑结合成为一个综合体。实现了地铁交通与地产的亲密合作,也就是具有香港特色的地铁上盖物业。例如汇景花园,汇景花园是蓝田站出入口上的居住建筑,其坐落于两座山间,居住区下面是商业空间,再下一层为地铁换乘车道,可以与巴士进行自由换乘。另外,住在这里的居民从地铁站便可以直接到达自己的小区,也可以走进商场来到花园。(图4-2)同时,汇景花园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很多巴士在底层乘降,人们在此换乘地铁,且有多条人行道路分别通往康田苑和丽港城等。如此,像这样高度集成的城市综合附图4-2汇景花园地铁上盖建筑体满足了人们的多种生活需求,也充分体现(来自于百度图片搜索)了人性化设计。香港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是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和美学等相关理论的融合。每个站的墙壁以不同颜色的马赛克作贴面,像是铜罗湾站的紫色、中环站的红色,成本低视觉效果又好,使人难忘。迪士尼线是专门为迪士尼公园设置的地铁专线,其出入口空间是以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建造而成。当人们走进迪士尼线,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2)无障碍设施与相关服务的人性化。在香港每天庞大的客流量,会设置很多扶手电梯,并且每个地铁站安装至少一部无障碍电梯,除了残疾人,也可以28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给携带行李或孕妇带来便利。香港地铁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他们出于安全、卫生的考虑,除了迪士尼线和机场快线地铁外,其他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内是不设置洗手间的。此外,大多数香港地铁站的出入口空间,都设有一些服务设施,例如银行自动提款机、自助售卖机、0K便利站、免费报刊领取处等,为乘客提供一个亲切、满意的城市公共空间。(3)标识系统的人性化。香港的发展史决定了其开放程度大、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特点,由此地铁的标识系统也有其国际性。香港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内的标识系统多用图形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设计,其视觉传达系统较为完善。香港地铁的规模尽管并不大,但是标识系统的识别能力却相当强。其导向标识的视距、标识的高度、标识的尺寸等都十分精准规范,符合人性化需求。当人们看到地铁标志,便可以很容易且快速达到地铁出入口处(图4-3);很多城市的地铁站标识系统是以乘客出站根据标识信息选择出入口为基础的,再结合导向标志,使乘客可以通过标识信息,以最短的路程找到想去的地方。标识通常安设在出入口的通道内,这样也会防止乘客在站台上停留。然而,如果是有很多检票机出口空间上较为复杂的地铁站,这样设置会使乘客走冤枉路,增加出站的时间。附图4-3香港地铁标识系统附图4-4香港地铁出入口空间商铺(来自于百度图片搜索)(来自于百度图片搜索)(4)多功能服务人性化。香港地铁每天的人流量在200—300万人次,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开了很多有特色的创意小店(图4-4),既拉动了商业的发展,也为市民带来了便利。在香港,地铁的人性化服务,还包括全线路的网络和电话覆盖。在节假日里会组织一些比赛活动,聚集人流,带给大家快乐,你会觉得地铁是我们每天生活中的一部分。4.3沈阳市地铁站调研分析4.3.1沈阳市地铁的基本概况沈阳地铁线网规划由“四横、四纵、两L、一弦线”11条线路构成,总规模约400公里。2010年10月8日一号线正式运营,沈阳是全国第七座、东北29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首座开通地铁的城市。目前,已拥有两条地铁线路,41座车站正在运营中,日均客流量达68.77万人次。现运营的地铁线路设置情况:地铁一号线,西起十三号街,东到黎明广场,全长约28公里,设车站22个,连接沈阳市内五个区,是东西交通大动脉;地铁二号线,北起三台子站,南至全运路站,沿线设19座车站,共设有50个出入口,全长21.9公里。4.3.2空间的人性化分析(1)出入口建筑造型分析。在一个城市中要找到地铁站出入口是乘坐地铁的第一步,起着标志性作用。出入口建筑的造型、体积大小、表皮选择等会形成一种视觉标识,特征越鲜明越能使乘客过目不忘。当再次乘坐时,会轻松顺利抵达。沈阳地铁以“简洁、统一、耐用”为理念,一号线多为独建式出入口,出入口建筑造型简洁,材质上全玻璃材质,无过多细节和设计。如此过于平凡普通,往往不能给乘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中街站,其四个出入口均为独建式,出入口建筑采用玻璃与金属材质建设而成,玻璃通透而轻盈,然而,透明的玻璃很难形成清楚的轮廓,会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不易于行人的寻找和辨认。且造型一致。也正由于造型一致,大大减弱本身识别性。倘若多向国外借鉴成功的设计,使国内的出入口更富艺术感,不再是简单的方盒子,会使我们的城市景观更加丰富。如同样是玻璃、金属建设而成的出入口建筑,比勒菲尔德地铁出入口建筑建造成三角形的断面,好似卢浮宫的“金字塔”,令人过目不忘。又如日本表参道地铁站,也是长方体的表达形式,在玻璃表面采用金属呈现出似树木枝蔓的图案,增添了艺术感,给人们以遐想。此外,根据实际需要,沈阳地铁站出入口设置了良好的防水和排水系统;地面铺设特制的防滑砖;根据沈阳的气候特点,出入口采用了先进、耐久材料。(2)站前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分析。地铁车站出入口广场根据不同交通环境、周边城市特征,具有不同的功能。如集散功能、娱乐休闲功能、交通枢纽功能。沈阳地铁站与周围环境衔接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和建设。有的直接与马路相连;有的设有广场,简单绿化,摆放座椅;有的还设有自行车停车场;有的借用其他公共广场相关功能,以满足乘客的需求。沈阳地铁北陵公园站与泰山路相邻,位于北陵公园正门西行300多米处,有A、B、C三个出入口,出入口广场与南风大剧院相连。景观环境较丰富,景观设计尺度适宜,通过围合方式划分出休息区30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与步行道。座椅的设置与摆放使人们可以在广场上休憩、逗留、观赏。座椅选用木材、木材和石材拼接等形式,适合沈阳冬冷夏热的气候。自行车和汽车的停放借用大剧院场地内的功能空间。出入口附近有公交车站点设置,乘客不需要走太远的路就可以完成从地铁到公交车站的换乘。出入口附近设有独立的无障碍电梯。有时广场上也会吸引一些卖报纸、零食的小商贩。作为一个景点型的地铁站点,客流量较大,基本功能是较全备的。(图4-5)附图4-5北陵公园出入口广场(自拍)(3)城市地域文化特点分析。人们通过感知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来了解城市的灵魂。沈阳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名城,又是抗战时期的要塞战场,地铁作为延续城市发展、地域文化的载体,扮演着城市导向者的角色。设计师依据地铁站所建的不同位置,结合所在区域文化,从中提取元素、符号进行设计,展现沈阳历史文明发展的脉络,增强乘客对空间的认同感。青年大街站作为沈阳地铁重要的换乘车站,位于市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区,因此设计风格追求大气庄重。从心理学角度讲,人进入未知的封闭空间内易产生不安的心理反应。青年大街站以柔和的米黄色为主色调,空间尺度适当,让人感觉清新而舒适,也缓解了乘客的疲惫感。同时,米黄色华丽庄重,区别于一号线的其他车站,也体现了区域中心的深层含义。中街站因所在沈阳故宫附近,内部装饰风格上更多的结合了古代建筑的元素。从门柱到顶棚,以传统颜色朱红色及部分传统纹样饰面,给人以身临清代古建筑之感;红柱白墙对比,现代中透着古韵。站厅墙壁上悬挂着一件瑰宝,源于清乾隆皇帝第一次东巡沈阳拜祭祖陵时创作的《盛京赋》。这首赋被雕刻在巨型的铜板上,使中街站的历史文化氛围分量十足。沈阳站站所在地理位置已有百年的历史了,周边多为欧式建筑,所以车站内的设计协调了周边的建筑风格多采用欧式元素。沈阳站也是当年坦克碑的所在地,是为了纪念反法西斯的胜利而建造。故车站顶棚造型为倒过来的V字形态,31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寓意胜利。(4)标识系统分析。根据本人对沈阳地铁一号线导向标识系统的实地调研,了解到沈阳地铁一号线,即便你是第一次乘坐,当你开始走进地铁站的时候,也能根据悬挂的标识牌指示顺利乘车。然而,出入口外的标识系统,从功能上看,属于定位标识,人们却往往距离地铁站很近了之后才能看到。而我们更需要的是可以在较远的位置,通过标识的引导找到地铁。标识的位置需要高于人流的高度,如此可以定位自己的位置,较远的人们也能发现并引导他们找到地铁出入口。标识内容上也需要完善,如周围城市地图、车辆进站时间、周边其他交通方式信息等。(图4-6)附图4-6地铁车入口空间标识(自拍)现沈阳中街站内部标识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充足,人们可以通过悬挂式标识,来定位方向以及出站。现中街站还重新做了改造,地铁的出入口与地下购物广场相通,设置了一条通道,通道入口有语音提示指引,一出闸机便会听到。通道内部标识清晰,颜色欢快,还布有哈哈镜、小玩偶等,顿时能够减少乘客的疲惫,增添愉悦的心情。这种改造既可以分流减少客流量大的压力,又可以使乘客不用出地铁就能直接进入商业区,促进商品的购买力。(图4-7)附图4-7中街站地下通道与商业相连(自拍)(5)无障碍设计分析。无障碍设施主要服务人群为残疾人,也可以方便于行李多的乘客搬运,是地铁站必不可少的设施。在这方面沈阳地铁一、二号线的每一个站都设置了无障碍电梯,有高低扶手、盲道完整贯穿,无障碍设计比较到32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位。例如沈阳站站,连接地面与站厅的垂直无障碍电梯独立设在胜利南路和中华街转角附近的步行道上,不是和普通出入口一同建设的。其造型上为玻璃材质的长方体,出入口三方有标识和雨篷,整体设计较为简洁。考虑到防汛问题而高于城市地面,以坡道形式处理,也方便使用轮椅的乘客。出入口位置装有感应照明设施。无障碍电梯的按钮位置较正常电梯较低,并设有盲文。对于有视力障碍的人群,从地铁站出入口处铺设黄色盲道,一直延伸到站台屏蔽门并连接到乘客也许会前往的区域。另外扶手上附有盲文,给残障人群带来便利。然而,尽管站内的盲道基本覆盖,与城市的盲道体系却完全没有衔接。(图4-8)站厅层设有无障碍卫生间,但实际上常常被禁止使用。(图4-9)附图4-8无障碍电梯地上部分无盲道衔接(自拍)附图4-9被禁用的卫生间(自拍)4.3.3存在的问题目前,沈阳地铁建设完工并运营的仅有一号线和二号线两条路线,没有复杂的线路换乘站,相应的没有大规模的出入口空间。通过对国外相关设计的分析研究,和对沈阳地铁的实地调查研究,就沈阳地铁站出入口空间总结出以下问题:(1)安全性方面细节设计注视不够。沈阳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内,运用石制隔离墩来划分集散空间,保障乘客的安全出行。通过问卷调查,绝大多数乘客对安全性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也有反应有些隔离墩间距太宽,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觉得隔离墩样式笨重、简单、不够美观,影响整个空间环境的美感。(2)无障碍设施不完善。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绝大多数乘客对无障碍设计并不太关心,也无任何意见,可以看出人们对无障碍设计并不重视。在沈阳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设计师对无障碍设计的细节问题重视不够,如:一些无障碍坡道与市政道路连接处不平整或衔接不上,无障碍盲道铺装普通表面光滑的地砖,不符合《无障碍建设指南》中的相关规定,无障碍卫生间有台阶“拦路”,缺乏声音指示系统等。此外,无障碍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有的无障碍卫生间上锁,需打33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电话开锁才能用;无障碍电梯被正常人使用。(3)与周边交通组织衔接不畅。实地考察发现,地铁站出入口与其他交通系统的衔接考虑不充分,如:出租车任意停靠,马路旁缺少专为车辆停靠设置的交通停靠站;与公交车换乘不是很方便;有的地铁车站出入口没有自行车停车场,骑自行车换乘的乘客乱停乱放,致使大量其他空间被侵占。(4)标识系统清楚程度不强。沈阳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可识别性总体上来讲比较好。但出入口广场上的标识系统较少,人们如果没有到达地铁较近的距离就很难通过观察需找到地铁位置;文字标识不够清楚,容易使乘客搞不清应该从哪个出站口出去。如南市站,有两个标有“十一纬路路南”的出口,对此车站不熟悉的乘客将无法对要去的地方做出正确的选择,路标提示等于没提示。(5)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不多。沈阳地铁站出入口的设计全线化一,千篇一律,出入口建筑全部采用不锈钢玻璃造型,没有表现出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色。(6)出入口广场休息功能配备不足。通过对一号线和二号线的调查,大部分地铁站出入口广场没有规划供乘客短暂停留、休憩、等待的区域空间,有停留意愿的乘客无处可坐,只能站着或者坐在出入口的台阶上,这样不利于其他乘客的出入,也影响了城市形象。4.3.4相关的建议通过对沈阳市地铁站的调研,从人性化的视角来研究,分析目前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内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1)地铁站出入口要与成市交通系统相衔接公交站点与地铁站出入口要努力实现“零换乘”,或尽量缩短换乘之间的距离,方便乘客。为避免通过性人流和等候性人流互相干扰,要留出一定空间供给乘客等候车辆。地铁站附近要设置专门的自行车停车位置,且空间大小合理安排。地铁站附近的马路要设置港湾式停靠点,供乘坐出租车者换乘。(2)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要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从出入口通道一直到城市街道,人的每个可能发生的活动都应进行细致的实地调研,然后总结分析。让空间环境充分为人的需求服务,使用者能够顺畅、安全的到达。尤其是关注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保障他们出行方便无阻碍。凡是有台阶的地方要尽量设置坡道,以方便轮椅的顺畅通过。残疾人的行走路线要合理规划,不要与主要的人流群体交叉,专为残疾人配备的无障碍设施要保证充备,34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定期做好后续维护工作。辅助设施的设置在规划上也要有所考虑,若布置不当,就会打断无障碍系统的连续性,成为无障碍系统中的障碍。比如垃圾桶、电话亭、装饰小品等设施。同时,还可以设置辅助于乘客需找的声音引导系统,对于盲人及所有乘客都适用。(3)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要体现安全美观地铁站出入口站前广场应根据周边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手法来衔接,既安全又美观。空间小的运用隔离桩、花坛来对场地进行限定,隔离桩排列密集有序;大的空间中,可以结合座椅或树池等灵活的组合,使其更美观,与此同时还能给乘客提供临时休息的座位。(4)地铁站出入口要加强可识别性出入口空间应当加强出入口的辨识性,出入口建筑突出特色,使人们即使在人流拥挤的高峰时间,也可以较快的辨识到地铁的所在位置。增加出入口周边的标识系统和标识上的信息内容,使人们在较远的位置也能通过标识信息轻松地找到附近的地铁。且要确保标识牌的位置合理,识别性强。(5)地铁站建筑要体现地域文化沈阳作为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名城,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名。应从沈阳的历史文化着手,可以通过提取地域符号、简化传统形式与现代语言、表现手法相结合应用于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建造上,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同时,还要注重不同区域的差别,使每个地铁站都要有自己的区域特色,乘客置身于空间中可以感知不同的区域氛围。(6)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要营造适宜的休息空间。在条件允许的出入口,可适当设置休息性功能区。通过绿化、变化的路面、座椅等要素来隔离划分,人们可以在这部分区域稍事停留、休息,具有相对的围合感,又不会影响与周边环境的交流。同时,空间内的设施要适应当地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既要实用又不失设计感。第五章结论5.1研究成果在我国地铁建设正在蓬勃发展,未来几年,南京、沈阳、无锡、青岛、杭州、苏州等二三线城市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地铁站出入口空间已逐步从单一的35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交通空间扩展成具有一定城市交往功能的公共空间。因此,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创作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但由于在设计方法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设计理论,相关设计规范又常常滞后于工程实践。建设时,与设计出现脱节现象也时有发生,使得已经建成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缺乏人性化设计,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深入研究、分析和探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现有设施的改善和以后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有本文提到的这些,还有如光的利用、材料的环保等,本文限于篇幅和笔者选题的范围,仅做了点滴的探索。(1)收集并梳理国内外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现状以及研究现状;结合对国外、香港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具体分析以及对沈阳车站的实地调研,提出我国城市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方面缺乏对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使用者的关怀。(2)从多角度研究“人性化设计”的含义,分析人在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中的心里和行为特点,对“人性化”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把它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3)在调研的基础上,从建筑形态、无障碍设计、标识系统、安全意识、地域文化等方面研究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人性化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4)重点对沈阳市地铁站出入口空间作实地调研,与国外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沈阳市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书写至此,对“从人性化角度审视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的探讨己接近尾声,回顾全文,觉得一些问题研究的还不够深入,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后续研究以补充和完善。5.2思考与展望(1)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应当把地铁当作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结合地铁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按照该区域特点和发展布局,来确定地铁空间的城市功能。如靠近城市历史区域的,就从体现历史文化特色方面侧重研究;在城市商业区的,就结合商业发展,从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方面侧重研究。(2)把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开发当作新型城市空间来研究。地铁站虽然是城市交通枢纽,对它的研究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全面的思考,把36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提高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层面,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活动的新型城市空间。(3)进一步进行实地调研。本文研究中人的行为动机大多来源于文献资料,人的生理、心里分析主要是一种共性研究,人与空间的互动、情感化问题及与文化差异相关问题研究的不够深入,要定期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并结合使用后评价,促使人性化设计与使用之间产生互为反复提升的效果。笔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与开发查阅了一些资料,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加以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就城市地铁车站出入口空间设计这一课题来说,作者专业能力有限,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存在一定局限性,论文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学指正。37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参考文献[1]杨子葆《世界经典城铁建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2]潘海啸《城市交通空间创新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好莱坞Vine地铁站广场设计景观中国2010.12[4]盖尔《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许国锴轨道交通车站的景观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6]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马库斯人性场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凯文·林奇、加里·海克总体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8 人性化视角下的地铁站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致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完成了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次论文的写作是对研究生学习期间成果的检验,更是对默默付出于背后的全体老师的年度致敬。在这里感谢我的导师文增著、席田鹿教授的耐心指导和研究生生涯的栽培,感谢金老师每一次的设计实践以及王老师在我们背后默默的叮嘱和付出!即将到来的毕业季,是研究生自身艺术道路的重要起点也是回报社会的开始,我们必将用我们的所学更好地服务社会!3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