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优秀教学中的要点

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优秀教学中的要点

ID:35044100

大小:16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16

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优秀教学中的要点_第1页
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优秀教学中的要点_第2页
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优秀教学中的要点_第3页
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优秀教学中的要点_第4页
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优秀教学中的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优秀教学中的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教学中的要点-中学语文论文9/9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教学中的要点-中学语文论文9/9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教学中的要点-中学语文论文9/9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教学中的要点-中学语文论文9/9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教学中的要点-中学语文论文9/9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教学中的要点-中学语文论文9/9早将金针度与人——诗歌鉴赏与创作教学中的要点胡永生语文教师是中学生诗歌鉴赏与诗歌创作的引路人。虽说最终学生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但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学

2、生,更是如此。一、一枝一叶总关情:“意象”“意象”这个词很早就出现在诗论中。简而言之,意象就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提出“窥意象而运斤”的美学命题,含有依循意象来运用技巧的意思。为表达特定的情感,诗人选取进入到视野的特定物象,再通过有组织的语言文字的传达,就形成了诗。鉴赏诗歌也好,创作诗歌也好,抓住了物象,就等于抓住了“藤”,只有顺藤,才能摸出诗歌所要传达出的情思这个“瓜”。没了物象,诗歌就成了白开水,就成了大白话,就成了空口号,就成了没了血肉的“干尸”,

3、就没有了艺术性和文学性这个诗歌的灵魂。所以“物象”是诗歌鉴赏和创作的第一要务。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以一组蕴含着情思的景物,构成了秋日黄昏的一幅图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画面透射出荒凉、萧瑟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客居异乡、日暮途穷、凄凉窘困的心境。这种选取特定的物象,通过形象的描绘,寄托传达出作者的情思,具有鲜明的可感性。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以“瓜州渡”和“大散关”两个典型场面为物象,概括了自己一生金戈铁马的抗金生涯。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

4、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心中泣血的痛楚与遗恨曲折地表达出来。“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叙写出诗人当年的威武雄壮。一个渴望抗金收复失地恢复中原富有壮志的高大爱国者的形象鲜明的矗立在读者的面前。有了诗人精心挑选的物象,又在诗中组合的物象里渗透了作者主观的情感,诗的意境也就营造出来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作诗的首要要求,“意与境二字而已”,“有境界自成高格”。自古及今凡有成就的诗人无不重视物象的运用。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清幽闲适的意境,王维的诗“明月松间

5、照,清泉石上流”则有恬静优美的韵味。因此,意境是从诗作的整体效果上说的。“意”即情意,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即境界,是诗中“寓情”的意象的排列层次。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互相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总之,诗的情感抒发是建立在形成意象的基础上的,在“情”和“景”的交融层面上,“意象”与“意境”是统一的,但“意境”更强调主体和客体交融所形成的境界。开掘诗意,深化意境,是诗的永恒追求。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鉴赏诗,从意象的选取入手来构思诗。必须让学生树立意象意识,牢记没有物象入诗,最好就不要动笔写诗。二、便引诗情到碧霄:“移情”手法诗歌中的“移情”手法,是指主

6、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使客观物象人格化,具有特定对象的人的情感,或者承载独特的主观意识。它以客观物象的审美特性同人的思想、情感相互契合为前提,借助联想和想象,是客观物象人格化与主体情感客体化的统一。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在诗歌创作中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使得草木含情,山水有意,借以表达个人的思想情趣和丰富的社会内涵。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杜甫的《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国古代诗歌中随处可见这

7、些脍炙人口、有着极其丰富内涵的“移情”诗句。再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的这四句就是运用移情手法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开篇第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开题明意,指出自己的“独”。也正是在这种极度苦闷下,渴望能有一知己对酌倾诉,才能够产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主义想法。有二人相伴,本应感到满足,但毕竟是幻化出来的意象,又岂能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李白便在“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