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上海复

语文高考上海复

ID:35020269

大小:207.0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16

语文高考上海复_第1页
语文高考上海复_第2页
语文高考上海复_第3页
语文高考上海复_第4页
语文高考上海复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上海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一章基础知识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借事喻理、铺陈渲染、动静相衬、用典(化用诗句)、类比、以乐衬哀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反语、闯关、引用、互文、对偶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外貌、服饰等)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

2、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10.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借物、借事)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引资料、列图表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5.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

3、理论论据19.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照式56/56第二章语境义理解一、指代义联系上下文查找答案代词的指代义首先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他”“她”“它”人(物)称代词。然后,在语境(上文)中,理解寻找。最后,代入原文,检验合适与否。非代词的指代义非代词的指代义与代词的指代义一样,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所不同

4、的是前者的寻找范围并不只限于上文。非代词的指代义,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释句,找到了阐释句几乎就等于找到了答案。二、语境义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答题步骤:1、借助该词的基本义;2、分析该词在句中的搭配成分或修饰成分;3、联系上下文的感情色彩(褒贬中);4、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义、借代义、比拟义、讳饰义、反语义)5、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答题范例: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5、56/56三、近义词从意义、色彩、用法三方面分析#意义轻重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重点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范围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色彩感情色彩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语体色彩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用法搭配对象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语法功能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

6、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第三章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1.内涵丰富的词语体现文章的思想和情感。2.联接性词语对文章内容和要点有提示作用。3.指代性词语能确定相关内容的位置和范围。56/56在文章构思上的作用1.作为文章的线索2.作为文章的文眼在艺术效果上的作用1.提示写作手法2.记叙性文字中的动词、形容词,强调文章的生动性3.议论性、说明性文字中的副词、介词和关联词强调文章的逻辑性二、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开头————————————————————————————————

7、—————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56/56—————————————

8、————————————————————————#末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