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初中必修课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初中必修课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ID:35120016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18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初中必修课分层教学实践研究_第1页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初中必修课分层教学实践研究_第2页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初中必修课分层教学实践研究_第3页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初中必修课分层教学实践研究_第4页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初中必修课分层教学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初中必修课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初中必修课分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中韩晖叶旭山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一)问题提出的背景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特别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

2、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存在个体差异。然而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3、基于上述背景,本课题研究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适应学生的个性差

3、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在比较了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国家的改革状况及我校(南京师大附中)高中部1992年实施的必修课程分层教学的实验情况,充分调研我校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学生学习差异性及成绩差异现状后,学校自2011年开始在初一年级实施数学、外语两科分层次教学的改革与实验。(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由于小学毕业生百分之百升入初中,学校招收的不再是“择优生”,因而学生学业成绩必然存在较大差距;又由于初中教育目的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保证每个入学的初中生受完3年教育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是当前实施公平教育,促进学

4、生差异发展的重要途径。2、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知识建构的背景等,给予适当的教学,这也是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差异、发展差异,因材施教的重要举措。3、本课题的研究,依据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构建“分层走班制”8教学模式,研究必修课分层走班制的实施策略,构建必修课分层走班制的评价体系等,可以为当前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的意义。二、课题核心概念及界定“个性发展”:1、“个性”,美国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他把个性

5、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了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个性发展”是指人类个体出生后直到青少年期个性(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个性发展”可分为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个性发展阶段”主要是“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即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个性发展时期。“基于个性发展”:是指本课题研究依据和遵循初中阶段青少年个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立足于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并以实现青少年个性良性发展为旨归。因此“基于”是

6、依据、遵循、尊重、促进、服务等特殊语义。因此“基于个性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基础,也是思路和目的。“初中必修课”:是指现行的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学生必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课程。“分层教学”:分层:一是依据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个性差异,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以及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层;二是依据学生层次差异,将传统的教学班级、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分层。并根据学生层次设置不同层

7、次的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学习。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况和个性需求不断变化,其选择的班级也会不同。这种依据学生个性发展层次的需求,流动选择班级学习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施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特点”:(1)教与学的主体、内容、方法、策略、资源和时空具有流动性;(2)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差异,因材施教;(3)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4)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三、课题的文献研究(一)国内外

8、同类课题研究现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到了208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学从原来传统的只为升大学的精英教育,已发展到与大众化的普及教育相结合,开始设置个性化的选修课程,逐步形成了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教育越是大众化,就越个性化。教育目标和课程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教育组织形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