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

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

ID:35109950

大小:8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18

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_第1页
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_第2页
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_第3页
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_第4页
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论讲记 17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三乘五道,必须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种类。透过以上的抉择就知道,在三乘圣教当中,除了少分别缘开遮之外,佛的圣教彼此间极为随顺的缘故,要想趣入上上的三乘五道,必须完满具备下下乘道的功德种类。“三乘”,指声缘乘、菩萨乘和金刚乘。“五道”,指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注意:三乘中各有五道)。三乘五道的修心有必然的次第,要由下而上、从浅入深,逐渐地开发自心的功德。要想趣入上乘深广的大道,必须圆满下下乘道的功德。粗分的离过证德真正在心上做到了,才能趣入细分的修证。还不具备下品功德,就妄图逾越次

2、第、一步登天,那是难以奏效的。好比小孩学走路,首先得由大人扶着,一步步地往前走。等脚力充实了才能独立走,走熟练了才能学跑。又像世间学某种学问,要由浅至深逐步地产生认识。学每一门课都有必然的次第。心上开发的缘起也是如此,要逐渐地集聚相关的因缘,来引开见解、拓开心量,然后发展出行为。这个开发有先开一点、再开得更多、再完全打开的次第,不可能小的开发没有,就出现大的开发。一定是逐渐地开发,逐渐地转化,逐渐地成熟,一旦积累到量,顿时就有大的开发,最终全部开发而成佛。无论是内心的见解、意乐、行为等,一定要遵照次第来打开。每一个都是缘起事件,都要从粗到细逐渐地发展。

3、广论讲记 17凡是属于缘起的有为法事件(或者落在时间范畴里的事物),都一定有产生或发展的次第。都是按照次第,一步步地由因位转成果位来完成。(日常生活中,学写字、学算数或者做饭、开车、造房子等,都是依照次第来完成,这是有为法的规则)。由此就能完全确定,内心的开发也一定要依循次第来完成,不能违背缘起规则。佛施设教法也是按照内心渐次升华的程序,引导众生从世间善道升华到出世间善道,从小乘道转入大乘道。一整套教法是一种上下连贯、极其完备的体系。为了入上上,首先奠定下下的基础,下下修得充实圆满,一作接引就入了上上。到了上上,又把下下拓展、加深,所以各层教法间极其随

4、顺。波罗密多道者,如《佛母》中云:“所有去来现在佛,共道是此度非余。”是趣佛陀道之栋梁,故不应舍。金刚乘中亦多说此,故是经续二所共道。若于其上,更加密咒诸不共道——灌顶、三昧耶律仪、二种次第及其眷属,故能速疾趣至佛陀。若弃共道,是大错谬。波罗蜜多的道法,如同《般若经》所说,三世诸佛同行的道就是六度的道,而不是其他。由于它是佛道的栋梁,或者支撑佛道的关键,因此舍弃是不应该的。舍弃了它就舍弃了大乘佛道。金刚乘里也频繁宣说六度的缘故,可见是显密大乘共同的道。如果在共道分——波罗蜜多道的意乐和加行上,再加密乘各种不共的道——广论讲记 17灌顶、三昧耶戒、生圆次

5、第及其眷属,就能速疾证到佛果。但如果认为入了密乘,就可以舍弃共道不修,那是极大的错谬。所以,密乘的不共点是采用了加速成佛的方便。此外在发菩提心(意乐)和修学六度(加行)上,跟波罗蜜多乘完全一样。如果趣入密乘后就舍弃波罗蜜多乘,那就舍掉了成佛的愿力和实行。但是,不发菩提心、不愿成佛、不修持六度的乘,哪里是金刚乘?连大乘也不是。因此,入密乘后舍弃波罗蜜多乘共道的做法是非常错谬的。(四)不了解圣教无违的过患若未获得如是知解,于一种法获得一分相似决定,便谤诸余。特于上乘若得发起一似胜解,如其次第遂谤弃舍下乘法藏诸度彼岸,即于咒中亦当谤舍下三部等,则当集成极相系

6、属、甚易生起、尤重异熟毁谤正法深厚业障。其中根据,至下当说。这一段论文进一步说到,如果没得到圣教无违的认识,会很容易生起谤法罪。这要通过正反面的抉择来得到认识:一、正面抉择:如果确认到佛的圣教都是引导众生成佛的一分要素,或者都是在引导众生的心除过引德,把心一步步地往成佛的目标上引,就像老师一步步地把学生教上去那样。广论讲记 17成佛是最高目的,为了完成它,要有一系列施设教法、引导内心除过引德的次第。这个过程相当长,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由内心渐次地转变来完成。就像老师要把学生带上去,需要一节一节课地教,每一次达到一个效果。经过成千上万课的串联教导,合起

7、来才能完成十年教育。跟这个比喻很相似,佛用了几十年转法轮,设立各级教法,渐次地培养众生。每次所说的法都起到一分除过引德的效果,带着众生的心往成佛的目标上迈进了一步,所以都是成佛的一分要素,没有“一者推进、一者障碍”这样性质相违的情况。得到这个总的认识后,就再不会起谤法的心。二、反面抉择:如果没认识到“圣教都是成佛的要素或一分助缘”,就会很容易以偏执心发生舍法的行为。通常,以自身的因缘在广大的法海里遇到了某种法,得到了一种相似决定,就会看重这个法好,执为殊胜,把其他法都贬为不好或者不是成佛的妙道等。这样把圣教判定为不善妙的体性,就是在谤法。尤其是对于上乘

8、的法,如果起了一分相似胜解,往往自鸣得意地认为“我非常有胜解,这才是殊胜的法,其他都不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