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ID:35044701

大小:2.98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3-16

上传者:U-56225
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_第1页
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_第2页
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_第3页
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_第4页
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矜為薦:1%讀墙襄嗦雲1?*累.豁.置義也管^S接:r>參眷.慕^;t'襲蘇皆;%'讀绿钟啤皆听巧?巧-纖:^矮乳若若馨f蠢呼C琼#:克.死I^代邊#.W邊羅,射^禱冀涅^3,游墙纖^參3對:讀.汽^^^釋."-焉!^...:^§驗^;?獲射皆^^V^淆才:夢蘇.擊譯':v...,v..:B:.骂讀為r,硕鑛位始-^文8丰:T’:冀..譜.,t持H^‘‘自如屯S,想:某?y,'转“指?、;...-^?.4纖.-皆.^.街师‘'.-'马l和:!f倒心賴端巧削业食化接的^^l祕斬:;l.,h间的关舰巧.s^么V^:^;■管携,#''c;r./^"¥转,¥兴蠢蠢.艇s聽襄繫親nSp-靖樣"§i想.sr羅‘警r师-i^n1¥学院管i罩t-誘.聲^1S理:业r:-.巧揉li;企圓织发屉細巧減鼓一/.姗^yt名t::.■^"谢:一*,罐#.!^成叫srJ年2丹Q日转售v'辩:年1月日u.r,鑄;叫.r::s‘rV墨;‘-;M嗟.樣"^n海.,u^'iMI/、^H皆.t.JAE;凝來1讀.参聲管^(蟲^聲a泮、雜奏繁-乃T指'.:-懸s謙IJ藤:藝4.截 ASTUDYONTHEINFLUENCEOFPREVIOUSEXPERIENCEANDENTREPRENEURIALALERTNESSONOPPORTUNITYRECOGNITIONABILITYOFENTREPRENEURADissertationSubmittedto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FortheAcademicDegreeofMasterofManagementBYLiusongSupervisedbyProfessorChangJiankun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October2015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UA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戶畔拂巧作者签名;别化曰親: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目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P: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W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可W采用影印分内容、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巧)::日期un作者签名少卡\导师签名冲:听和|解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创业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社会,创业有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帮助人们解决就业需求;对于个人,创业能使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在解决个人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满足精神需求。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创业学的研究已经在国外学术界盛行,有关创业者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和创业者识别机会的研究的理论也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目前仍然有大批的学者对这三个有关创业活动的关键因素进行严谨的探究,但国外学者往往只针对它们三者之间的两两关系进行研究,并没有考察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且国外学者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国内有关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和机会识别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笔者认为在基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前述三者进行关系研究大有意义。本文首先进行了大量了文献回顾,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和机会识别的含义,并进行了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关系的模型构建,选取了创业警觉性作为中介变量,并进行了问卷的发放,最终确定了先前经验的三个维度:行业经验、职能经验和创业经验,以及创业警觉性的两个维度:探求挖掘警觉性和开放思维警觉性。本文利用调查问卷得出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并且利用了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论证,结果表明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且创业警觉性在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之间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最后,本文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有关注重工作经验积累的建议以及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机会识别能力I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Theintegrationofglobaleconomic,Peoplepaymoreandmoreattentiontotheroleofentrepreneurship,Forsocialentrepreneurshipcanhelppullthe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andsolvethedemandofemployment.Sincethemiddleof20thcentury,Studiesofentrepreneurshipispopularinforeignacademia,Previousexperience,entrepreneurialalertnessandopportunitiesrecognitionabilityaboutentrepreneuralsograduallydevelopandmature.Alargenumberofscholarsstillinquiryrigorouslyonthesethreerelevantkeyfactorsofentrepreneurialactivity.Butforeignscholarstendtostudyontwooftherelationsamongthem,butnotexploretheinteractionofthreefactorsanddifferentforeignscholarshaddifferentconclusions.Therelevantdomesticofpreviousexperiences,entrepreneurialalertnessandopportunityrecognitionabilitystartedrelativelylate,Sowethinkstudyontherelationshipofthesethreefacorswhichbasedonthesituationofourcountryisverymeaningful.Firstly,thisarticlehasreviewedmassiveliteratures,onthebasisofliteratures,clearedaboutthemeaningofpreviousexperience,entrepreneurialalertnessandopportunityrecognitionabilityandthenbuildthemodelofthesethreefactors.Weselectedtheentrepreneurialalertnessasintermediaryvariable,anddistributedthequestionnaire,thendeterminedthreedimensionsofpreviousexperiences:businessexperience,functionexperienceandentrepreneurshipexperienceandtwodimensionsofentrepreneurialalertness:readingalertnessandopeningmindalertness.Inthispaper,weusethedatafromthequestionnairetoacquirerelativeconclusions,anduseSPSS16.0todealwiththedata,Theresultsofhypothesisdemonstrationofthisresearchshowthatthreefactors:previousexperience,entrepreneurialalertnessandopportunityrecognitionabilityrecognitioninfluenceeachother,andentrepreneurialalertnessplayanpartialrolebetweenpreviousexperienceandopportunityrecognitionability,finally,thisarticleobtainresearchconclusion,putforwardtheproposalthatentrepreneursshouldpayattentiontoaccumulationofworkexperience,andpointouttheresearchlimitationsandthefuturedevelopmentdirection.KEYWORDS:previousexperienceentrepreneurialalertnessopportunityrecognitionabilityII 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第一章绪论................................................................................................................1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1研究的背景...................................................................................................11.1.2选题的意义...................................................................................................11.2研究的目标......................................................................................................21.3研究的方法和路线..........................................................................................21.3.1研究的方法...................................................................................................21.3.2研究的路线...................................................................................................31.4研究的创新点..................................................................................................5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62.1先前经验研究综述..........................................................................................62.1.1研究的来源和概念.......................................................................................62.1.2先前经验研究进展.......................................................................................62.1.3文献小结.......................................................................................................82.2创业警觉性研究综述......................................................................................82.2.1创业警觉性的概念.......................................................................................92.2.2创业警觉性维度划分.................................................................................102.2.3创业警觉性与机会识别的关系.................................................................112.2.4文献小结.....................................................................................................122.3机会识别研究综述........................................................................................122.3.1机会识别的概念.........................................................................................122.3.2机会识别的维度划分.................................................................................152.3.3文献小结.....................................................................................................16第三章理论模型与假设提出..................................................................................193.1研究概念模型................................................................................................193.2研究假设........................................................................................................20第四章实证研究......................................................................................................244.1研究方法........................................................................................................244.2样本研究........................................................................................................344.2.1描述性统计.................................................................................................34III 4.2.2因子分析.....................................................................................................344.2.3信度分析.....................................................................................................344.3相关性分析....................................................................................................354.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74.4.1先前经验及其各维度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374.4.2先前经验及其各维度对创业警觉性及其各维度的回归分析.................404.4.3创业警觉性及其各维度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444.4.4创业警觉性对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影响的中介作用....................46第五章研究结果与展望..........................................................................................485.1研究结论........................................................................................................485.2研究建议........................................................................................................485.3研究局限........................................................................................................515.4.研究展望........................................................................................................51参考文献......................................................................................................................53附录:调查问卷...........................................................................................................56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8后记..............................................................................................................................59IV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研究的背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响应国家号召,创业活动在促进改革开放、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张维迎,2006)。创业活动在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方面贡献了强大的力量。以创新与创业管理为核心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逐渐成为经济、管理领域研究分析的重点,众多学者对创业活动的外在特征与内在本质都作了认真详实的研究。作为新行业独树易帜者或是已有行业中的新加入者,新企业比老企业要面对更多的未知和束缚,其生存及可持续发展始终受到各种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约束。我们经常发现,有一定先前经验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往往表现的游刃有余,对所创立企业的绩效有比较良性的影响,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学者们认真研究,笔者认为创业者创业水平的高低不仅与其先前经验有关,且与其一开始是否抓住了最佳时机、最有潜力的机会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创业过程的机会识别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90年代中后期,1973年Kirzner提出了“创业警觉性”的定义,创业警觉是创业者识别商机、分析隐藏信息的能力,创业警觉性高的人识别有利可图的创业机会的可能性就大,而那些先前经验越丰富的创业者创业警觉性越高。Shane(2007)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业者“知识走廊”的定义,即创业者在其先前经验中获得的有关产品、服务、市场环境及顾客的知识,创业者的“知识走廊”对创业者机会识别过程起重要作用,与已有经验相关的创业机会很可能被创业者识别出来。创业者在新开创一家企业时,一定会将先前经验引入其企业,并通过后续的学习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Alvarez(2008)认为创业活动的本质就是一种知识转移活动,而创业者从先前经验转移的知识对创业者识别有利的机会有积极作用,这些知识有利于创业者汲取并整合重要相关资源(Mcgrath,2009)。所以创业者的创业相关能力的高低与创业者拥有先前经验而导致其对市场、服务、产品、资源的能力增强有很大的关系(张玉利,2008)。1.1.2选题的意义本研究的理论意义:进一步完善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本文分析创业者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作用,并重点分析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的实践意义:首先,有助于在校大学生更好储备创业机会识别的知识,为日后工作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助于企业员工更加注重积累工作经验。再其次,培养有意愿创业的人员注重创业警觉性的重要作用。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如何招聘、培训、激励拥有警觉性的人是工作中的需仔细思考的问题。如果企业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长期培养出了创业的高度警觉性,那么一个企业的活力将会提高,创新型氛围和能力将会增强,且能够更好地应对改革的大环境。1.2研究目标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先前经验对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检验创业警觉性在它们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具体有以下三个目的:第一,通过检验先前经验各维度变量、创业警觉性各维度变量与创业机会识别各维度变量的相互影响关系,厘清先前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第二,通过检验创业警觉性对先前经验和机会识别关系的中介作用,厘清先前经验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第三,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讨论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并为已创业者和潜在创业者提供借鉴,为相关政府创业机构制定创业政策给予参考和建议。1.3研究方法和路线1.3.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第一:通过大量阅读有关创业学的文献,先后总结创业先前经验、机会识别以及创业警觉性的相关研究。第二: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先前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先前经验的概念与分类,以及近几年与创业相关的先前经验研究进行了归纳。第三:通过回顾机会识别研究,对机会识别的概念、分析维度以及近几年的机会识别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2.问卷调查法本文有关数据的获取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有行业经验、创业经验或职能经验的新企业创业者。在问卷设计过程中,根据相关专家和调查对象的意见不断的修改完善,通过问卷试调查和正式调查等步骤,发放网络问卷和实体问卷两种形式,科学、合理的收集所需研究数据。3.定量分析法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以先前经验的三个维度:创业经验、行业经验、职能经验为自变量;以创业警觉性的两个维度:探求挖掘警觉性和开放思维警觉性为中介变量,以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为因变量,着重分析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对所收集的研究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1.3.2研究路线第一:绪论部分。本部分是命题的提出,介绍了本文为什么要研究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的影响,叙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第二:文献综述部分。分别对有关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机会识别的文献进行了概括整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机会识别的定义、本质内涵、分析维度、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以及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分析奠定基础。第三:构建模型和假设提出部分。通过在探求挖掘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核心影响机制,熟悉各变量的概念内涵,并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第四:设计问卷调查和收集数据部分。有些经典的创业研究已经给出了合理、有效的量表,本文在已有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合理的问卷调查表,确保各变量的维度都能通过问卷所收集的数据有效的测量,并阐述数据分析的具体方法。对问卷试调查提取的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剔除无效的问卷内容,确保了问卷设计和调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第五: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部分。将问卷正式调查阶段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中介变量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对各研究变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检验了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影响的所有假设。第六:研究总结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分析和讨论了中介变量的影响,总结研究成果,并对潜在创业者和已创业者提出了创业建议,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内容的局限性,指出了尚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具体技术路线图如下: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命题提出相关文献综述先前经创业警机会识验相关觉性相别相关文献关文献文献理论模型、假设提出先前经验先前经验各创业警觉性各维度对维度对创业各维度对机机会识别警觉性各维会识别能力的影响度的影响的影响设计问卷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分析研究总结图1.1研究的路线图4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研究的创新点以往的研究在考察创业者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以及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量的研究都证明了先前经验和创业警觉性都对创业者识别机会有影响,如Kirzner提出了“创业警觉性”的定义,创业警觉性是创业者识别商机、分析隐藏信息的能力,创业警觉性高的人识别有利可图的创业机会的可能性就大,而那些先前经验越丰富的创业者创业警觉性越高。而国内知名学者张玉利等(2008)提出了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的交互效应模型,总结发现拥有丰富先前经验的创业者较容易从网络密度高的社会网络中发现更具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创业机会。但是以往学者往往单独考察先前经验或者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的作用,并且结论尚未统一,而本文试图以创业警觉性作为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即先前经验是通过影响创业警觉性进而影响创业者识别机会的能力的,本文以此观点为基础给出了三者的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这是本文研究视角的创新之处。5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2.1先前经验研究综述2.1.1研究的来源和概念1.研究来源追溯较早的创业研究,学者们纷纷从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学角度给出创业者为何成功或失败的结论:通过比较创业者与普通人的一般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的差异,认为创业者在成功的欲望、自控力、识别风险的能力和承担风险意愿等方面有某些特质,得出只有天赋异禀、具体很强的成功者特质的人才能创业成功,“创业者特质论”由此而得名。在1985年之前,以创业者特质论为基础来研究创业行为一直占据着创业相关研究的主导地位,可是,虽然以此为出发点的研究历时时间很长(接近20年),却并未因此获得学术界公认的经典研究成果。有关创业者特质论的研究不仅总结不出最一般性的创业者特质,甚至将创业者形容成为神话人物,研究无法继续深入。Gartner(1998)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得出结论:创业者特质论不足以解释创业者创业行为,提出创业研究应关注创业者行为本身并挖掘创业过程的内在规律。创业研究的学者们此后转向研究过程、行为、资源等方面,这些特性由于便于分析其本质规律,从而成为了创业研究方面的主流领域。即使有关创业者特质的研究结论大都模棱两可,可在实战活动中,创业者自身的禀赋和特质对于新企业创建与成长仍然至关重要,专业的项目投资专家在评估投资项目时着重关注创业者的个人能力。有些学者基于个体视角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解释,有关研究发现创业者先前经验会影响新企业生成与发展、机会识别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新企业绩效等关键变量,从而逐渐克服了仅仅讨论特质论的研究模式。研究发现,在创业实践领域内,有先前经验的创业者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者的偏爱,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比无先前经验者强,这说明相关的先前经验的理论研究是正确的。先前经验这一概念近年来成为创业研究领域的热点,并且维度的划分越来越多样化和细微化。其实有关创业者先前经验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美国学者MacMillan提出创业者先前经验是影响新创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变量,而不应该仅仅从创业者先天所具有的某种禀赋来考察,学者们才有跳出创业者特质论的框架来研究先前经验的意识。2.研究概念6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acMillan(1986)认为创业者先前经验即指创业者在先关经历中汲取的各种理性的或感性的思维模式、技术、知识和能力,是创业者获得知识与能力的重要过程来源。将先前经验放到机会识别的情景中进行考察,学者们主要将其分类为行业经验、创业经验和职能经验,之所以以这三个维度来划分,是因为有关这三个维度的先前经验对创业者实践结果的影响最大,且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张玉利和王晓文,2011)。行业经验主要指创业者创业之前所在各种行业的工作经历,主要表现在创业者获得的有关产品、工艺流程、战略规划等有关的软实力(Siegel&Siegeletal.,2003)。创业经验指创业者在创办新企业之前有过的创业经历。创业经验为再次创业者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创业知识、能力和信息资源,是再次创业的垫脚石(Stuart,1998);职能经验指在创业之前创业者有过相关的职能管理经验,一般包括采购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职能经验对新企业重要方面的运作和深入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LiHaiyang,2007)。因此,本研究将对先前经验进行比较经典、合理的划分,即划分为:行业经验、创业经验和职能经验三个维度。2.1.2先前经验研究进展国内知名创业研究相关学者张玉利、田莉、薛红志等人在已有经典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有关先前经验、先前经验隶属性及其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相关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根据田莉等学者的研究,并结合有关先前经验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紧进展对先前经验进行概述。1.国内有关先前经验内容的研究先前经验内容相关研究以经验所包含的内容为变量,将创业者划分为具有某种特定经验的人或团队,用所划分的维度来考察其对创业结果,诸如新创企业绩效、机会识别、资源获取、战略选择等的影响。所谓特定的经验主要包括行业经验、创业经验、管理经验,与新产品开发、特定的技术研发及与某类顾客打交道的独特经验等。买忆媛等(2010)根据美国“创业动态跟踪研究”的基础数据实证研究了先前技术经验对创业活动和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有先前技术经验的创业者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且创新的周期短,涉猎的领域更加集中。杨俊和薛红志等(2011)研究了先前经验的多样性和先前经验的相关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前经验多样性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具有创新性的机会的正向调节下更为显著。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张玉利和王晓文(2011)研究了先前经验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并检验了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研究认为当创业者的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信息资源的转化方式与其先前经验类型更加匹配,先前经验对创业能力的作用更强。2.国内有关先前经验结构的研究先前经验结构相关研究以先前经验的结构为框架,主要考察团队创业人员先前经验的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如,异质性、先前经验隶属性等),分析团队成员先前经验与目前所在的创业行业、目前所负责的事务的相关性等,如创业团队先前经验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对新创企业战略分析与选择、资源整合、探求挖掘与开发式行为导向、新建立企业的绩效的影响。杨俊和田莉(2010)研究了团队先前经验的多样性与新创企业战略创新程度的关系,经过实证分析,他们认为创业团队的行业经验越趋于多样化和异质化、越对建设性的员工冲突行为表现出关注的创业团队更易开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领域,更易设计出满足顾客或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而创业团队的职能经验越趋于多样化和异质化、越对建设性的员工冲突行为表现出关注的创业团队更易开发出明显超越行业内固定市场结构的产品或服务。另外,田莉和张玉利(2012)进一步探讨了创业团队先前经验构成特征与进入战略创新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技术企业初始战略来源于创业团队基于先前经验而达成的集体认识决策,技术导向型团队倾向于产品和服务创新战略,市场导向型团队倾向于交易结构创新战略。3.国外有关先前经验的研究国外学者Bruderl&Preisendorfer(1998)认为新创企业三年之内的存活几率很大程度上受到创业者或管理者先前经验的影响,先前经验越丰富的创业者其所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Politis(2008)对初次创业者和多次创业者进行研究和比较,认为先前的创业经验对创业者解决新进入缺陷问题、对失败的承受能力、承担风险的意愿等方面有正向影响。Ucbasaran(2009)研究了个人的先前创业经历对机会识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时期创建企业的数量和识别出的机会的数量与创业成功生存下来的数量呈U型关系。Martin(2010)通过对苏格兰有过巨大成功和惨重失败创业经历的创业者采访,提出了以知识、学习、经验和新建企业绩效四个因素为变量的结构模型,解释了创业者在创建企业的过程中学习的机理。其结果表明创业者先前的创业经验和在创业中持续性、针对性的学习对其知识、技能等关键变量有显著作用。8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orrisetal(2012)提出了一个包括先前经验、重要事件、过程、持续学习、情感变化以及决策能力等要素的创业经验构架,阐述了创业者和创建的企业与经验的持续性之间的影响关系。2.1.3文献小结总结创业领域内有关先前经验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在研究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资源整合、新创企业绩效、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变量的影响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大都说明了创业者先前经验对创业行为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部分学者经过调查和实证研究发现创业者先前经验可能也会对创业行为起到消极作用,说明先前经验对创业活动的影响需要更多深层次化的研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创业者先前经验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是间接性的,需要寻找诸如机会识别等受先前经验的作用更为直接的变量。综合来看,尽管先前经验的研究在国内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是有关先前经验深层次的内涵和结构,以及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的影响、以及通过何种机制影响还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2.2创业警觉性研究综述2.2.1创业警觉性概念著名经济学专家Kirzner(1989)率先提出了创业警觉性的概念,并在1985年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创业警觉性新的概念。第一次所作的定义为:创业者具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人发现的识别有利市场机会的能力;第二次所做的定义为:能够激发起个人的想象从而描绘出所向往的未来的能力。学术界对其第一种定义更加认可,且在第一种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数量巨多的实证研究结论。Kaish&Gilad(1991)根据其研究认为:创业警觉性其实是创业者主动让自己处于多种商业信息资源中,从而增加其发现非均衡机会的可能性,但这一过程中需要创业者持续性、针对性的搜索某种有利的机会。他们的整个研究框架是通过询问创业者对以前发现有利机会的回顾,且从以下三个维度考察创业警觉性的高低:其一是创业者所投入到商业信息资源的时间和精力有多少;其二是创业者是否有选择性的看待商业信息资源;其三是总结和提炼出所有商业信息资源中有价值的部分。他们研究表明,即使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相比,创业者也更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和发现商业信息资源,重视高层管理者一般不重视的信息,其研究结果还表明,创业者更加注重发现那些含有一定风险的机会和线索,而不是以利润为基础的机会指标。后来,Busnetiz(2006)通过实证研究认为Kaish和Gilad对研究创业警觉性9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所采用的调查量表可信度较低,他认为创业者和高层管理者在信息敏感性上体现的差别并没有得到严谨和有说服力的证明。而Gagloi&Katz(2008)认为创业警觉性并不是指创业者通过将自己置身于商业信息资源流中来发现有利可图的机会,他经过对拥有或高或低创业警觉性的个体行为展开比较,认为创业警觉性是一种准确估计商业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创业者在实际的机会产生的时候,产生一种瞬间领悟这种机会和这种机会商业价值的灵感,从而快速识别此种机会。Gaglio&Katz(2009)的贡献之处在于他们认为学者们对于创业警觉性的概念研究被Kirzner(1975)提出的框架定义束缚。而他们的观点认为创业警觉性需要从一下三个角度测量:第一,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第二:能够意识到重大的信息源以及即将发生的重大事项;第三:能够推测出各种信息流之间的联系寻找其中的价值所在。他们还首次提出了创业者的警觉性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来解释。具体分析来看,创业警觉性可以被看成创业者识别机会的心理基础,是创业者的一种优秀的心理习惯,这种心理习惯包含逆向思维、跳跃性思维以及分析问题本质的性格等,创业者敢于不墨守成规,敢于突破固有的框架体制,不断的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Li(2009)经过分析认为学术界对创业警觉性维度的测量主要都基于Kirzner第一次提出的概念即“不断的关注且持续搜寻信息流”,而忽视了对Kirzne第二次更新的创业警觉性概念即“构想憧憬未来的愿望和能力”,他结合Kirzner两次对创业警觉性所作定义的利弊,从四个维度来测量创业警觉性,即:双向意识、忘我学习、求实探求挖掘、完善修饰。国内学者苗青(2009)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创业警觉性仍然是一种心理模式的观点,并且其认为探求挖掘警觉性和开放思维警觉性是测量创业警觉性最好的两个维度,该量表在国内范围内被普遍应用,接受度和可信任度非常高。2.2.2创业警觉性维度划分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创业警觉性概念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于其维度的划分则权威性不够高。最早用来测量创业警觉性维度的量表是Kaish&Gilad(1991)开发出来的,其维度共包括两个方面:阅读警觉性和敏锐预见警觉性。阅读警觉性即指创业者探求挖掘市场上有关创业机会的有价值信息的数量和时间;敏锐预见思维警觉性则指创业者在思考市场价值时所投入的精力。这份量表的信度分析结果只有0.6,没有达到正常0.7的信度,因此不可以接受。Busenitz(2006)在Kaish&Gilad(2003)研究的基础上搜集了125份样本再次对Kaish&Gilad(1991)开发的量表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发现阅读警觉性与10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敏锐预见警觉性两大要素的可信度相差高达0.25,总量表可信度也只有0.58,再次证实了此量表的不准确性。Hills(2007)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自陈式方式重新开发了测度创业警觉性的量表,此量表共包括五个题目:一、我在识别创业机会方面有很敏锐的嗅觉;二、我认为自己是机会型的创业者;三、探求潜在具有价值的商业信息资源对于我来说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四、我热爱思考并乐于拓展业务范围;五、我经常会构想一些商业模式或产品、服务方面的新点子。但因为此调查样本的来源可信任度并不高,所以其研究结论只能表明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和挖掘创业机会之间的正向关系。Baron&Markman(1999)的研究克服了以往学者在研究样本可信任度低的缺陷,他们利用“监督-迟缓问卷”取代了以往学者的量表,主要探求创业者与普通人在认知方面的差别,此份量表旨在由7个无法事先由被试者预知和控制的潜在威胁的情景以测试被试者的认知结构和能力。此份量表经过信度分析,结果表明为0.75,较以往学者的量表相比有所改善。Butler(2004)对Kaish&Gilad(1991)的量表作了进一步改善,挖掘了创业警觉性、思维的关联性与识别机会的影响关系,此量表由8道题目构成,前4道考察创业者构思商业计划的警觉性,后4项考察创业者的对非均衡的商业信息资源的警觉性,经过信度分析后表明其可信度分别为0.86和0.78。国内学者苗青(2006)通过从心理图式的角度,在对创业警觉性概念内涵进行了严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学者所开发的创业警觉性量表,多次修改完善后形成一份以15个问项构成的量表,并经过聚类分析与探求挖掘性因子分析,最终确定了创业警觉性的两个维度,即:探求挖掘警觉性和开放思维警觉性。此份量表三个维度的信度分析均在0.8以上,被国内学者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国外学者K.Michele(2010)以认知理论为基础把创业警觉性划分成三个维度,即:探寻与查找,重建和结合,变革与决策,并最终以14个问项来测量这三个维度,经过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表明其可接受程度较高。本文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决定采用国内学者苗青(2006)的量表,即将创业警觉性划分为探求挖掘警觉性和开放思维警觉性。2.2.3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国外学者Hisrich(1990)的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呈正相关关系,创业警觉性影响机会识别的机制是创业者个人的禀赋和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构成。Lumpkin(1997)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正向1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相关关系。也有学者经过实证研究证明创业警觉性高的创业者并不一定能识别到有利的创业机会,但如果创业者缺乏创业警觉性,且思维长期不能集中,则会影响其识别机会的能力(Markman,2000)。Aridichvili(2003)构建了创业者机会识别的模型,并证明了创业者的警觉性与机会识别的正相关关系,并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中介作用导致了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的正向相关关系。Dave(2011)在决策理论和图式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外在环境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关系,并认为创业警觉性是调节变量。并认为创业者与非创业者创业警觉性的差距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图式完善性差异、图式联想性差异和图式构建性差异。国内学者苗青(2006)提出了创业警觉性的两个维度:探求挖掘警觉性与开放思维警觉性,将创业机会识别划分为可盈利性与可行性两个维度,并且实证检验得出了结论:创业警觉性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识别创业机会的可盈利性,而且创业警觉性与以往知识的交互作用、创业警觉性与创新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也与创业机会识别有着直接影响关系。具体来说,创业警觉性的探求挖掘维度对可盈利性中的潜在值识别具有影响的关系,开放思维维度对新颖性与潜在值识别也有显著的关系;而创业警觉性与以往知识的交互作用、创业警觉性与创新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对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均存在“乘法效应”。徐凤增(2008)在资源依赖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检验表明了创业警觉性对个人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存在调节作用,其中个人资本包括心理图式、自我效能感和创业导向,社会资本包括强关系和弱关系两个维度。王飞(2012)从大学生创业角度出发,研究了创业学习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关系,并且验证了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创业学习通过创业警觉性来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具体来说创业警觉性的探求挖掘挖掘、重构框架和敏锐预见对创业学习的自我调控、创业技能学习两个维度具有完全中介作用。2.2.4文献小结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发现创业警觉性的研究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基本总结如下:第一,创业警觉性的概念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但Kirzner(1975,1978)的两次定义基本上形成了学者研究的基石,国内学者基本上认同了Kirzner的观点,只是在具体构思上,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测量工具。1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创业警觉性的量表开发上目前来说国内已经比较完善,因此本文采用国内学者苗青(2006)所划分的维度,即将创业警觉性划分为探求挖掘警觉性和开放思维警觉性。第三,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关系研究上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是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具体创业警觉性在影响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时候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结论,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2.3机会识别研究综述2.3.1机会识别的概念识别机会是整个创业活动的开端,一个抓住市场机遇的开端对创业活动的全过程影响重大。机会识别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对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中,学者们构建了很多成熟的机会识别理论模型,但这些模型由于研究的出发点或视角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Long(1984)构建了第一个机会识别过程模型,他把机会识别过程划分成四个阶段,即预见、形成愿景、周全考察、决策这四个阶段。其中预见阶段受很多外生变量的影响,如市场环境、工作状况等。Lumpkin&Hills(1997)提炼总结Long的研究,进一步把机会识别过程划分成五个阶段,即:事前准备、深度思索、考察、评价方案、决策阶段。Hill(1995)和DeKoning(1999)在研究时把机会识别过程提炼为三个阶段:察觉市场新的需求和开发利用新资源阶段;识别出新的市场需求与可利用的新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阶段;将互不关联的资源和市场需求之间搭建新的匹配关系阶段。JustinCraig(2001)对Hills(1997)提出的机会识别过程理论进行了总结,并构建了机会识别过程的三阶段模型:普通的机会识别阶段、具体对待的机会识别阶段、机会的评价阶段。Robert(2004)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机会识别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创意构建阶段。创业者首先发现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作出进一步推理,形成初始的想法。第二,评估潜在机会阶段。初始创意进行评估,在创业者头脑中形成潜在的机会意识。第三,决策阶段。经过深思熟虑和对潜在机会的评估,最后决定实施构想出的机会。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国外学者在对机会识别过程的理论研究中往往很重视信息对机会识别的重要性。创业者识别机会的过程从根本上来看受到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的影响。1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于创业机会识别的定义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但概括来说,分别从创业对开发有利可图的新业务可能性的识别,具体特征包括机会盈利性和机会可行性两大维度,并以此两个维度作为对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考核。创业机会效果、创业机会识别内容和创业机会识别内在机制这五大角度为切入点,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通过笔者的归纳总结成如下表:14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2.1机会识别概述整理作者/年代概念、定义角度Schumpeter(1934)产品或服务、供应链的选机会来源择、生产方式、企业结构和市场竞争等的综合评价结果Kirzner(1973)识别创业活动中不得不识别内容做的事情Drucker(1985)外界因素变化(行业环境机会来源变化、业务流程、意外事件、政府环境变化)等带来的创新需求Bygrav、Hofer(1991)新创企业从而获得机会内在机制感知Kourilsky(1995)开发有利可图的新业务内在机制Lumpkin(1997)创建一个持续盈利企业识别效果的可能性以及创业者付出行动的可行性Shaneand(2000)由不对称的信息和先前机会来源相关知识的不均衡引发的机会Baron(2003,2004)面对多样化的刺激和事内在机制件,创业者对商机存在与否的一种模式知觉苗青(2006)对开发有利可图的新业识别内容务可能性的识别,具体特征包括机会盈利性和机会可行性两大维度15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文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定义更加倾向于在Baron(2004)的理论基础上,采用苗青(2006)的观点,理由如下:第一,创业机会识别定义虽然没有形成统一定论,主要是因为学者分析的出发点不一样,无所谓好坏对错之分;第二,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从机会识别的内容特征出发,从而得出创业者识别有利机会的能力高低的结论。2.3.2机会识别的维度划分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机会识别所作的大部分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的:第一:创业者所识别的机会的来源在是什么?第二:创业者该如何去识别创业机会?第三:识别机会后,该怎样去开发?第四:机会开发成功后,应该如何评价和利用?这四个问题构成了创业者识别机会的核心研究问题,对创业机会来源、创业机会开发、创业机会评价等三大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人士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结来看,创业机会来源是产品或者服务的部分创新甚至全部创使创业者识别出有利的机会,从而使得创新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其满意度,最有效的整合需要匹配的资源。创业机会识别多年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并且研究结论的争论和歧义很大。Baronand(2005)认为创业机会识别来自创意的产生,是一种过程,由创业者及其识别过程两大主体构成。那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准确地识别创业机会,而有些人却会错失良机?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学术界一直在研究,本文将试图从不同视角,不同内容结构来寻找异论。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将创业机会识别研究重点放在内容上,因此对于创业机会识别测量更加注重创业者在机会识别中应该去识别机会的哪些内容特征。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对以往学者对创业机会识别量表测量进行了总结(如下表),Baron(2003)特征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创业机会识别的特征模型,包括四大维度:新颖性、可行性、其特性和独立性。国内学者苗青(2006)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的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提出了创业机会识别的两大特征,五大维度的特征模型,包括:机会的可行性和机会的可盈利性,其中机会的可行性包括:机会的实践性、机会的持续性,机会的可盈利性包括:机会的新颖性和机会的潜在价值、机会的独立性,并以此两大特征来作为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重要考核标准。16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特征维度定义相关研究机会的新颖性市场上未出现过的,以后Meddin,1989;Baron,2004;可能会被市场接受并普Bhave,1979;Herron,1992;及的产品或服务Kirzner,1979;Shane,2003机会的潜在价值能带来市场价值的产品Sapienza,1992;Kirzner,19或服务79;Shane,2003Carsrud,1999机会的持续性产品或服务能产生的市Lumpkin,Hills,Shrader,20场价值具有时间上的持01:Caglio,Katz,2001久性机会的实判别机会是否具有充分Ardichvili,2003;Baron,20践性的操作性04;Bhave,1979;Carsrud,1999机会的独识别的机会是否独具一Baron,2004;Bhave,1979;H立性格,有其鲜明的特点和价erron&Sapienza,1992值本文主要从机会识别的内容出发,研究机会识别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并以机会识别的可行性和可盈利性来综合考察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强弱,本文借鉴国内学者苗青和国外学者,如Bhave、Shane、Baron对机会可行性的研究测量量表和对机会的赢利性量表,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提炼出几条创业机会识别的问项,对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进行测量。2.3.3文献小结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创业机会识别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如下:第一,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研究十分多,以往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创业机会识别下了不同的定义,概括为:机会来源、识别内容、机会内在机制和机会效果四大角度,本文根据研究需要从机会识别的内容特征出发以研究创业者识别机会的能力大小。第二,创业机会识别的量表开发,主要是在概念界定基础上展开的,本文采1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用的是国内学者苗青(2006)在总结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所形成的二阶五大因素模型而开发出的量表,包括机会的可行性和盈利性两大特征,并以此作为考量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两个因素。第三,创业机会识别研究的关键是影响因素研究,国外学者Ardichvili(2003)总结了以往各大研究因素,形成了创业机会识别模型,经过总结可以看出创业机会识别有两大影响因素:先前经验和创业警觉性。18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理论模型与假设提出3.1研究概念模型通过第二章节文献综述回顾,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可以归为两大类: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但以往研究存在以下三点不足:第一,过于重视某一类因素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第二是创业警觉性在创业机会识别过程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存在歧义。因此,本研究将试图在研究了相关文献之后解决一下两个个核心问题:第一,创业者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关系;第二,创业警觉性在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根据前期文献分析基础上,结合本研究需要解决核心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本理论模型如下图。图3.1整体研究模型与假设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行业经验探求挖掘警觉性创业者机会职能经验识别能力开放思维警觉性创业经验19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研究假设1.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先前经验和机会识别通常被认为是创业领域的核心概念,对两者的研究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问题,且在国外的起源很早。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在环境基础和技术条件相近的前提下,不同的社会个体会发现不同的商业机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先前经验(Venkataraman,1997)。Westhead(2009)从认知理论出发将创业者的先前经验与其机会发现行为联系起来。有先前经验的创业者会发现更多的具有商业潜力价值的机会,但是如果某一创业者拥有5家以上企业后,其创造力就明显下降,发现更多创新型机会的可能性就更小。综上所述,可见创业者的先前经验与其识别机会的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笔者提出第一级假设:H1:先前经验对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拥有由于体验过开发机会过程的经历,其本身具有更强信息洞察能力和商业敏锐力,其创业经历也强化了他对机会信息的警觉性。从而更容易识别到新的创业机会。实证研究也发现创业经历丰富的个体也更能准确的分析信息的价值和潜在的机会,创业经历为个体创造了一种有助于发现新机会的认知路线(Westhead,2008)。因此,笔者可以假设:H1a:创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越强拥有相关行业经验或者相关智能管理经验的创业者往往能够敏锐的嗅觉到本行业的商业信息,从而进行加工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Baron(2009)。由此,笔者作出进一步假设:H1b:行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越强在先前职能经验方面,不少研究发现相关职能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掌握了有关市场、产品、资源等有价值知识,因而强化了其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CohenandLevinthal,2000)。因此,笔者提出假设:H1c:职能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越强2.先前经验与创业警觉性Tang(2008)等研究了创业警觉在追求新机遇的过程中如何发生作用,其中将创业警觉分解为浏览和搜索、组合和联想以及评价和判断三个维度,在对其进20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测量的基础上构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先前经验对创业警觉性的显著性影响。接触信息是发现创业机会的必要条件,但个体信息解读能力不同,仍可能导致个体在面对相同信息时的反应能力不同。Kirzner(1986)将这种解读信息能力概括为创业警觉,指出创业警觉越强的个体,就越容易迅速解读隐藏在信息背后的商业价值从而发现创业机会,而先前经验是强化个体创业警觉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关创业者先前经验与创业警觉性之间的关系,笔者提出如下假设:H2:先前经验对创业警觉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探求挖掘警觉性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创业者是否热衷于探求挖掘并分析商业信息,是否对其所创立企业花费心思思考如何经营、以及如何通过关系网络来求证商业信息、如何通过各种媒介来获悉商业动态、是否在意来自外界的反馈、以及是否能够汲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挖掘出其所需要的关键信息。如果创业者在先前已经拥有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则利用其所对行业的独特理解和掌握的行业相关的知识可以更好的挖掘有利的商业信息;如果创业者创业之前拥有相关的职能管理经验,已经接受过行业相关的职能培训,则会市场关注探求挖掘商业信息并通过各种媒介来获悉商业动态;如果创业者创业之前有过数次的创业经历,对所创企业创建过程、日常运行以及常见的困难很熟悉,那么创业者就会投入较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经营以及通过关系网络来求证商业信息。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H2a1:行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探求挖掘警觉性越强H2a2:职能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探求挖掘警觉性越强H2a3:创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探求挖掘警觉性越强开放思维警觉性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创业者是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发现普通人所发现不了的盲点、是否总能识别出有用的信息资源、其商业设想是否来自于偶然的发现和洞察、是否可以将几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接在一起并重新分配利用,是否会把反常视为一种偶然现象。如果创业者在先前已经拥有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则利用其所对行业的独特理解和掌握的行业相关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将所获知的商业信息重新整合分析并再次过滤运用;如果创业者创业之前拥有相关的职能管理经验,创业之前在本行业担任过相关的职能管理职务,则会因为具有2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丰富的经验更加容易将看似不相关的商业信息重组联合;如果创业者创业之前有过数次的创业经历,对所创企业创建过程、日常运行以及常见的困难很熟悉,那么创业者更加容易发现他人的盲点并看到有用的信息资源,也即开放思维警觉性越强。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H2b1:行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开放思维警觉性越强H2b2:职能经验越丰富,创业者开放思维警觉性越强H2b3:创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开放思维警觉性越强3.创业警觉性与机会识别能力国内学者魏喜武梳理了创业警觉与创业机会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资料,肯定了创业警觉在强度上对创业机会识别的显著性影响。目前对创业警觉的衡量已渐趋成熟,不同研究会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相应的测量方法,同时提出应关注创业警觉在属性上与创业机会的匹配。基于已有的研究结论可知,对所有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来说,创业警觉都是其识别创业机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结合研究对象,笔者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3:创业警觉性对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以上文献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较强学习能力和探求挖掘能力的创业者会投入很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经营自己的企业并通过关系网络来求证商业信息,所以创业者探求挖掘能力强则更有可能发现独特的的商机,并且这种商机不易被其他竞争者模仿以及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因此笔者提出进一步假设:H3a:探求挖掘警觉性越强,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越强开放思维警觉性代表了创业者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以及创业者整合不相关信息的能力,如果创业者能够将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则更容易识别出可操作性强、不易被效仿的机会。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H3b:开放思维警觉性越强,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越强4.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本文总结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后,认为创业警觉性可以作为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关系的中介变量,即笔者认为先前经验是通过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警觉性进而影响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能力,因为先前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可能对商业信息资2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源更加的敏感,商业嗅觉更加的敏锐,之所以他们识别机会的能力很强,就是因为他们从丰富的经验中获取了高度的创业警觉性,创业警觉性并不是指创业者通过将自己置身于商业信息资源流中来发现有利可图的机会,通过对拥有或高或低创业警觉性的个体行为展开比较,由于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刺激创业警觉性的产生,准确估计商业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创业者在实际的机会产生的时候,产生一种瞬间领悟这种机会和这种机会商业价值的灵感,从而快速识别此种机会。因而先前经验并不是直接影响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能力的,而是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沉淀,逐渐提高了其创业警觉性,进而影响了其识别机会的能力。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H4:创业警觉性在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2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实证研究4.1研究方法1.调研方法本研究涉及到对创业者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以及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考察与测量,并检验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些被考察的对象几乎不能从任何已有报告或者文件中获得二手数据。首先是因为这些信息使非正式和零散的,如果创业者不用统计的方法来系统的整理,很难总结出让人置信的数据的;再者,这些数据往往很抽象且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创业者一般不愿意在官方渠道透露。鉴于以上两点原因,本文决定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测量笔者所想要的数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可以节约调研的时间和费用,但也会面临创业者对敏感问题消极的处理方式,因此笔者在发放问卷时,会注意到以下两点:第一,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第二通过一定的渠道发放问卷。主要是经过导师的推荐,把问卷交送给江苏创业者服务集团,然后通过江苏省创业者服务集团将问卷下发给各个大小企业的创业者或者核心人物,问卷的数据主要来自江苏省内。因此本问卷的信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2.问卷设计问卷设计是进行实证研究的前提,是提高调研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基础。笔者把问卷的设计过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确定问卷的主体,根据本文的研究理论和现有文献对研究模型分中变量的测量量表,问卷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企业状况和创业者个体资料;第二,创业者先前经验情况以及各种细分经验的情况;第三,创业警觉性基本情况;第四,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基本情况。第二,确定问卷的形式。本问卷按照国际通用的形式设计,即用若干个指标来描述和反映一个变量,并将研究中所涉及的变量运用Likert五标准计分法,即问卷按照此种形式打分:“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一般符合,4=符合,5=非常符合”。第三,研究量表的开发,并形成最初的设计稿。为了使量表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更科学合理。笔者认真详细的查阅了国外相关实证研究中所开发的量24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并进行了类比和总结,最后结合中国国情形成了问卷初稿。本文主要参考国外学者Kirzner(1989)和国内学者苗青的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和完善。第四,试调研与问卷的最终稿。进行试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表,使其符合大众创业者的思维模式并且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所使用的语言更便于被调查者理解。本问卷在进行正式的调研之前选择了江苏省创业者服务集团几家比较具有代表性新创企业特质的创业者进行试调研,并详细追踪询问各个创业者对于本问卷内容方面的看法,以进一步修正。再试调研结束后,根据创业者的反馈信息进行了完善、删减和补充,最后结合自己的文献,确定了问卷终稿。3.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本研究采用抽样的方法,问卷的发放主要通过如下渠道:第一,通过江苏省创业者服务集团有计划的发放;第二,通过自己同学、亲戚、朋友以及实习期间认识的同事进行大面积的发放。根据研究的目标本问卷满足以下几个基本的条件:(1)有效的问卷必须满足是新创企业的条件;(2)问卷的填写者是其创业者或者是创业初期的核心人员;(3)剔除有数据遗漏问题的问卷。由于问卷的针对性较强,且大部分问卷都采取方面发放方面收回的方式,因此问卷结果的质量是较高的。具体的问卷情况如下表:表4.1问卷回收情况表类别发放的问卷回收的问卷有效的问卷回收率有效率数量35019612056%61.22%4.研究方法本研究将有效的问卷收集回来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了分析。根据本文研究的目的、研究假设及研究内容,分别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1)描述性统计根据企业和创业者的基本特征,及个别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与标准差。对单个变量进行基本的资料分析,用以初步分析及了解研究对象的构成情况。(2)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用来检验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一般用Cronbacha系数来衡量,因子分析的α值越大,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越高,内部一致性也越高。α应该大于25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0.7,若低于0.35则舍弃。效度测量用来测量内容的适合性,指问题的内容所能代表其所测量的问题的程度。本文在问卷设计时,均参考了前人相关研究和严谨的理论指导,以使问卷项目的内容能充分反映测量的变量。(3)相关与回归分析本篇论文运用相关分析模型相关假设进行初步检验,以检查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笔者主要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数据,以验证本文的所有假设。4.2样本研究4.2.1基本资料分析1.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描述统计如下表4.2。我们可以看到被调研的企业的规模大都集中在50人以下(65.8%)与51-100人(25.8%)区间,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这也与本文研究的目标一致。表4.2企业规模描述性统计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1-50人7965.865.865.851-100人3125.825.891.7101-500人86.76.798.3500-100人21.71.7100合计1201001002.企业年龄企业年龄的描述统计见表4.3。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创办期限大多集中在6-10年(59.2%),都是2010年左右才培养起来的,和新创企业的理论界限的界定也比较符合。26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3企业年龄描述性统计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1年以下1512.512.512.51-5年3327.527.540.06-10年7159.259.299.210年以上10.80.8100.0合计120100.0100.03.行业分布行业分布的情况见下表4.4。我们发现被调查的企业大都属于传统行业(60%),说明目前企业仍然大都集中在传统领域行业,企业的技术含量比较低,之所以创业者选择这类行业,是因为进入障碍较低,但是竞争压力也很大。表4.4行业分布描述性统计百频率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高新技术行业36303030制造行业72606090批发与零售行业108.38.398.3其他21.71.7100合计1201001004.创业者性别分布有关创业者年龄的情况见下表4.5,样本企业中男性创业者占绝大多数,达71.7%。这与我国近年来GEM中国调查报告显示的男性创业者是女性创业者2.3倍是不一致的,可能是因为样本量较少的原因。但这也反映了男性创业者多于女性创业者的特征。2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5创业者性别描述性统计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男8671.771.771.7女3428.328.3100合计1201001005.创业者年龄分布有关创业者年龄分布状况见下表4.5,创业者的年龄分布情况与2008年GEM中国调查报告反映的情况很一致,创业者的年龄基本都分布在30岁-40岁之间(71.7)表4.6创业者年龄描述性统计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25岁以下1411.711.711.725岁-30岁3226.726.738.330岁-40岁4033.333.371.740岁-50岁3428.328.3100.0合计120100100.06.创业者学历分布有关创业者学历分布情况如下表4.7。结合GEM调查反映的数据,我过创业者现行的教育层次大致可以分为初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六个档次。由下表我们也可以看出学历以本科占较多数(35.8%)。表4.7创业者学历描述性统计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初中及以下1210.010.010.0高中或中专2520.820.830.8大专3226.726.757.5大学本科4335.835.893.3硕士86.76.7100合计12010010028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2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众多的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进行研究,从量表的全部变量中提取一些综合性的指标,以综合计算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简化计算,我们可以从共同度、累计贡献率和因子载荷三个指标来评价待测量事物的结构效度。其中,累计贡献率反映了公因子对量表的累计有效程度,共同度反映了由公因子解释变量的有效程度,因子负荷则反映了原变量与某个公因子的相关程度。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必须进行的工作是对问卷进行KMO样本测度和巴特莱球体检验。一般来说,KMO的值越大,越适合做因子分析,而当巴特莱球体检验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1时,适合做因子分析。2.创业者先前经验因子分析对创业者先前经验的KMO值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如表4.8所示,创业者先前经验的KMO值为0.832>0.7,而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为0.000,小于0.05,因而说明先前经验因子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做因子分析。表4.8创业者先前经验KMO值和Bartlett检验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832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846.115Df66Sig..000对测量先前经验的12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见表4.9。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3项,且累计方差贡献度为72.227%,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也即说明前3项为主要因子。29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9先前经验总方差解释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旋转平方和载入成份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14.940.83340.8334.940.83340.8334.01633.4733.4722.72122.67663.5092.72122.67663.5092.88224.01857.48831.0468.71872.2271.0468.71872.2271.76914.73972.22740.6835.69277.9250.6635.52983.44960.4643.86987.31870.3653.04290.3680.2942.4592.8190.2792.32295.132100.2462.04997.181110.1941.61498.795120.1451.205100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获取旋转后的成份矩阵,见表4.10。旋转成份矩阵可以很好的解释主因子。原有的12个指标与现在的3个主因子之间的每个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都大于0.1。因此这12个指标都是这3个主因子的主要成分,应当全部保留采用。30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10旋转成份矩阵a成份123创业经验10.8610.081-0.082创业经验50.849-0.0280.318创业经验30.843-0.0790.314创业经验40.8270.1180.139创业经验20.7450.219-0.142创业经验60.670.435-0.213行业经验30.0630.8520.245行业经验20.280.8040.102行业经验10.1410.80.257行业经验4-0.1120.5460.364职能经验10.0070.4420.791职能经验20.20.3310.763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a.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2.创业警觉性因子分析运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创业警觉性的KMO值为0.897>0.7,而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为0.000,小于0.05,具体见表4.11,因而说明创业警觉性因子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做因子分析。表4.11创业警觉性KMO值和Bartlett检验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897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2.493E3Df105Sig..000对测量创业警觉性的15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见表4.12。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2项,且累计方差贡献度为80.169%,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也即说明前2项为主要因子。3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12创业警觉性总方差解释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旋转平方和载入成份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18.82558.83158.8318.82558.83158.8316.06940.46240.46223.20121.33880.1693.20121.33880.1695.95639.70780.16930.9326.21186.3840.5973.97890.35950.3172.11692.47560.2541.69394.16870.1951.30195.46980.1480.98696.45590.1250.83497.289100.1080.71898.007110.0790.52698.533120.0770.5199.044130.0710.47299.516140.0420.2899.796150.0310.204100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获取旋转后的成份矩阵,见表4.13。旋转成份矩阵可以很好的解释主因子。由表4.13可以看出,原有的15个指标与现在的2个主因子之间的每个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都大于0.1。因此这15个指标都是这2个主因子的主要成分,应当全部保留采用。3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13旋转成份矩阵a成份12探求挖掘警觉性10.9160.13探求挖掘警觉性20.910.184探求挖掘警觉性60.9010.188探求挖掘警觉性80.8690.251探求挖掘警觉性50.8460.128探求挖掘警觉性30.810.314探求挖掘警觉性70.7710.197探求挖掘警觉性40.7330.421开放思维警觉性30.180.943开放思维警觉性20.1820.94开放思维警觉性10.2030.914开放思维警觉性70.2050.9开放思维警觉性50.2160.88开放思维警觉性60.2390.827开放思维警觉性40.2790.775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3.机会识别能力因子分析运用同样的方法得到机会识别能力的KMO值为0.786>0.7,而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为0.000,小于0.05,具体见表4.14,因而说明机会识别能力因子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做因子分析。表4.14机会识别能力KMO值和Bartlett检验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786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636.854Df10Sig..000对测量机会识别能力的5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见表4.14。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1项,且累计方差贡献度为76.348%,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也即说明前1项为主要因子。3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15机会识别能力总方差解释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成份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13.81776.34876.3483.81776.34876.34820.83616.7393.07830.1563.12496.20140.1182.36698.56850.0721.432100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由于有关机会识别能力的因子分析结果只出现了一项公因子,因此无法做旋转因子载荷分析,我们可以观察旋转前的因子载荷矩阵,由表4.16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测量变量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7。说明这5个指标都是有用的,不能剔除。表4.16旋转前矩阵成分1机会识别1.935机会识别5.910机会识别3.895机会识别4.836机会识别2.785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a.1个公因子被提取4.2.3信度分析信度分析也称为可靠性分析,指采用同一组问卷对相同批次被调查者做调查时,结果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包括外在与内在信度分析两种。外在信度是考察不同时间段对同一批次调查对象实施重复调查时,题项间是否保持协调一致,用Cronbach'salpha表示。如果因子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则Cronbach'salpha一般大于0.8,低于0.7时为高度不一致,0.7为最低可以接受的信度(Robert,2004)。内在信度重点是考察内部一致性,一致性程度越高,量表中的题项就越有价值,可信度也就越强。本论文研究使用SPSS16.0软件计算计量模型中各个概念测量指标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具体结果见表4.17。34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17信度分析Cronbach'sAlpha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Alpha项数先前经验.863.86412行业经验.825.8254职能经验.817.8192创业经验.897.8976创业警觉性.949.95015探求挖掘警觉性.956.9568开放思维警觉性.965.9657机会识别能力.922.9225由表4.17可知,问卷各个部分的信度系数均在0.8以上,因此可以认为问卷所涉及的各个题项可信度很高,可以衡量所需研究的内容。4.3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analysis),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存在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和程度,这种统计方法是用来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s)则是描述关系程度的统计量,通常用皮尔森(Pearson)系数来表示。本节将按照事先的研究框架和假设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借用SPSS16.0软件及Pearson相关系数来验证我们在第三章提出的假设。详细数据如表4.18所示35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18各测量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探求挖开放思先前经创业经行业经职能经创业警掘警觉维警觉机会识验验验验觉性性性别能力先前经验Pearson相关性1.635**.829**.818**.889**.731**.797**.761**创业经验Pearson相关性.635**1.278**.234*.759**.791**.513**.636**行业经验Pearson相关性.829**.278**1.595**.687**.467**.713**.600**职能经验Pearson相关性.818**.234*.595**1.604**.444**.595**.518**创业警觉Pearson相关性.889**.759**.687**.604**1.860**.859**.896**性探求挖掘Pearson相关性.731**.791**.467**.444**.860**1.477**.755**警觉性开放思维Pearson相关性.797**.513**.713**.595**.859**.477**1.785**警觉性机会识别Pearson相关性.761**.636**.600**.518**.896**.755**.785**1别能力**.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1.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从表4.18可知,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表现为显著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1**。先前经验各个维度: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和职能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也显著正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36**、.600**、.518**。2.先前经验与创业警觉性从表4.18可知,先前经验与创业警觉性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Pearson系数表现为0.889**,且先前经验的各个维度与创业警觉性各个维度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先前经验中的职能经验与创业警觉性维度中的探求挖掘警觉性之间的相关性最小,其person系数只有0.444**,可以理解为职能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不一定热衷于挖掘商业资源信息。3.创业警觉性与机会识别能力从表4.18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业警觉性与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也是非常高的,其Pearson系数表现为0.896**,而创业警觉性各个维度与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高,其Pearson系数分别为0.755**、0.785**。36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处理两个及以上变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基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可划分为线性与非线性回归分析;基于回归方程的自变量的数量将其划分为一元与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中有很多判别方法,其中主要通过系数R方和F检验回归分析的拟合度,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则用t检验来考察。R方表示模型中能够被解释的比例,因而越大越好。在一定显著水平下检验回归系数是否为零则是用t分析来表示,而要使所作的回归越有效,就需要回归系数不等于零,也就是t分析的结果大于给定的对应值。作为对整个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的数值要大于给定的对应值,并且越大越好。B值被用来表示回归方程的系数,则表明如果为正,则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反之则为负相关关系。4.4.1先前经验及其各维度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以先前经验为自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为因变量,来分析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19。我们发现在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22.836,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58.8%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1.133,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先前经验越丰富,机会识别能力就越强,即H1成立。表4.19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880.513-1.7150.089性别0.0260.1390.0120.1860.853创业者年龄0.0550.0660.0550.8370.405学历-0.0010.056-0.001-0.020.984员工数量0.1060.0880.0741.2070.23企业年龄-0.0430.084-0.032-0.5150.608所属行业0.0000.0940.000-0.010.992先前经验1.1330.1020.73911.0660.000R方0.588F22.836a.因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以创业经验为自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为因变量,来分析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20。我们发现在创业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3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归分析中,F值为11.697,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42.2%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0.747,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创业经验越丰富,机会识别能力就越强,即H1a成立。表4.20创业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1330.593-0.2240.823性别0.1150.1640.0520.6980.487创业者年龄0.1290.0770.1291.6790.096学历0.0230.0670.0250.3380.736员工数量0.0630.1050.0440.5970.551企业年龄-0.0170.1-0.013-0.1750.862所属行业0.0160.1120.0110.1470.883创业经验0.7470.1010.5917.430.000R方0.422F11.697a.因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以行业经验为自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为因变量,来分析行业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21。我们发现在行业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10.907,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40.5%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0.630,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行业经验越丰富,机会识别能力就越强,即H1b成立。38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21行业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1330.5920.2240.823性别0.1790.1660.0821.080.282创业者年龄0.1690.0760.1692.2160.029学历-0.0030.068-0.004-0.0490.961员工数量0.1830.1050.1291.7460.084企业年龄-0.0340.101-0.025-0.3320.741所属行业-0.0750.112-0.049-0.6710.504行业经验0.630.0890.5477.1020.000R方0.405F10.907a.因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以职能经验为自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为因变量,来分析职能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22。我们发现在职能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8.108,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33.6%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0.515,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职能经验越丰富,机会识别能力就越强,即H1c成立。表4.22职能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4270.6190.6890.492性别0.1120.1770.0510.6340.528创业者年龄0.2160.080.2162.7180.008学历-0.0560.071-0.063-0.7840.435员工数量0.1930.1110.1361.750.083企业年龄0.030.1070.0220.2770.782所属行业-0.0860.118-0.056-0.7290.468职能经验0.5150.0890.4635.7920.000R方0.336F8.108a.因变量:机会识别能力39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2先前经验及其各维度对创业警觉性及其各维度的回归分析以先前经验为自变量,创业警觉性为因变量,来分析先前经验对创业警觉性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23。我们发现在先前经验对创业警觉性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65.070,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80.3%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0.949,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先前经验越丰富创业警觉性就越强,即H2成立。表4.23先前经验对创业警觉性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0030.256-0.010.992性别0.0250.070.0160.3610.719创业者年龄0.050.0330.0691.5220.131学历-0.0260.028-0.04-0.9170.361员工数量0.0880.0440.0852.0020.048企业年龄-0.0340.042-0.034-0.810.42所属行业0.0090.0470.0080.1920.848先前经验0.9490.0510.85718.5460.000R方0.803F65.070a.因变量:创业警觉性以行业经验为自变量,探求挖掘警觉性为因变量,来分析行业经验对探求挖掘警觉性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24。我们发现在行业经验对探求挖掘警觉性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7.894,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33.0%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0.380,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行业经验越丰富,探求挖掘警觉性就越强,即H2a1成立。40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24行业经验对探求挖掘警觉性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7910.5291.4960.137性别0.3070.1480.1672.070.041创业者年龄0.1470.0680.1742.150.034学历-0.0450.06-0.061-0.7510.454员工数量0.3030.0940.2533.2340.002企业年龄0.0490.0910.0430.5430.588所属行业-0.0830.1-0.065-0.8340.406行业经验0.380.0790.3924.8020.000R方0.330F7.894a.因变量:探求挖掘警觉性以职能经验为自变量,探求挖掘警觉性为因变量,来分析职能经验对探求挖掘警觉性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25。我们发现在职能经验对探求挖掘警觉性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7.791,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32.7%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0.357,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职能经验越丰富,探求挖掘警觉性越强,即H2a2成立。表4.25职能经验对探求挖掘警觉性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8780.5251.6730.097性别0.2520.150.1371.6860.095创业者年龄0.1660.0670.1972.4560.016学历-0.0790.06-0.105-1.3050.194员工数量0.3070.0940.2573.280.001企业年龄0.0860.090.0750.9540.342所属行业-0.0870.1-0.068-0.8710.386职能经验0.3570.0750.3814.7410.000R方0.327F7.791a.因变量:探求挖掘警觉性4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创业经验为自变量,探求挖掘警觉性为因变量,来分析创业经验对探求挖掘警觉性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26。我们发现在创业经验对探求挖掘警觉性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30.042,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65.2%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0.800,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创业经验越丰富,探求挖掘警觉性就越强,即H2a3成立。表4.26创业经验对探求挖掘警觉性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1010.387-0.260.796性别0.1980.1070.1081.8460.067创业者年龄0.0320.050.0380.6440.521学历-0.0020.044-0.003-0.0520.959员工数量0.1610.0690.1342.3420.021企业年龄0.0310.0650.0270.4750.636所属行业0.0350.0730.0270.4740.636创业经验0.80.0660.75212.1760.000R方0.652F30.042a.因变量:探求挖掘警觉性以行业经验为自变量,开放思维警觉性为因变量,来分析行业经验对开放警觉性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27。我们发现在行业经验对开放警觉性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19.393,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54.8%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0.646,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行业经验越丰富,开放思维警觉性就越强,即H2b1成立。4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27行业经验对开放思维警觉性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9550.4322.2120.029性别0.0040.1210.0020.0320.975创业者年龄0.1510.0560.1812.7110.008学历-0.0110.049-0.015-0.2280.82员工数量0.0030.0760.0020.0370.971企业年龄-0.0980.074-0.085-1.320.189所属行业-0.0250.082-0.019-0.3030.762行业经验0.6460.0650.679.9830.000R方0.548F19.393a.因变量:开放思维警觉性以职能经验为自变量,开放思维警觉性为因变量,来分析职能经验对开放警觉性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28。我们发现在职能经验对开放警觉性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11.668,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42.2%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0.508,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职能经验越丰富,开放思维警觉性就越强,即H2b2成立。表4.28职能经验对开放思维警觉性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1.2970.4842.680.008性别-0.0590.138-0.032-0.4280.67创业者年龄0.2040.0620.2433.2740.001学历-0.0640.056-0.086-1.1560.25员工数量0.0140.0860.0120.1680.867企业年龄-0.0320.083-0.028-0.3890.698所属行业-0.0370.092-0.029-0.4050.686职能经验0.5080.0690.5457.3120.000R方0.422F11.668a.因变量:开放思维警觉性以创业经验为自变量,开放思维警觉性为因变量,来分析创业经验对开放警4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觉性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29。我们发现在创业经验对开放警觉性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7.373,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31.5%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0.483,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创业经验越丰富,开放思维警觉性就越强,即H2b3成立。表4.29创业经验对开放思维警觉性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1.2780.5412.3650.02性别-0.0060.15-0.003-0.0370.97创业者年龄0.1830.070.2192.6180.01学历-0.0070.061-0.009-0.1150.909员工数量-0.0640.096-0.054-0.6670.506企业年龄-0.0580.091-0.051-0.640.524所属行业0.0180.1020.0140.1780.859创业经验0.4830.0920.4575.2710.000R方0.315F7.373a.因变量:开放思维警觉性4.4.3创业警觉性及其各维度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以创业警觉性为自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为因变量,来分析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30。我们发现在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22.836,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58.8%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1.133,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创业警觉性越强,机会识别能力就越强,即H3成立。44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30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1.0080.346-2.9150.004性别-0.0190.096-0.009-0.2020.84创业者年龄-0.0230.046-0.023-0.5110.61学历0.0330.0390.0380.860.392员工数量-0.0110.061-0.008-0.1780.859企业年龄-0.0050.058-0.004-0.0910.928所属行业-0.0060.064-0.004-0.0860.931创业警觉性1.2630.0650.91119.5520.000R方0.588F22.836a.因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以探求挖掘警觉性为自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为因变量,来分析探求挖掘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31。我们发现在探求挖掘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65.875,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80.5%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1.263,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探求挖掘警觉性越强,机会识别能力就越强,即H3a成立。45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31探求挖掘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0370.4850.0750.94性别-0.0530.141-0.024-0.3780.706创业者年龄0.110.0640.111.7230.088学历0.0220.0560.0240.3830.703员工数量-0.0720.091-0.051-0.7930.429企业年龄-0.0420.084-0.03-0.4940.622所属行业-0.0210.093-0.014-0.2260.822探求挖掘警觉0.8870.080.74611.0520.000性R方0.805F65.875a.因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以开放思维警觉性为自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为因变量,来分析开放思维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4.32。我们发现在开放思维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中,F值为28.561,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可解释64.1%的变异量,回归系数B值为.917,对应的T检验P值小于0.001,说明开放思维警觉性越强,机会识别能力就越强,即H3b成立。表4.32开放思维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6660.468-1.4230.157性别0.1810.1290.0831.4040.163创业者年龄0.040.0610.040.6490.518学历0.0050.0520.0060.0960.924员工数量0.1820.0810.1282.2370.027企业年龄0.060.0780.0440.7720.442所属行业-0.0550.087-0.036-0.6310.529开放思维警觉性0.9170.0730.76812.5310.000R方0.641F25.561a.因变量:机会识别能力4.4.4创业警觉性对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影响的中介作用46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经过多元线性分析,我们已经依次验证了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先前经验对创业警觉性、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回归分析非别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如果要检验三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根据本文提出的假设,需要对创业警觉性在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Kenny(1986)提出了检验中介变量作用的标准,他指出自变量中介变量对因变量都有显著影响,但是将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同时加入回归方程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显著减少甚至完全不起作用。在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回归分析之中,我们知道其回归系数显著,B=1.133,而由下表4.33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先前经验的回归系数却下降到了-0.263;同时R方解释量由原来的58.8%上升为现在的81.1%。根据温忠麟(2004)等人总结的中介作用检验原理,即:在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中介变量与因变量都显著相关的前提下,将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同时对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会显著减小,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创业警觉性在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而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sig.=0.065>0.05),F值为59.350,可以解释81.1%的变量量。表4.33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检验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模型B标准误差试用版tSig.1(Constant)-0.8760.349-2.5070.014性别-0.0110.095-0.005-0.1170.907创业者年龄-0.0190.045-0.019-0.410.683学历0.0370.0380.0410.9560.341员工数量-0.0230.061-0.016-0.3810.704企业年龄0.0070.0580.0050.1170.907所属行业-0.0140.064-0.009-0.2210.826先前经验-0.2630.141-0.171-1.8650.065创业警觉性1.4720.1291.06211.4170.000R方0.811F59.350a.因变量:机会识别能力4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研究结果与展望5.1研究结论本文以创业者的先前经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总结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机会识别能力的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前文所作出的假设都是成立的,所以笔者根据实证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先前经验对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以先前经验及其各维度作为自变量,机会识别能力作为因变量,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先前经验对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且先前经验的三个维度:行业经验、职能经验和创业经验均对创业者的机会识别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该部分针对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共提出4个假设,并且4个假设都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如下表5.1所示:表5.1先前经验及其各维度与机会识别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假设结果H1:先前经验对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支持H1a:创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越强支持H1b:行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越强支持H1c:职能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越强支持2.先前经验对创业警觉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以先前经验及其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创业警觉性及其各维度作为因变量,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先前经验对创业警觉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先前经验的三个维度:行业经验、职能经验和创业经验均对创业警觉性及其各维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部分针对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共提出7个假设,并且这7个假设都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如下表5.2所示:48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5.2先前经验及其各维度与创业警觉性及其各维度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假设结果H2:先前经验对创业警觉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支持H2a1:行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探求挖掘警觉性越强支持H2a2:职能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探求挖掘警觉性越强支持H2a3:创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探求挖掘警觉性越强支持H2b1:行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开放思维警觉性越强支持H2b2:职能经验越丰富,创业者开放思维警觉性越强支持H2b3:创业经验越丰富,创业者开放思维警觉性越强支持3.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以创业警觉性及其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机会识别能力作为因变量,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创业警觉性对机会识别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创业警觉性的二个维度:探求挖掘警觉性和开放思维警觉性均对创业警觉性及其各维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部分针对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共提出3个假设,并且这3个假设都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如下表5.3所示:表5.3创业警觉性及其各维度与机会识别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假设结果H3:创业警觉性对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支持H3a:探求挖掘警觉性越强,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越强支持H3b:开放思维警觉性越强,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越强支持4.创业警觉性的中介作用本文以先前经验及其各维度、创业警觉性及其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机会识别能力作为因变量,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创业警觉性在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关系中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故中介作用假设成立。5.2研究建议通过本文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中国潜在的创业者或者已创业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本文针对创业者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这一具有争论性的问题采49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了数据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创业者先前经验对机会识别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的结论。对此,笔者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潜在的创业者和正在创业者提出以下建议:在工作中经常思考总结相关行业领域内的知识以及实践问题,从工作经验的相关性和多样性两个方面入手,切实积累有效的工作经验,为识别独特的创业机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潜在的创业者可以在生产、市场开拓以及研发等各种领域内涉猎创业活动,以形成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个人知识和能力。对于准备走创业之路的人而言,其在创业前积累特定行业领域的工作经验至关重要。潜在创业者有意识地积累各种行业的工作经验,有利于其从中挖掘合适的创业行业。潜在创业者有意识地从事各种不同职能工作,可以有效培养起对商业资源信息的敏锐感觉,进而极大的开发出自身的警觉性。潜在创业者如果非常明确创业的行业,可以在创业前进入相关行业工作以获取行业内的隐性知识、技术信息以及人脉资源。以上这些创业前的准备都会有利于创业初期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提升。Batla(1999)在其研究中发现,那些高龄、高学历和热衷于学习的创业者更能够识别有利的商业机会。这表明,创业者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专业知识理论水平的提高。最后,创业者应该有意识地从事行政人事、生产运营等职能工作,从而积累特定的职能知识、职能岗位的设计、规划以及考核等知识。再次创业者在创业时可以选择与目前创业相关度较高的创业活动,从而快速、高效地实现企业创建和管理。这些与创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为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有利于其在创业初期克服管理上的低效率。对于创业行业的选择,生存型创业者可以考虑商业模式、运作模式较为熟悉的行业或者管理模式较为简单的行业进行创业,从而提升创业初期的管理效率。2.培养自身商业嗅觉,提高创业警觉性根据本文最后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创业警觉性越高的创业者其识别机会的能力就越强,因此笔者就本文的研究成果给潜在创业者和正在创业者提出一下建议:平时注重挖掘、探寻有价值和最新的商业信息,这有助于获得最新的科技、知识或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且在不断的探寻商业资源的过程中,创业者也培养了一种敏锐的商业敏感力,可以激发创业者识别有利机会的能力。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较高的警觉性有助于创业者发现别人从未关注过且有50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价值的信息,而积累的各个领域内的商业信息必然会为创业者加强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创业者需要着重塑造这种个体创造性思维,解读不同领域的商业信息,重组、提取对创业有帮助的价值信息,以此增强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此外,笔者认为潜在创业者应该多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能力,使自己不局限与自己早已形成惯性思维、固定思维,开放自己的大脑,甚至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着重积累这方面的能力,多探求挖掘能解放思维能力的书籍,并时常关注奇异的市场动态,了解最新的商业信息并不断的从各个角度考虑商业问题,从而锻炼自己开放思维的警觉性,培养成熟的商业敏感力。5.3研究局限首先,由于学术能力的限制,致使本人对理论的掌握程度还不是很足够,不能完整和深入的展现研究的成果。本文所使用的量表不是完全照搬引用国际科学的知名量表,而是根据以往学者开发出的一些经典的量表,结合本文研究对象的需要,重新提炼组合成自己的量表,并且经过不成熟的翻译之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科学性。其次,创业学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以及机会识别能力的研究大致是从20世纪90年代左右才逐渐被学者们所重视,并且学者在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得出了很多不一致的结论。鉴于现有理论的成熟度和全面度不够,本文的实证研究只局限于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和机会识别能力三个方面,然而影响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因素很多,本文需要考虑其他的控制变量,所以这也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本文的问卷主要来自于创业者服务集团所服务的部分创业者以及个人的亲朋好友,问卷发放的范围比较集中,可能片面的反映了所要研究的理论,且接受调查的对象的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可能会存在问卷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的情况。5.4研究展望虽然本文的研究存在诸多方面的局限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能给潜在创业者和反复创业者有意义的启示,本文提出有关笔者研究内容的未来展望:首先,对于先前经验以及创业警觉性维度的划分需要进行进一步科学的研究,尽量使所划分的维度能够全面的反映先前经验和创业警觉性的信息,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先前经验和创业警觉性诸多方面的因素。其次,对于先前经验与机会识别能力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应该多方面的考虑,除了个人方面,也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等等。最后,研究的方法不能只局限于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运用数据分析软件5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实证研究,比如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或者对企业家进行亲自采访式的研究,这也许比问卷调查所带来的结果更加可信和可靠。5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张玉利,杨俊.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评述[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2]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3]朱仁宏.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J].管理科学2004,17(4):71-77.[4]林嵩,姜彦福.创业研究进展综述与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5,(6):22-24.[5]邱伟年,王斌,曾楚宏.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探求挖掘式与利用式学习的中介作用[J].经济管理,2011,33(1):146-154.[6]张玉利,王晓文.先前经验、学习风格与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1,24(3):1-12.[7]田莉,龙丹.创业过程中先前经验的作用解释—最新研究成果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1):41-45.[8]张玉利,杨俊,任兵.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J].管理世界,2008,(7):91-102.[9]薛红志,王迎军,田莉.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与新企业初期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6):896-903.[10]买忆媛,姚芳.创业者先前技术经验对创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9):184-189.[11]买忆媛,辜雪娜.工作经验一定有助于创业过程吗:基于工作内嵌入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2):144-149.[12]杨俊,薛红志,牛芳.先前工作经验、创业机会与新技术企业绩效[J].管理学报,2011,8(1):116-125.[13]田莉,张玉利.基于创业团队先前经验的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选择研究[J].管理科学,2012,25(1):1-14.[14]张玉利,杨俊,任兵.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一个交互效应模型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2008(7).[15]薛红志,田莉,张玉利.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与新技术企业初期绩效关系研究[A].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长沙:中南大学,2009,11.[16]陈海涛,蔡莉,杨如冰.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的构建[J].学术新知.2007,5(1):4-10.[17]刘万利,胡培,许昆鹏.创业机会识别研究评述[J].中国科技论坛.2010,9:120-125.[18]苗青.企业家的认知特征对机会识别的影响方式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6,13(4):7-9.[19]苗青.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的关系研究[J].济南:山东大学,2006.[20]徐亚平.创业学习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21]杨俊.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多维分析框架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1,(12):153-155[22]高明明.创业警觉性,创造性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2.[23]魏喜武,陈德棉.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的匹配研究[J].管理学报,2011[24]郭红东,周慧珺.先前经验、创业警觉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一个中介效应5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模型及其启示[J].知识经济,2013.[24]Kaish&Gilad.Entrepreneurialalertnessinthepursuitofnewopportunities[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1,25(1):217-226.[25]Busenitz.Entrepreneuriallearningandmentor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trepreneurialBehaviorandresearch,2010,6(3):160-174.[26]Gartner.Thelearningexperiencesofentrepreneurs[J].FrontiersofEntrepreneurshipResearch,1998,234-245.[27]Mcgrath.Learningasymmetriesandthediscoveryofentrepreneurialopportunitie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9,22(1):97-118.[28]HolmanD,PavlicaK,ThorpeR.ExploringtheConstitutionofEntrepreneurialAlertness:TheRegulatoryFocusView[J].ManagementLearning,1997,28(2):135-148.[29]PolitisD.Theprocessofentrepreneuriallearning:aconceptualframework[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8,29(4):399-424.[30]ShaneS.Priorknowledge,andthediscoveryofentrepreneurialopportunities[J].OrganizationScience,2007,11(4):448-469.[31]Shane.Previousexperiencewithintheprocessofopportunityidentificationandexploitation[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12,29(4):473-491.[32]MarchJG.Explorationandexploitationinorganizationallearning[J].Organizationscience,2008,2(l):71-87.[33]Developinganentrepreneurialtypology:therolesofentrepreneurialalertnessandattributionalstyle[D].Pullman:WashingtonStateUniversity,2004.[34]CopeJ,WattsG.Learningbydoing:anexplorationofexperience,criticalincidentsandreflectioninentrepreneuriallearn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trepreneurialBehaviorandresearch,2010,6(3):104-124.[35]GaglioCM,KatzJA.Thepsychologicalbasisofopportunityidentification:Entrepreneurialalertness[J].SmallBusinessEconomics,2010,16(2):95-111.[36]PolitisD,GabrielssonJ.Exploringtheroleofexperienceintheprocessofentrepreneuriallearning[W].WorkingpaperfromLundinstituteofeconomicresearch,2005.[37]HolmqvistM.ThePsychologicalBasisofOpportunityIdentification:EntrepreneurialAlertness[D].Stockholm:StockholmSchoolofBusiness,2000.[38]BusenitzLW.Researchonentrepreneurialalertness[J].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1996,34(4):35-44.[39]LevinthalDA,MarchJG.Themyopiaoflearning[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3,14(S2):95-112.[40]Atuahene-GimaK,MurrayJY.Exploratoryandexploitativelearninginnewproductdevelopment:asocialcapitalperspectiveonnewtechnologyventuresinChina[J].Journalofinternationalmarketing,2007,15(2):l-29.[41]MatlinOS,LuskE,McCuneW.SPINningparallelsystemssoftware[M]//ModelCheckingSoftware.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10:213-220.[42]McGrathPA,SeifertCE,SpeechleyKN,etal.Antecedentsandconsequenceofentrepreneurialalertnessinfranchisechain[J].Pain,2009,64(3):435-443.[46]MitchellT.Ruleofexperts:Egypt,techno-politics,modernity[M].UniversityofCaliforniaPr,2002.54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7]GuneyE,KisakolG,OzgenG,etal.Effectofweightlossonbonemetabolism:comparisonofverticalbandedgastroplastyandmedicalintervention[J].Obesitysurgery,2003,13(3):383-388.55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先前经验、创业警觉性与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调查问卷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本问卷是江苏创业者服务集团与南京财经大学共同进行的课题,目的是达到对有关初创企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恳请您能从宝贵的时间里抽出5-10分钟来客观的完成这份重要的问卷。本问卷调查结果严格保密,无需填写者签名。感谢您的参与,您的身份和帮助对这次课题的完成非常重要。最后,衷心的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一、基本情况:请根据您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填写答案或选择正确的选项。1、您是否为企业的创办者:A是B否()2、您的性别:A男B女()3、您的年龄:A25岁以下B25-30岁C30-40岁D40-50岁E50岁以上()4、创业时的学历:A初中及以下B高中或中专C大专D大学本科E硕士F博士()5、企业目前员工人数:A1-50人B51-100人C101-500人D500-1000人E1000人以上()6、企业成立的年数:A1年以下B1-5年C6-10年D10年以上()7、贵企业的主营业务属于哪一行业类型:A高新技术行业()B制造行业()C批发与零售行业()D其他()二、先前经验调查(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数字上打“√”)非不一符非常符般合常不合符符符合合合行业经验1、你在创业前对创立企业所在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很熟悉123452、你在创业前对创立企业所在行业核心技术很熟悉123453、你在创业前对创立企业所在行业客户的需求很熟悉123454、你在创业之前对创立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环境很熟悉1234556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创业经验1、你在创业前对新创企业的沟通协作问题很熟悉123452、你在创业前对新创企业的创建过程很熟悉123453、你在创业前对新创企业的日常运行很熟悉123454、你在创业前对新创企业的常见困难很熟悉123455、你在创业前对新创企业的人员分配很熟悉123456、你在创业前对新创企业的财务预算很熟悉12345职能经验1、你在创业前已经接受过创立企业所在行业相关的职能培123452、你在创业前已经拥有目前从事的工作相关的职业资格证12345三、创业警觉性调查探求挖掘警觉性1、你会投入较多的时间来阅读有价值的商业信息123452、你通过分析思考来求证商业信息123453、你通过各种媒介来获悉商业动态123454、你经常翻阅最新有关市场行情的分析报告123455、你总是能够看到有用的资源123456、你的商业设想来自于偶然发现和洞察7、你对看似不经意的东西,保持关注和思考123458、你在阅读时,经常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12345开放思维警觉性123451、你可以将几个看似不相关的事情,重组联合123452、当反常情况出现时,你会把他视为一种偶然现象123453、你能够在较短时间里,对经营做出判断123454、你能预见到某些蕴含的商业潜质的事物123455、你会对一闪而过的念头做出心理模拟和行动设想123456、你觉得未来充满了新奇,而不是周而复始123457、你具有很强的逆向思维能力12345三、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调查1、你发现的新项目可操作性很强123452、你发现的商机有独特性,不易被其他竞争者模仿123453、你发现的商机完全的被市场接受了123454、你发现的商机为企业带来了持续的利润123455、你的产品对市场的影响力高123455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刘松.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营销管理应用分析[J].经济期刊,2014(5):12558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记写本篇论文是一段艰辛的路程,从文献的搜集整理,再到数据的调研,最后进行实证分析,形成结论,每一路都走的不容易。论文初步完善之后我才真切感受到写篇硕士论文不简单,要写篇高质量的论文就更加的难上加难了。回忆过去,从一开始的学习创业学,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到确定方向,收集资料,开题,再开题最终定下自己论文的框架;再到撰写,问卷调查,与导师的不断的沟通直到成型完善,很多日子,很多人的帮助才使论文最终可以定稿并参加答辩。就像之前的大学四年一样,两年半的研究生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却发现快到终点了,这次是真的不再回校园学习了,有遗憾,有不舍,不过更多的是憧憬,更多的是希望能在接下来的社会工作中有所作为。在两年半的学习生活中要感谢的人很多,其中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常建坤教授。他给了我很好的启发,让我更加的认清自己,也让我再次变的目标明确富有激情,同时又能胸怀宽广,忍受孤独和寂寞。我相信经历过这些沉浮之后,自己会变的更成熟,也更加的富有竞争力。师泽长沐无以为报,唯将恩泽铭记于心,希望毕业之后可以是再续师生缘的起点。我要感谢我的室友陈爱文,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机智、幽默和潇洒,也学到了很多。我非常庆幸可以和他一起经历研究生生活的缤纷多彩。我要感谢我的妹妹祝方园,希望可以一直延续这份缘分。我要感谢我的同门们,感谢我的师姐尚泉泉的关心支持,感谢杨刘涛的一路走来,感谢小师妹傅玲燕的互相支持。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我的朋友们,有你们真好。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你们这么多年对我的无私付出,希望儿子以后可以做的更好,报答你们的栽培,可以让你们过上更好的生活。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