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146461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0页执教教师:王晶学校:东城镇中心学校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80页例2。在一年级下册直观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能够辨认区分的基础上,让学生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再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作奠基。二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事物有探索的欲望,而通过两年的学习,他们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时老师的正确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究等方式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3、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3、征。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归纳总结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讨论交流法。六、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三角板。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1、播放动画:《一起找找家中的图形》2、找一找在我们的教室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3、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通过预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4、同学们能提出那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后面的探
4、索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础。】(二)探究新知(20分钟)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师:小组合作探究要求:打开学具袋1,拿出长方形,用你喜欢的方法探究一下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学生活动,汇报交流。教师精讲点拨,小结长方形特征,解释长和宽的概念。(板书特征)2、练习:看一看,它们是长方形吗?为什么?(1)(2)(3)(4)(5)(6)3、探究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操作探究,教师巡视,小组汇报。教师精讲点拨,小结正方形特征,解释边长的概念。(板书特征)4、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来总结一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5、: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汇报交流,一方面体现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各个组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能使情感的数学目标落到实处。】(三)巩固练习(10分钟)1、(教材80页做一做1)画一画。请同学们在你们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我们看谁画的即精细又美观,而且摆放的位置适中。2、(教材82页练习十七第5题)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同桌两个同学拿出
6、同样的两副三角尺,分别来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3、(教材81页练习十七第4题)填一填4、(教材82页练习十七第7题)分一分。(1)在方格纸上的长方形中分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厘米。(2)剩下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3)在剩下的图形里再分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的综合理解,并且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把知识进行扩展延伸,使学生灵活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
7、,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边长四边都相等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反思本节课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我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